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烟霞31食堂交响乐

标签:
大学文革杂谈 |
分类: 往事如烟 |
食堂交响乐
——大学烟霞之三十一
我楚狂人
读过大学的人都知道,食堂绝对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堂总会留下许多色彩丰富的回忆,有时还会叫人啼笑皆非。
我们读大学时江苏师院只有一个食堂,师生分两个饭厅。那时只求吃饱,伙食十分简单,早晨是稀饭白馒头,咸菜,天天如此。极难得到食堂到外面拿一些油条,就要引起哄抢。中午主食是米饭,大荤是大排、肉圆、块肉,夏天偶尔可能有咸蛋。小荤不是经常有,有的话就是白菜肉丝、猪肝炒土豆之类,基本上是“猪逃进白菜地,找不到了”。蔬菜基本上就是一个,要么天天白菜,要么天天青菜,要么天天萝卜。有个菜汤,有点青菜叶,豆腐屑之类,两分钱一碗。晚饭时午饭卖剩的中午卖光的就没有了,实在不够了就加点什么。
都说“食堂食堂,越吃越慌。”吃过食堂的人都知道特别会饿,于是食堂排长队就成了一场艰巨的争夺战了,何况2000学生挤在一个食堂里。在当年,中文系在食堂“插队”(北方人称为“加塞”)是出了名的,一个人排队可以插一个班,够厚颜无耻的。但是碰到体育系没办法,大汗淋漓地短裤短袖女生往前面一挤,你敢不让!
食堂的菜常常短斤缺两,于是中文系的学生就秀才造反了,把水牌上的“大块肉”改成“小块肉”,“大肉圆”改成“袖珍肉圆”,闹得学校出面干涉。但是好了一阵子,一切还是旧样。
我们毕业前夜在食堂聚餐,全校的毕业班齐聚食堂,还有酒。做过驻外参赞的校党委书记凡一风度翩翩地按桌敬酒,惊叹他的风度。那次我们才知道,食堂原来也会做好菜。
当年我班的大个子沈钟的大饭盆大饭勺是全校出名的,食堂工人知道他饭量大吃不饱,往往给他多打一些,女同学也总是支援他饭票。大个子沈钟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当年大个子爽朗的笑声还在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