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杂感03为什么不篡改老子和墨子?

标签:
乱弹杂谈 |
分类: 乱弹 |
纪念“5.12”大地震一周年,
为死难同胞致哀!
为什么不篡改老子和墨子?
——“五四”杂感之三
我楚狂人
“五四”时期,有一个热门话题,那就是为什么后世要篡改孔子的思想,而不去篡改老子和墨子的思想?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拿出来与大家商榷。
说老子的思想完全没有被后世统治者利用是不确切的。我们知道,汉代初年,汉皇朝的主流思想就是老庄学说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这与秦皇朝的苛政峻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于民休息”的角度来看是有积极意义的。这种局面到了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时代彻底改变,董仲舒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和神秘的图讖学说对儒学进行嫁接和改造,神化君权,儒学才开始向宗教发展。唐代曾经把道教定为国教,推崇的并非是道家思想,而是借用一个姓氏来抬高皇家的血统地位。
说道家思想没有被篡改更是不确切的,道家思想已经篡改成了道教,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这里思想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宗教。只不过道家思想在汉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没有成为主流思想,我想原因大概有这些:一是,老子以后的重要发展者庄周把道家的“出世”思想推向了极致,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清静无为”思想到了庄子那里走向了极端,成了“等生死,无是非”。对统治者而言实在利用价值不大。老庄是追求思想自由的,这与封建统治者追求思想禁锢是格格不入的,所以被放弃了。
至于墨子的学说,讲究“兼爱、非攻”,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与封建极权思想是尖锐对立的,所以墨家被封杀千年也是可想而知的。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墨家随想》,我一直认为,我们对墨家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墨家对今天的借鉴意义可能比其他古代学说更大,值得思想界作出努力。
题头图片是曲阜孔庙大成殿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