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勇的宋太祖

标签:
文化宋史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骁勇的宋太祖
——宋史札记之三
我楚狂人
历史上的开国皇帝都是武功显赫之辈,毕竟天下是打出来的。但是极少说皇帝本人的武艺如何如何高明的,而宋太祖赵匡胤绝对是个例外。在民间传说中,甚至在评书艺术中,赵匡胤是一个武功绝顶的江湖豪客的形象,说是“一条盘龙棍打下四十八座军州”。那形象就是手持一条盘龙棍,行走天涯,打尽人间不平的侠客。所以传统戏剧里就有了《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在传统武术就有“太祖长拳”这一著名拳种,相传就是宋太祖创始并传下的。这就是说,宋太祖是一个足以开宗立派的武术宗师了。由此看来,宋太祖的武艺不是一般的强。
但是,老百姓中总有对皇帝说“不”的人在,于是在民间有赵匡胤“三结义” 故事:老大柴世宗,老二赵匡胤,老三“一字平肩王”郑子明。那郑子明是个莽汉,武艺犹在赵匡胤之上。赵匡胤篡了义兄柴世宗的位,内心有愧,一杯毒酒毒死了老弟郑子明。谁知郑子明的老婆卖瓜女陶三春武艺更在郑子明之上,当年郑子明就是给老婆打服的。于是陶三春身怀六甲起兵为夫报仇,把赵匡胤打怕了,只好脱下龙袍让陶三春斩三剑泄愤。这就是传统戏《斩黄袍》了。在这出戏里,赵匡胤就是一个有点可怜的大反派了。看来老百姓对赵匡胤从人家寡妇孤儿手里窃国还是有点不屑的。所以武艺也降为第二流了——打不过郑子明,更打不过陶三春。
历史上没有记载赵匡胤与人“单挑”的事迹,但是记载了赵匡胤的赫赫武功。赵匡胤960年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赵匡胤称帝后,963年平定荆南和湖南,965年灭后蜀,971年灭南汉,975年,灭南唐,俘虏南唐后主李煜,除北汉之外,十国基本统一。赵匡胤在位十七年,于公元976年离奇死亡,时年五十岁,庙号太祖,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赵匡胤在周世宗开创的局面基础上,基本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五代十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其历史功绩是光耀千秋的。但是,赵匡胤和他的子孙们始终没有完成周世宗收复幽云十六州的遗愿,可以说是极大地遗憾。
赵匡胤仁慈大度,未曾杀害一个被他灭国的君主(他的宝贝弟弟就大不一样了)。赵匡胤临死,遗命子孙后代永不许杀柴家人。赵匡胤还是一个仁慈之君。
题头图片是宋太祖画像。
附文:宋史太祖本纪(节选)
本紀第一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諱匡胤,姓趙氏,涿郡人也。……後唐天成二年,生於洛陽夾馬營,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學騎射,輒出人上。……會周祖以樞密使征李守真,應募居帳下。廣順初,補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世宗尹京,轉開封府馬直軍使。世宗即位,複典禁兵。北漢來寇,世宗率師禦之,戰于高平。將合,指揮樊愛能等先遁,軍危。太祖麾同列馳馬沖其鋒,漢兵大潰。乘勝攻河東城,焚其門。左臂中流矢,世宗止之。還,拜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
三年春,從征淮南,首敗萬眾於渦口,斬兵馬都監何延錫等。南唐節度皇甫暉、姚鳳眾號十五萬,塞清流關,擊走之。追至城下,暉曰:「人各為其主,願成列以決勝負。」太祖笑而許之。暉整陣出,太祖擁馬項直入,手刃暉中腦,並姚鳳禽之。宣祖率兵夜半至城下,傳呼開門,太祖曰:「父子固親,啟閉,王事也。」詰旦,乃得入。韓令坤平揚州,南唐來援,令坤議退,世宗命太祖率兵二千趨六合。太祖下令曰:「揚州兵敢有過六合者,斷其足!」令坤始固守。太祖尋敗齊王景達於六合東,斬首萬餘級。還,拜殿前都指揮使,尋拜定國軍節度使。
四年春,從征壽春,拔連珠砦,遂下壽州。還,拜義成軍節度、檢校太保,仍殿前都指揮使。冬,從征濠、泗,為前鋒。時南唐砦於十八裏灘,世宗方議以橐駝濟師,而太祖獨躍馬截流先渡,麾下騎隨之,遂破其砦。因其戰艦乘勝攻泗州,下之。南唐屯清口,太祖從世宗翼淮東下,夜追至山陽,俘唐節度使陳承詔以獻,遂拔楚州。進破唐人于氵鑾江口,直抵南岸,焚其營柵,又破之于瓜步,淮南平。唐主畏太祖威名,用間于世宗,遣使遺太祖書,饋白金三千兩,太祖悉輸之內府,間乃不行。五年,改忠武軍節度使。
六年,世宗北征,為水陸都部署。及莫州,先至瓦橋關,降其守將姚內斌,戰卻數千騎,關南平。世宗在道,閱四方文書,得韋囊,中有木三尺餘,題雲「點檢作天子」,異之。時張德為點檢,世宗不豫,還京師,拜太祖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以代永德。恭帝即位,改歸德軍節度、檢校太尉。
七年春,北漢結契丹入寇,命出師禦之。次陳橋驛,軍中知星者苗訓引門吏楚昭輔視日下複有一日,黑光摩蕩者久之。夜五鼓,軍士集驛門,宣言策點檢為天子,或止之,眾不聽。遲明,逼寢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即掖太祖乘馬。太祖攬轡謂諸將曰:「我有號令,爾能從乎?」皆下馬曰:「唯命。」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輩不得驚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淩;朝廷府庫、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賞,違即孥戮汝。」諸將皆載拜,肅隊以入。副都指揮使韓通謀禦之,王彥升遽殺通於其第。太祖進登明德門,令甲士歸營,乃退居公署。有頃,諸將擁宰相范質等至,太祖見之,嗚咽流涕曰:「違負天地,今至於此!」質等未及對,列校羅彥環按劍厲聲謂質等曰:「我輩無主,今日須得天子。」質等相顧,計無從出,乃降階列拜。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禪位制書於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袞冕,即皇帝位。遷恭帝及符後於西宮,易其帝號曰鄭王,而尊符後為周太后。
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大赦,改元,定有天下之號曰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