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2010-01-08 08:11:30)
标签:
教育感悟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关于桐屿中学的思考之五
我楚狂人
学校与人一样,都要有灵魂。学校的灵魂就是校园文化,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精神的旗帜。一些老校,自有老祖宗留下的精神财富。如我曾经去过的上虞春晖中学,那白马湖畔的李叔同、夏丏尊、丰子恺、朱自清的故居,那经亨颐、廖仲恺、何香凝留下的遗迹,那上世纪二十年代就睿智提出的“与时俱进”的校训,就是宝贵的校园文化遗产,足以让春晖中学历久常新。但是,并不是每所学校都有老祖宗留下的老本可吃,这就需要当代的办学者的智慧与勇气去创造,去定位了。而桐屿中学就是这样一所急待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
校园用大墙与外界的世界隔开了,但是校园毕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理想化,但是不能做鸵鸟。桐屿中学处在路桥的市区边缘,路桥又是一个经济活动发展早而且异常活跃的地区,经济活动对人们思想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如路桥人汽车多而好,就是不开当地产的吉利车,开玩笑说开了吉利车生意也做不成。路桥人敢为天下先,不怕露富。这些想法必然影响校园。因此,我们桐屿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就应该注意到为经济社会服务这个主题。
中国的教育不均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校园文化建设也就要注意自身的定位。如桐屿中学,在路桥区是属于中等的学校,每年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并不是非常多,那么,就应该考虑多种成才渠道的建设,如美术,如体育,如劳动技能,如理财等等。用自己的长处与人争胜,而不是用自己的短处与人硬拼。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营造自己的品牌,立于不败之地。
不是有人说路桥有钱没文化吗?这说明路桥总体来说没有打文化牌。那么起点这么低,我们突破就比较容易。不像在苏州,要突破实在难上加难。我们可以率先在桐屿中学建设书香校园,让学生搞一些周边的地域文化研究。譬如说,路桥是浙江乃至全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的所在地,而这个小商品市场也就启动了路桥的经济社会的腾飞,我们不妨把他称为“路桥精神”。我们就发动学生立课题研究“路桥精神”。如果一炮打响,可以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度,一举多得,甚至会改变学校的地位。
不要担心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搞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少一点低效的题海战,时间精力都有了。不要错误以为搞校园文化建设是“不务正业”,这恰巧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之着。抓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抓住了学校发展的要害。
关于桐屿中学的思考先写到这里,毕竟短短几天也是走马观花。说了不少废话,如有不当之处,请桐屿中学的领导老师批评指正,特别请桐屿中学的同学们批评指正。我愿意继续关注桐屿中学的进步,并分享你们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