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感悟随笔日本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冻”出来的孩子
——东瀛教育一瞥之一
苏州市第五中学
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我们对那个一衣带水的东邻的感情是很复杂的。正如此,不少人就不肯正视它。其实,我们无法无视这个强悍的邻居,特别是关乎明天的这个强悍的邻居的教育。去年冬,有机会去日本一周,接触了一些日本的教育界同行,感触颇深,总想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就从“冻出来的孩子”说起吧。我们到日本时正值五十年罕见的大雪覆压日本诸岛的日子,我们所在的关西地区算是雪最小的地方,气温也在零下。但是,街上上学的中小学生无一例外的是短裤或短裙,运动鞋,短袜,露着一段小腿。而且从没有看见有家长陪伴,都是自己走着上学,中学生也有骑自行车的。
我们问了日本同行,他们说,日本学生上学一律穿全国统一的校服,吃一样的套餐,即使是大富巨贵也不能例外。不准随便着装,不准吃零食,没有学生可以特殊。
也许有人会说,是不是日本家长的心太狠了?但是孩子们一点也不这样看,认为这很正常,人就得要自我磨砺的。
反观我们的孩子反差太强烈了,我们的孩子真够受宠的,小学门口上学放学一天两堵是中国特有的风景线。不要说“冻” 孩子了,路上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背着书包在后跟着,吃着零食的孩子在前溜达着;公交车上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背着书包颤颤巍巍站着,吃着零食的孩子心安理得坐着,已经叫中国人见怪不怪了。我不知道这样“疼”出来“捧”出来的孩子与“冻”出来的孩子如何竞争!
曾经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记不清出处了,说是如果中国的孩子从高处跳下折了腿,家长会心疼地唠叨,再三警告孩子不要冒险。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日本的孩子身上,家长则会怪他没用,孩子也会不服气地说:“下次跳一个不断腿地给你看。”读到这样的文字,我们没有一点危机感吗?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分数,而应该是孩子将来应对客观世界的能力,严酷一点说是生存的能力。基于此,我们是否能让中国的孩子也“冻”一“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