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合时宜的苏轼4

(2010-06-22 07:53:06)
标签:

文化

宋史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不合时宜的苏轼4


不合时宜的苏轼4

                                    ——宋史札记之四十四
                                             我楚狂人
四、杂家苏轼
苏轼的多才多艺到了叫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何况他随便涉足一个领域,就能达到这个领域的极高的境界,这更是匪夷所思了,真是叫人羡慕不来。
苏轼是宋代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我在《宋代文化》一文中这样写道:

东坡居士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邕、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中革新。他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执笔方法上运用异于常人的特殊方法,还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黄州寒食诗帖》、《罗池庙碑》、《赤壁赋》、《丰乐亭记》、《黄州寒食诗帖》。《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罗池庙碑》楷书十行,字大四寸。清人书:“《罗池庙》健极,本唐人法而变其方整,本晋人韵而偏侧取势,摆宕有姿,大小长短,随其结体。此碑笔力扛鼎,结体雄健,似乎从颜鲁公《东方画赞》化出,肥而不肿,厚而不软,实为苏字大字之冠。”我年轻 “插队落户”时曾临写过东坡的《醉翁亭记》,字稍丰腴而飘逸。苏州留园有东坡居士的书条石,可以供观赏。

苏轼是宋代文人画的开拓者和流派的核心人物,有关他的“胸有成竹”的典故,以及“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的名言流传千古。我在《宋代文化》一文中这样写道:

非常值得注意的注意的是宋代的文人画,在唐代王维等优秀画家开创的局面下大大向前发展了,其杰出代表是苏轼和文同。

文人画相对传统绘画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便是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这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活动,所以题材多是山水花鸟。我国传统文人画的发展和普及,与苏轼的极力推崇和亲身实践及其成就是不可分的。 苏轼认为,绘画作为艺术,应当是与作为艺术的诗有着相似的创作规律、相似的欣赏原则,当然也就应当有相同的地位。“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他认为“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这位非同一般(俗)、绘画的“妙想”与诗相同的画师,指的便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苏轼认为,诗人王维也可以看作画家王维:“诗人与画手,兰菊芳春秋。又恐两皆是,分身来入流。”《次韵黄鲁直书伯时画王摩诘》。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这段最为有名的论述中,对于文人画理论有重要意义的就是“画中有诗”这四个字。所谓 “画中有诗”,实际上就是明确提出文人画应当具有超乎于绘画之上、在所描绘的有形之物内蕴涵有更为丰富的无形的内容;就是明确提出绘画与诗歌一样,不仅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且还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也就是后世文人画重意境、重格调、重作者学养的发端。由于文人画强调“画中有诗”,就带来了一系列的技巧上的变革,使文人画具有一套与传统绘画很不相同的技法,最后甚至影响到文人画使用的工具材料如纸、笔等也渐与传统绘画产生了区别。因而,理解苏轼“画中有诗”这一理论的内容,就成了了解文人画这种艺术形式的前提。 在北宋初年兴起的这种新画风很快在士大夫中流行开来。北宋中叶以后,绘画史上出现了一大批文人画家,而他们几乎都与苏轼有一定的关系。 
苏轼的围棋水平不是一流的,但是他对围棋的影响绝对是一流的。他的“胜固可喜,败也欣然”的名言是所有围棋爱好者,业余棋手的座右铭。他耍赖式的“模仿棋”竟影响了后世。我曾经在《围棋史话》的有关章节中这样写道:

东坡模仿棋的故事是这样的,说是东坡先生的小儿子苏过是一个围棋高手,老子总是下不过儿子。一天,老子又和儿子下棋,灵机一动,第一手落在棋盘中央的天元上,然后每一手都跟着儿子下,总在儿子下的对称位置落子。这样连下几十手,弄得苏过心烦意乱,糊里糊涂就输给了水平明明不如自己的老子。局后苏过问父亲,这叫什么棋?东坡先生大笑道,这叫“东坡棋”。一个人连与自己的儿子下棋也会耍赖,也无赖得十分可爱了。

这里有几个问题,首先是中国古代围棋是设置“势子”的,也就是在棋局之初先双方在对角星位各安放二子,而不是如现在第一手之前是空棋盘,第一手星位、小目、“三三”任你下,甚至第一手占天元也未尝不可。吴清源在创造“新布局”时期就曾第一手占天元。古代“势子”制度决定了所有的开局“对角星”局面,这个模仿棋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现代占绝大多数的对局都是“平行型”的,而不是“对角型”的,模仿的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了。其次,当时东坡先生在处于弱势的情形下想出模仿棋这种叫上手啼笑皆非的损招来,真正是一种思维的创新。聪明人耍无赖,天下无敌。

模仿棋并非下三滥的手段,对付强手偶尔为之有扰乱对手心智,出其不意的奇效。现代许多著名棋手都下过模仿棋,当代棋圣吴清源年轻时与他一生的强敌木谷实对局时就下过模仿棋。下过模仿期的著名棋手还有大名鼎鼎的桥本宇太郎、藤泽朋斋、赵治勋等。其中尤其以藤泽朋斋出名。一度藤泽朋斋几乎就是模仿棋的代名词,弄得对手十分头疼。但是,藤泽朋斋下模仿棋胜率高的关键还是他的水平。他说自己一面模仿一面在估量,如果对方下的是好手,就继续模仿;一旦对方出了恶手,他的模仿就终止了,就出现了自己的招数了。这才是模仿棋的精髓。

一个围棋水平不高的苏东坡,凭着一时小聪明下出模仿棋,从而载入了围棋史册,这实在是一个异数。

苏轼对自然科学也有涉足,且有自己的贡献。我在《宋代文化》一文中这样说到,苏东坡在《物类相感志》中记载了“盐卤窗纸上,烘之字显”的现象,这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银盐变黑显影技术。
苏轼还是个美食家,据说杭州第一名菜“东坡肉”就是东坡先生招待他的好朋友金山寺酒肉高僧佛印而发明的好菜。
一个人即使有其中一端成就已经了不起了,何况多方面成就俱高,难怪东坡先生要为同时人所妒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