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
(2018-12-15 11:23:22)
标签:
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太原统编郭建岗 |
分类: 二年级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七条明确指出:“尊重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这一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家乡人的认同感,这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对家乡人的了解及对他们劳动的认同;二是对家乡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的认同。
学情分析
“家乡人”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抽象的和有距离的。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在身边的人开始,帮助学生不断扩大视野,了解家乡人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更容易使学生获得真切的生活体验。
教学目标
1.
2.
3. 依托体验、活动,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感谢。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为家乡服务的不同行业家乡人的工作,从而产生理解、尊重、认同。
难点:培养理解、尊重家乡人和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使用教材的构想
通过教材图片的呈现与小主持人的话,帮助学生了解家乡人的生活与工作情况,知道各种工作的辛苦与贡献,为家乡人感到自豪,并与家乡人建立积极的共存观。
教学流程
一、观看家乡美景,引入家乡人话题
1、
2、
3、
像这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就是我们的家乡人(板贴:家乡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可亲可敬的家乡人(齐读课题)
二、走进身边的家乡人,感受他们的服务
(一)走进校园
l
1.
2.
3.
l
同学们,除了保安叔叔,在校园里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辛勤地工作着,默默地服务着呢?
你的小眼睛有没有仔细观察过,他们的一天是怎么工作的呢?他们是怎么样为我们服务的?(同桌交流)
(二)走进生活
过渡: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园里,我们的老师、校长、保洁员、校医都在为了我们辛勤的服务着,其实,不光在校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许许多多我们身边的家乡人为我们服务。
1.
2.
3.
(三)走进未谋面的家乡人
1.
2.
3.
4.
三、总结升华,向家乡人致敬
1.
2.
3.
四、拓展延伸,走近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课后,请同学们走进生活,走近我们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拍摄记录他们工作的精彩瞬间,了解他们感人的事件,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很少会主动观察生活在周围的家乡人,也很难意识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家乡人的劳动息息相关,所以他们对家乡人的劳动缺少认同感,更无法感受到家乡人带给他们的温暖。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身边接触最多的人,如学校保安、教师、保洁员阿姨、校医说起,联系生活实际,在一个个生活故事中,丰富对家乡人的了解,感受家乡人的友善。“保安叔叔进课堂”这一环节,让学生在保安的讲述中切身感受到保安的辛劳,充分激发起学生们感恩保安的愿望。“默默奉献的家乡人”这一环节,通过教师扮演送奶工,学生们在直观感受中明白了尊重、感恩身边每一位家乡人。通过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在思辨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与教育,从而明白尊重、感恩身边家乡人的付出,需要从实际行动做起,从举手投足的小事做起。这样,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才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教学,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执教过程中,由于时间问题,个别学生发言机会少,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处理的不够恰当。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不够灵活。其次,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多元化,语言还需要加强。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受到,细致研读教材,是我进行教学设计前的必修课,在研读中与编者对话,与学生对话,与生活对话,使课堂教学更有价值和意义。
教师简介
高佳,尖草坪区阳曲小学教师,中小学二级。
尖草坪区教学能手。
在太原市第五届“小学道德与法治”精致课堂大赛中,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