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史话07势子的消亡

标签:
谈天说地杂谈围棋 |
分类: 谈天说地 |
势子的消亡
——围棋史话之七
张长霖
自大棋手范西屏、施襄夏渐行渐远,我们无奈地发现,围棋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迅速发展,而且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超过了本土。这里固然有错综复杂的原因,但是思想的解放无疑也是重要因素。日本的明治维新其意义是深远的,我们即使从围棋的角度也能看出其影响来。发源于中土的围棋,实行了几千年的势子制度,终于在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彻底消亡了。这对于围棋来说无异于一次彻底解放,从此摆脱了“带着镣铐跳舞”的尴尬,围棋的布局一下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所以我把势子的消亡看做现代围棋开始的标志。
在前文《苏东坡首开模仿棋》中我介绍过“势子”。势子开始于何时?没有可靠的史料佐证,大多数的说法是起于秦汉。如果这种说法属实,中国围棋的势子制度实行了有两千年之久。千篇一律的对角星布局,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制造了许多影响人们创造性思维的思维定势。但是这个局面却由日本人结束了。我们不能确切知道什么时候势子消亡了,但是我们从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强者”的本因坊秀策留下的棋谱中,已经看不见势子了。被人称道并不断模仿的“秀策流”布局,就是黑子1、3、5三手连续抢占三角小目。(中国古代是白子先手的,现在都是黑子先手。很多小说和影视作品在这里都犯了常识性错误。)
本因坊秀策是与明治维新三杰同时代人,他比明治维新最杰出的倡导者西乡盛隆小两岁。从“秀策流”布局的流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势子制度的结束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因此,势子的消亡还要发端于前。但是,同时期的中国仍然走着势子局,这就是落后于发展潮流了。二是,对小目的重视引发了大量变化多端的“小目定式”的研究,围棋越来越向攻守平衡发展了。三是,平行型布局大量出现,扭转了势子时代千篇一律的对角型布局。应该说,对角型布局比较容易导入扭杀局面,而平行型布局则更利于经营。所以,这个时期的日本围棋“求道”的观念越来越浓,为日本围棋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世界的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围棋文化是中国人奠基的,中国人拓荒的。而日本人为围棋添砖加瓦,也是顺理成章的。就像佛教起于印度,而发展于中国,再由中国影响周边,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