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言的存在和发展——读易中天《大话方言》有感

(2008-11-08 17:45:12)
标签:

文学/原创

读后感

感悟随笔

易中天

《大话方言》

文化

杂谈

分类: 读后感

易中天娓娓品方言:大话方言    《大话方言》是易中天教授吕评历史细读城市之后又一部别具特色的语言力作。在书中,易中天涉足了自己全新的领域“语言学”。

    说话是必须学习和研究的,因为一个人光会说话还不行,还必须说得清,说得对,说得准确,有时还要说得漂亮,这就要学习和研究,而说话也就成了一门学问,叫“语言学”,具体地说,又有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修辞学、方言学等等。不同国别的人说话不一样,也不光是语音不一样,语法、词汇、语感都不相同,就算是同一国家的——比如中国也不一样,南方和北方就是不一样,于是就有了“方言”,汉语七大方言(也有说八大的),吴、湘、赣、客、粤、闽(或闽南、闽北)都是南方方言,属于北佬的只有一种,也没法拿省份来命名,干脆就叫北方方言,所以南方方言种类多而北方方言种类少,但是北方方言品种虽然单一,覆盖面却大得吓人:说汉语的人当中,也有七成是说北方方言的,这可真是四分天下有其三了,可北方方言虽说也算得上五花八门,但语法结构差别很小,词汇方面比较一致,语音分歧也不很大;南方方言不但调不同,连腔都不一样,所以南方方言要列出这么多品种。秦始皇虽然统一了文字(书同文),却统一不了语音(语同音),因此方言才存在了下来,而且丰富多彩,其实语言的变迁从来就是“趋炎附势”的,哪个地方财大气粗,大家就跟着学哪个地方的话,向中心城市、向有权有势的地方或者说向在文化上最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地方、甚至说是向政治中心学习,所以中国古代的官话和现在的普通话基本上就是北方话,甚至是北京话,但北方方言却没法统一南方方言,因为南方在文化上总是和北方分庭抗礼的,其实不是南方人反对统一,而是认为那统一应该是“多样的统一”,所以南方方言就复杂得多,和北方方言相比也隔膜得多,因此南方方言腔多,调也多。你别看南方方言“土”,认真说来不少是咱们老祖宗的话,正宗的华夏“雅言”,因此南方方言中的词汇往往也很典雅古朴,而今天的北方话则不是当年的“华夏雅言”一脉相传直线发展的产物,甚至不是纯粹的“汉语”,里面还有北方游牧民族阿尔泰语的成分,所以北方方言不但不古朴、纯正,而且简直就是“八国联军”,因此方言不但是“趋炎附势”而且是“朝秦暮楚”:过去是北方的,现在变成南方的了;过去是人家的,现在变成咱们的了,因此语言是流动的,是有生命力的,也是可以互相借鉴的、融合的。

    所以方言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一定的历史条件,但方言和语言一样也是有生命力的,所以就需要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