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灭佛的真相
(2010-02-09 09:15:09)
标签:
文化唐史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唐武宗灭佛的真相
——正说唐朝之四十六
我楚狂人
小说《西游记》里写到了灭法国皇帝听信妖道,残害僧众的事,并非凭空虚构,其生活原型就是发生在晚唐武宗年间的灭法事件,由于事情发生在武宗会昌年间,所以又称为“会昌法难”。我们可以从身逢其难的日本学问僧圆仁(日本密宗的创始人之一)等人的著作中看到一些事件的真相,其惨烈程度超过了《西游记》所述甚多。
严格地说起来,整个唐代对外来宗教佛教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息过,而且早已经上升到政治斗争的高度。唐初反佛最力的是傅奕,主要的原因就是佛教“无君无父”,不忠不孝,大乖名教。唐高祖一度准备灭佛,恰遇“玄武门之变”而未能实行。唐太宗也不信佛,他明定“三教”地位为道第一,儒第二,佛第三。唐太宗尊崇傅奕,虽未灭佛,也多次下令限制佛教的发展。他尊敬玄奘并不是尊崇佛教,而是尊敬玄奘这个杰出的人。所以,太宗曾经劝玄奘还俗,要求玄奘翻译《道德经》传到天竺去。太宗支持玄宗翻译佛经,其实规模极小,与隋朝和武则天不能相比。至于晚年对玄奘说,我与大师相见太晚,没有机会助大师振兴佛教了。这种话或许是帝皇的场面话,或许是人到晚年寻找精神寄托的话,反正没有见到行动,也就当不了真。高宗信佛,武则天时代佛教势力急速膨胀,这是武则天的政治需要,我在前面的文章《唐朝的国教和武则天兴佛》已经阐述了,不赘言。武则天把佛教地位提为三教第一,而玄宗又把佛教降到儒道之后,依旧还是政治需要。
肃宗、代宗、德宗是佛道都信,毕竟有这个“活神仙”李泌在身边,不会让佛教独尊。宪宗佞佛,于是就有了迎佛骨的举动,也有了韩愈辟佛的行动,弄得龙颜大怒,韩愈差点丢了性命,结果远贬潮州了事。此事比较出名,就不多说了。宪宗后,穆宗又兴师动众迎佛骨,到敬宗、文宗时,佛教势力达到极盛,几乎把皇权也不放在眼里了。这才有了武宗灭佛。
唐武宗灭佛,可能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比此前的北魏太武帝灭佛和北周武帝灭佛要厉害得多。近日我读佛学家吕澂、汤用彤的著作,多述“会昌法难”。据史料载,在武宗发动的一系列灭佛运动中,全国共有4600座佛寺被毁,其他有关佛教建筑被毁4万余座,勒令还俗的僧尼达26万之多,没收寺院土地达数千亩,收寺院奴婢为两税户达15万人,没收寺院财产无以计数。会昌二年(842)三月初三日,在当朝宰相李德裕的奏请下,唐武宗敕命发遣保外无名僧,谕令不许置童子沙弥。会昌三年(843)二月,唐武宗通过功德使颁令,僧尼已还俗者,不得再行入寺。会昌四年七月平息刘稹乱,刘缜府的部分兵丁、家人纷纷潜逃至佛教寺院避难。唐武宗即敕令两街功德使查禁城中僧人,凡是朝廷“公案”上无名者尽行勒令还俗,遣送回原籍。各道、州、府也一同行动,清洗僧尼,对来由不明的僧人,一律捉拿问罪。自会昌四年(844)开始,唐武宗进一步加快了毁佛的步伐,法难之中,法门寺的厄运也随之降临了。这年三月,唐武宗在敕令“焚烧经卷,毁拆佛像,赶出僧众,各归本土”的同时,又敕令:“代州五台山及泗州普光王寺,终南五台山,凤翔府法门寺,寺中有佛指节也,并不许置供及巡礼等,如有人送一钱者,脊杖二十。如有僧尼等,在前件处受一钱者,脊杖二十。诸道州县有送供人者,当处投获,脊杖二十。”于是,四处灵境,绝人往来,无人送供。此期间,曾有过对僧人的屠杀事件发生,有一次杖杀数百人的记载。到会昌五年(845),又开始了更大规模的灭佛。武宗下令僧侣40岁以下者全部还俗,不久又规定为50岁以下,很快连50岁以上的如果没有祠部的度牒也要还俗,就连天竺和日本来的求法僧人也被强迫还俗。日本圆仁和尚在他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详细记录了这次"法难"的情况。根据武宗的旨意,这年秋七月裁并天下佛寺。天下各地上州留寺一所,若是寺院破落不堪,便一律废毁;下州寺院全部拆废。长安和洛阳开始允许保留10寺,每寺僧10人。后来又规定各留两寺,每寺留僧30人。天下各地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拆废寺院和铜像、钟磬,所得金、银、铜一律交付盐铁使铸钱,铁则交付本州铸为农器,还俗僧侣各自放归本籍充作国家的纳税户。如是外国人,送还本处收管。同时,对其他宗教的迫害也开始了,强制大秦穆护(摩尼教)、祆(袄教)3000余人还俗。武宗的灭佛行动,直到武宗去世,宣宗即位才宣告结束,而佛教的元气已大伤。
关于唐武宗灭佛的原因,众说纷纭,笼罩着重重迷雾,大致上主要有“宗教斗争说”、“财政困难说”和“政治报复说”三种。
先说“宗教斗争说”。唐武宗早就笃信道术,他身边有一个道士就做赵归真,是一个骗术高明的野心家,深得武宗宠信,武宗沉迷于赵归真的长生飞升的鬼话之中。赵归真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一直劝武宗灭佛,这无疑是武宗灭佛的一大动因。赵归真宣扬佛道不能并存,武宗因此也认为佛僧的存在影响了他修炼成仙。为了灭佛,有些道士还危言耸听说:“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便有黑衣天子理国。”他们解释说:“黑衣者,僧人也。”就是说僧侣将取代李唐国统。这样的情况下,武宗灭佛就理所当然了。据说,为了维护道教,当时天下不准使用独脚车,因为独脚车会碾破“道”中心,会引起道士心不安。为了防止黑气上升,以防止“黑衣天子”出世,武宗还禁止民间豢养黑色的猪、黑狗、黑驴、黑牛等黑色牲口。这些说法未必可信,但是多少反映了武宗大举灭佛时的心理状态。但是,武宗的成仙梦落空了。因为赵归真的仙方要“李子衣十斤、桃毛十斤、生鸡膜十斤、龟毛十斤、兔角十斤”,骗子面目毕现。赵归真后来被唐宣宗杀了。
“财政困难说”是基于这样的事实,据史料载。到唐武宗时,全国大中型寺院将近5000座,小型庙宇更是多达40000余座,僧尼近30万人,寺院奴隶达15万人。全国寺院占有良田数十万亩,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相对封闭的庄园。寺院内部的经济大权掌握在主持僧手中。僧尼们极少耕种,而是靠农民耕种寺院土地以收取地租和发放高利贷作为经济来源,这种做法使寺院经济得以迅速膨胀起来,以至达到了“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的程度。由于佛门僧尼凭借皇帝的支持和扶植,巧取豪夺,不仅触犯了地主和贵族的利益,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寺院经济逐渐形成了同皇权利益严重对峙的可怕局面。同时,佛门僧尼又不廉洁自律小心行事一心事佛,而是迷恋咒术、烧炼、鸟文等邪术,有的僧尼不守戒行,作出诸多自毁形象的表现。庞大的经济势力和不法的行为,使朝廷和贵族阶级感到不安和憎恶。事实上,武宗灭佛,在经济上是得到大好处的。
最后说“政治报复说”,这是指宣宗与武宗叔侄间的恩怨。宣宗李忱是宪宗的第四子,早有贤名。他的侄子唐敬宗死于宦官之手,本该由李忱继位,但是他让给了侄子李昂(穆宗第二子,敬宗的弟弟),是为文宗。“甘露之变”后,文宗抑郁死,宦官拥立武宗李炎(原名李瀍,死前12天,听了道士鬼话,改名李炎),因害怕李忱夺位,搜杀李忱。“武宗虑(李忱)有他谋,乃密令中常侍四人擒宣宗于永苍,幽之数日,沉于宫厕”。李忱被宦官仇公武救助逃出了宫门,隐身于佛门。正是为了查杀李忱,武宗做出灭佛的决定。而李忱即位后,马上大兴佛教,其根本原因在於佛门曾在他危难之际收藏了他的报恩行动。但是,这种理由不能解释迫害其他宗教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这三个因素多少都有。至于李德裕极力支持灭佛,一是李德裕本身信道,二是经济上考虑为多。
会昌六年,唐武宗服食丹药暴毙,佛门多以为是灭佛的报应。武宗之后至唐末,佛教地位一直稳固。此后,大的抑制佛教的行动有周世宗和宋徽宗,都没有好下场,佛教徒又要幸灾乐祸了。
平心而论,佛教与中国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冲突还是很尖锐的,即使被天台宗禅宗等改造了,中国化了,还是如此。就看皇权对它的容忍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