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苏州掌故 |
分类: 苏州夜话 |
布衣诗人张永夫
张长霖
日前读钱行先生发表于《姑苏晚报》的文章《钱处士和张诗人》,说到清代灵岩诗人张永夫,可惜语焉不详。笔者不揣冒昧,将自己所知酬诸同好。张永夫,名锡祚,墓在灵岩山脚下,题曰“诗人张永夫之墓”,墓旁原有其旧宅遗址,自名为“啖蔗轩”。墓前另有一短碣,题曰“再来人之墓”,此人一生极富传奇色彩,简单说起来就是不知从何来,不知到何去。
张永夫为康熙时人,二十岁前事迹无记载,竟是一片空白,连他的好友、老师、同门也从未言及其出身,二十岁后拜在当时的诗学大家横山先生叶燮门下。叶横山门下名士如云,其中有著名诗人沈德潜,60多岁中进士,与皇帝多有倡和,皇帝称之为“江南老名士”。其他有吴中名医诗人薛雪,曾与大名鼎鼎的吴中名医叶天士旗鼓对垒,还有名士奇人李果等。张永夫等人均有很重的遗民情结,在沈德潜出仕后均与之断交。因此,张墓也不冠以“清”字,其用意与太仓“诗人吴伟业之墓”是一样的。张一生足不出吴门,自甘清贫,手自稼穑,中年丧妻无子息,享年仅四十一岁,后事为友人所营谋。张留有诗作《锄茅集》,意为“锄尽天下之茅” ,见其胸中不平。现苏州市博物馆藏有康熙年原刻本,世不多见。
至于“再来人墓”,则有一个传说。据说张永夫去世后二十年,有一少年来访张的老友灵岩诗人黄野鸿(著有诗话《野鸿诗的》),自称是张的“后身”,秘室谈及二人私交秘事,言之凿凿,以为是“再来人”,故再立一碣为“再来人墓”,此碣日前已不见了,笔者与老友周秦先生二十年前拜谒张墓时尚亲见短碣及啖蔗轩遗址。
张的诗风酸苦,近晚唐风格,是一位有特色有建树的诗人。笔者以为,张墓应该作为文保单位修护,一来以慰地下诗魂,二来也可增添一处极富人文色彩的景点,为灵岩名山、木渎名镇添一些文化光彩,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