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341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蒙冤千古的法海和尚

(2008-09-05 07:32:52)
标签:

读书有感

杂谈

分类: 学术争鸣

蒙冤千古的法海和尚

                               蒙冤千古的法海和尚              

张长霖

一出《白蛇传》传唱千古,街谈巷议都为痴情的白素贞一掬同情之泪,而痛斥法海和尚妄作小人。民间传说甚至说法海和尚最后斗不过报仇的小青,躲到螃蟹壳里,千年来饱受蒸煮煎熬。这就是我们吃大闸蟹时的“蟹和尚”,其实就是螃蟹的胃,其形确似盘膝而坐的和尚。

历史上确有法海和尚其人,是唐朝时的禅宗高僧,而且也就是镇江金山寺创寺者。法海和尚出身名门,其父是唐宣宗时吏部尚书裴休的儿子,俗家名裴如海,所以人称裴头陀。少年时被他父亲裴休送入佛门,取号法海。法海出家后,领父命先去湖南沩山修行,接着又远赴江西庐山参佛,最后到镇江氏俘山的泽心寺修禅。但此时建于东晋时期泽心寺寺庙倾毁,杂草丛生。46岁的法海跪在残佛前发誓修复山寺。为表决心,他燃指一节。从此,法海身居山洞,开山种田,精研佛理。一次,法海挖土修庙时意外挖到一批黄金数镒(音"议",古代重量单位,20两为一镒),但他不为金钱所动,而将其上交当时的镇江太守李琦。李琦上奏皇上,唐宣宗深为感动,赦令将黄金发给法海修复庙宇,并敕名金山寺。从此泽心寺改名金山寺。现金山寺仍有法海洞,据传即修寺时所居的洞。法海是得道高僧,历史上从没有折散别人的家庭。据说法海曾驱赶一条白蟒蛇入长江,可能后人据此创作出了《白蛇传》,越传越奇,走了样了。今天镇江金山寺有法海洞,据说就是当年法海居住的地方。

唐代还有一位叫法海的高僧,据史书记载,法海和尚俗姓张,广东曲江人氏。他是唐代中期睿宗至玄宗时代的一位禅家高僧。法海是禅宗六祖慧能和尚几十名弟子中颇有成就的一位。据说他曾在韶州河西大梵寺初见禅宗六祖慧能,问即心即佛义,言下顿悟。后听六祖讲佛理,记六祖法语及出世因缘,并把不识字的六祖讲说全部记录下来,加以整理成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后世简称为《六祖坛经》。经法海整理成的这本经书,成为中国禅师自己所著的唯一可以称为“佛经”的经典,并流传到海外。由于《六祖坛经》发扬大乘教义,把自性具足、不住生心、众生平等、无有高下、反对偶象和轻蔑言教的道理,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致影响了中唐、宋、元、明、清以来中国的文化思想。但是有材料把这个法海与裴头陀混为一谈了,其实俗家张姓的法海与金山寺没有关系,因为当时还没有金山寺。裴头陀建金山寺还在以后的事。

有人说《白蛇传》是裴家的仇人恶意中伤的结果,就像《古镜记》中伤欧阳询一样。这恐怕也不可靠,因为《白蛇传》故事成形在宋代,与裴头陀的时代已经有相当一段差距了。我看还是以讹传讹,越传越离奇的结果。

倒霉的裴头陀,倒霉的法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皋桥的故事
后一篇:刘海仙是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