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学设计

标签:
道德与法治郭建岗教育太原惟品汇 |
分类: 四年级 |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学设计
(第1课时)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一、课标要求和教材、学情分析
1、本课依据课标“我们的国家”第13条“知道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我国颁布的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形成初步的民主与法制意识”。
2、教材分析第一框《我们是未成年人》,明确“我们”是未成年人,教育学生既要有权利意识,也要有义务观念。其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知道,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首先,通过以“活动园”中家长关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的看法为引子,引导学生讨论“与成人相比较,未成年人具有的特殊之处”。其次通过“知识窗”的学习,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最后,通过“活动园”中王阿姨与邻居刘律师的聊天,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锻炼未成年人承担责任的能力,培养未成年人的责任意识。
3、六年级的儿童虽然心理、生理都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限,但其心智已经有很大发展,对很多问题已经有自己的看法,对家庭事务已经有了参与的愿望和初步能力。大多数的六年级儿童内心向往快快长大,并勇于尝试从家庭、社会、学校这类首属群体和个人性较强的生活空间走进公共生活空间,开始对公共生活感兴趣并有一定的参与意识,但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不明晰,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未成年人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义务的同时,学会负责任,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未成年的概念,了解国外未成年人的年龄划分。
2、通过研讨未成年人的特点,理解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3、了解法律中的重要年龄节点,明白在受保护的同时,需要对家庭、学校、社会有责任和担当。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研讨未成年人的特点,理解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2.明白在受保护的同时,需要对家庭、学校、社会有责任和担当。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法,体验交流法;课件。
五、使用教材的构想
以教材为基础,围绕学生生活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初步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重视,通过以“活动园”中家长关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的看法为引子,引导学生讨论“与成人相比较,未成年人具有的特殊之处”。其次通过“知识窗”的学习,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最后,通过“活动园”中王阿姨与邻居刘律师的聊天,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锻炼未成年人承担责任的能力,培养未成年人的责任意识。
六、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未成年人
1.
师:(出示关爱未成年人的宣传)为什么我们国家这么重视未成年人?
生:因为未成年人是做过的花朵。
生:因为未成年人是做过的栋梁。
师:是的,未成年人很重要。但是,你知道吗?(出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饼图)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未成年人占到了五分之一。这个数字,你感觉怎么样?
生:很多。
师:是的,重要,而且很多,所以需要加以特殊保护。(板书题目及未成男人)
2.
师:那么,什么是未成年人呢?
生:18岁以下。
师:是的。看来大家都知道一些。未成年人的概念在法律中是有相应规定的。请你来读一读。那么满足那些条件就是未成年人呢?
生:18周岁、公民、我国。
师:为什么要强调在我国呢?
生:因为在别的国家不一定是18周岁。
(出示国外法定成年年龄。)
(一)问答研讨,理解未成年人
1.研讨年龄节点
师:未成年人那么重要,我国的许多法律都有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大家看这个表格,显示了我国许多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大家一起来猜一猜空下的地方吧。
学生猜。
师:就像这个表格中展示的一样,法律中会有一些重要的年龄节点,只有达到一定年龄,才能享有一定权力,承担一定责任。这些在我国今年新颁布的民法典中有更加详细地规定。同学们课后一定要读一读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依法办事,更好的享受生活,幸福生活。
2.探究未成年人的特点
师:为了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我们必须先了解未成年的特点。老师已经不是未成年人了,你的父母也不是未成年了,你和老师以及你的爸爸妈妈在处理事情上,有什么不同?
生:冲动、不考虑后果、自私等......
师:这些不同就是未成年人的特点。说起未成年人的特点,没有比家长更清楚的。有的家长说未成年人好奇心重,社会经验少。为了更好探究未成年人的特点,老师采访了两位家长,我们听听家长们怎么说。(播放视屏)看完视频,你一定有更多的想法。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结合身边发生的事情,举例说明未成年人的特点。
生:我家小区有个孩子......
师小结。
(三)合作探究,启迪未成年人
1.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师:孩子们,六年一班的小明,自从知道了自己是未成年人,他很高兴。小明妈妈说孩子面临升学,不让他做家务。那么,你认为,未成年人应该做家务吗?为什么?
生:应该做家务。因为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减轻负担......
师:涉及未成年的事情,都得谨慎。因此我们请了一位律师,来给我们解答。请大家再来说一说,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做家务,
生:做家务是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师:是的,尽管我们是未成年人,但是对家庭有责任和担当。
2.对学校的责任和担当
师:对于学校,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好好学习、认真听课、完成作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
师:是的,做到这些,就是在对学校的责任和担当。
3.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师:对于社会,我们有什么责任和担当?举个例子,创城,我们能做什么?
生:打扫卫生、不闯红灯、排队......
师:在举个例子,
生: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餐、一米线......
师小结,布置行为记录表作业。
(四)小结课堂,预留作业
师: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我国出台了多部法律,具体有三部。请大家课后查阅这三部法律,弄明白,这三部法律中都规定了哪些内容,来保护未成年人。
七、板书设计
我们受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
多
八、教学反思
优点:在这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尽可能从现实社会生活特别是学生自身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认知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力求做到生活化。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懂得学以致用,运用法律武器实现自我保护。
不足之处:在某些环节的把握不够到位,例如在责任担当环节,不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做就是有责任和担当”,而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意识的冲突上,即“尽管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但应对家庭、学校和责任有一份责任和担当”的意识转变上去。
九、教师简介
付晓冰,小店区师范街小学教师,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