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鲁迅08鲁迅与寿镜吾

标签:
鲁迅研究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鲁迅与寿镜吾
——我读鲁迅之八
我楚狂人
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塾师,这在鲁迅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到。
1985年我第一次去绍兴时,鲁迅故居前还是一条不宽的小街。横穿小街,进街南一条窄窄的小巷,几经曲折过一座小石桥就到了寿镜吾先生执教的三味书屋。离鲁迅家实在是很近的。近几年再到绍兴,鲁迅故居前的路开阔了,成了一条大马路。而三味书屋居然已经成了故居对马路临街的位置,全然没有当年在小巷中寻访的意味了,索然无味。鲁迅故居西侧开了咸亨酒店,卖着上好的黄酒和绍兴式的下酒菜,生意极好,门庭若市;鲁迅故居西面的巷子里修了一个土谷祠,居然香烟缭绕;中国人历来就是逢庙烧香的,不问原由。鲁迅死后泽被桑梓,养活了不少乡人。
三味书屋是寿家代代相传的书塾,在绍兴城里极为有名,寿镜吾是三味书屋的第三代主人。三味书屋的命名含义,据书屋的第五代主人寿宇说:“我小的时候,我祖父寿镜吾亲口对我说,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
现在中学里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总是把三味书屋当作百草园的对立面来批判的,其实是对学生的误导。我们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会发现鲁迅对寿镜吾先生的敬意,看到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乐趣。鲁迅说,他“极方正、质朴、博学”。寿先生教学少有的民主,“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更可贵的,他不教八股文,认为自己的学生会写信就行,当商店伙计也行,不必求官。这在当时十分难得。
所以,鲁迅在三味书屋,可以看闲书,可以画画,可以到小小的梅园去偷闲,实在比我们今天的学生幸福得多。
鲁迅是十分尊敬寿镜吾先生的,他每次回绍兴一定要拜访寿镜吾先生,到老师那里坐坐;他到北京后,还不时给来时写信;寿师母去世,他还专门写挽联致哀。鲁迅记得在他父亲病重时,要三年陈的陈米合药,遍寻不得。是寿镜吾先生亲自背着米送上门……而寿镜吾先生则说,周树人是最聪明的,读书深刻,写文章也深刻。他却不知道大名鼎鼎的鲁迅,就是他的聪明学生周树人。
1985年,我第一次到三味书屋。那是一座不大的院子,光线不太好,有点潮湿。寿镜吾先生设帐的厅堂上是几张学生自己带来的书桌,鲁迅的书桌是一张带抽屉的写字台,靠窗边放着,书桌角上刻着一个稚拙的“早”字。据说这是鲁迅一次迟到,被寿镜吾先生批评后刻下自勉的。我轻抚着这个“早”字,想见着这对师生的容颜。令人神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