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运的郭子仪

(2010-01-24 15:36:53)
标签:

文化

唐史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幸运的郭子仪

幸运的郭子仪

——正说唐朝之三十二

我楚狂人

说起平定安史之乱的中唐名将,当然首推郭子仪。其实这位扭转乾坤的大功臣差点夭折而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据传,郭子仪20岁时在河东郡服兵役,违反军纪当斩,临刑时正好被大诗人李白看到,见其相貌堂堂(人长得神气就是占便宜)气宇不凡,就以自己的官职担保郭子仪不死。出身将门的郭子仪(其父郭敬之历任绥州、渭州桂州寿州泗州五州刺史)后来中了武进士,到安史乱起已经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大难不死,此郭子仪一幸也。

安史乱起,杨国忠瞎指挥,潼关一战接连失去了名将宿臣高仙芝、封常青、哥舒翰,朝廷中只是书生谈兵,几无可用之将。唐皇朝危如倒悬,于是给了郭子仪脱颖而出的机会。郭子仪被升任为朔方节度使,奉命率兵东讨叛军。朔方军旗开得胜,一举收复重镇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马邑(今山西省朔县东北),大获全胜,从而夺回了了战略上的主动权。捷报传到京城长安,人心稍安,郭子仪以功加御史大夫。因朝廷老成凋零而脱颖而出,此郭子仪之二幸也。

郭子仪与另一位名将李光弼本来有怨隙,但是郭子仪出于公心,推荐李光弼独领一军相互策应,决战常山,重创叛军。此后,在长期的平叛战争中,李光弼独当一面,郭子仪相呼应,卒成大功。得李光弼之助,郭子仪之三幸也。

马嵬兵变,玄宗奔蜀,肃宗在灵武继位,即招郭子仪、李光弼入朝,又借兵回纥。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全权委任郭子仪收复两京。肃宗听郭子仪计,在潼关与叛军成功决战。即使在郭子仪暂时失利,退保武功时也继续任用。终于收复两京,消灭了叛军主力,赢得平叛战争决定性的胜利。诚如肃宗言:“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此后在与安庆绪、史思明的决战中,肃宗虽一时听信宦官鱼朝恩谗言罢免了郭子仪,但不久即重新任用郭子仪统帅大军,控制了局面。自古名将饮恨,大多为人主掣肘。得肃宗倾心重用,得以专征伐之权,郭子仪之四幸也。

代宗朝,郭子仪被宦官程元振谗言所中,一度冷落。但是两京再度失守后代宗终于再度重用郭子仪,凭着郭子仪的高度威望和出色谋略,唐帝国再度转危为安。期间平仆固怀恩之叛,重与回纥修好,击退吐蕃入侵,几乎都是靠着郭子仪的名头在支撑。有惊无险,郭子仪之五幸也。

郭子仪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皆轻信猜忌之主,功高盖世却能福寿双归,被德宗尊为“尚父”,七子八婿皆就高位。古来名将,未有如此之荣宠。功高而善始善终,千古一人而已,郭子仪之六幸也。

幸运的郭子仪之所以幸运,首先是因为郭子仪“有准备”,自小饱读兵书,深明韬略。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有准备的人,虽然有准备的人未必都有成功的机会。其次是因为郭子仪的大度,推荐与自己有怨隙的李光弼,即使后来李光弼多次替代自己也无怨言。收复两京,打仗的是郭子仪,风光受降的是太子李俶。还有就是郭子仪的为人低调。他功成身退,平仆固怀恩之乱后辞去一切官职。拥兵百万而一朝归权于国,则缓袍轻带,在家里行走如老仆。这是学不来的。

郭令公之遗爱,千古之下,当想象其遗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