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官补记01盐官海神庙记

标签:
天南地北海宁旅游 |
分类: 天南地北 |
盐官海神庙记
——盐官补记之一
张长霖
有时候缘分说不清,三四十年没有到海宁盐官观潮,10月3日非常偶然的机会去看了著名的回头潮,不料才时隔40多天,11月15日又有机会到盐官。下午开的车,碰到路径不熟的司机,走了点冤枉路,到盐官已经下午三点多。好在盐官实在很小,天黑前主要的景点走了一遍,观潮就是第二天的事了。因为上次我写了一篇《回头潮》,所以这次就算是补足上次的内容,取名为《盐官补记》。
行程当然从盐官最有名的海神庙开始。盐官的海神庙是江南少见的宫殿式建筑,绝对的中轴线对称结构。汉白玉的石狮,汉白玉的二十四根高大的廊柱,那是绝对的皇家气派,规格高得有点违背常理。据史料记载,盐官的海神庙是清代雍正帝敕建的。按照清代对名位的防范森严,在小小盐官公然建了这样一座明显超规格的海神庙确实有点匪夷所思。所以盐官就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说是雍正在夺得帝位的过程中杀死了他的主要对手八阿哥及其死党九阿哥,晚年内心有愧,老是觉得这两个兄弟的冤魂缠着自己,于是在江南建起这个海神庙安置两个兄弟。这样,雍正在北京“上朝”,两个兄弟在盐官“上潮”,两不干涉。这个传说虽然有趣,但是小说者流的意味未免太重。从大殿后面的御碑亭中我们见到了罕见的雍正、乾隆父子两代书写的碑文。碑文记载了当时钱塘江严重的水患,以及官民一体共同修筑海塘治理水患的过程。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些原因,恐怕还是特别关注的意思了。
在盐官海神庙的大殿中,供着三尊立式神像。上首的是吴越王钱鏐像,端然肃然,一派王者气象。钱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的创始人,实在是一个非凡的人物。他出身卑微,崛起于乱世,又能够审时度势,始终对北方朝廷保持恭敬。而且他的这种方略能够传给自己的后代,最终保子孙后世享太平富贵。此所谓知世者。
钱塘潮是天下奇观,我们从汉代枚乘的著名大赋《七发》中就可以知道观潮盛况由来已久。但是钱塘潮给两岸带来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修筑海塘保护农田的,已经很难考证,而钱鏐大规模修建海塘这是确凿的。据说当年潮水特别凶猛,海塘屡建屡毁。钱鏐怒而张弓射潮,潮头立退,海塘遂成。这就是有名的“钱王射潮”的传说。因此民间把吴越王钱鏐当作钱塘江神来看待。
钱鏐立像对面威棱四射的是伍子胥像,伍子胥更是非凡人物,能够带着弱小的吴国几乎把强大的楚国灭了。这种事别说没人做,恐怕都没人敢想。伍子胥做到了,而且能够让不为中原诸侯重视的吴国在黄池大会诸侯,成为霸主,伍子胥实在是非同寻常。
据说伍子胥遭伯噽所害,被吴王赐属鏤之剑自裁时,曾经立下毒誓,要亲眼见到越军攻进吴国。夫差震怒,将伍子胥尸体沉于胥江。时值农历八月十八,胥江水暴涨,因此民间把伍子胥称为潮神。伍子胥本来与钱塘江无关,但是有了大潮就归潮神管了,所以这里就有了伍子胥像。
既然两旁站着如此显赫的人物,中间海神享受皇家待遇就说得通了。
我的老友家权兄据说是吴越王的直系后代,虽不享富贵而一生安乐,莫非是吴越王的余荫。
题头图片是盐官海神庙大殿。上图是庙门前的汉白玉石狮。
二十四根汉白玉石柱,气派非凡。
钱王像。
伍相像。
御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