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引导者》的作者万里秋风
(2011-08-25 09:01:57)
标签:
7期作者连线杂谈 |
分类: 作者连线 |
新科幻:选择决定未来,当主人公重新做出选择时,整个世界都会改变,那么,他应该走向的是一个平行宇宙了吧,为什么会是将将来的“他”消灭了呢?既然在未来他已不存在,那么远在“未来的他”就不应该出现在“现在的他”面前了吧?这好像是一个悖论。
万里秋风:实话说,平行宇宙这个概念我很喜欢,但不很相信。尽管我在《天道》里用过这个概念,但这一篇却不是。平行宇宙常被用来解释时间旅行的悖论,而在这篇文章里,我有意规避了悖论,至少从因果关系上是没有悖论的。
这个故事其实是有理论支撑的,这一点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真正支撑这个理论的,是计算机程序中的一个概念:跳转条件。假设程序运行到条件A,则A加一变成B,并将程序跳转回开头,再运行下去时,由于A已经变成了B,则程序再也不会遇到A了,因为A已经被消灭了……如果有兴趣,自己编一个看看,仅仅是入门级的小程序,却包含着这样一个难以理解的事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一个决定,同样会改变别人;别人做一个决定,同样会改变我们。想了解这一点,想想我们找工作时HR的嘴脸就知道了……另一方面,主人公并没有改变整个世界,每个人的决定都只能改变有限的范围,比如我们最亲近的人,这一点相信每个父母都深有体会。
新科幻:时间旅行是科幻小说中较常见的写法,为什么你没有用这个已经被人们认可的理论来描写这个故事呢?那样应该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万里秋风:因为时间旅行无法摆脱悖论,解决悖论的最常见办法还是平行宇宙,而这次我希望写一个没有悖论也没有平行宇宙的故事。
新科幻:时间一直是科幻小说中的经典主角,今年的《新科幻》上也有不少以此为主题的作品。比如暗号的《白炽之昼》,探讨的是如果历史的细节发生改变,它是否还会沿着既定的轨道走下去;而《穆天子》和《时间之河》则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猜想时间旅行者的干涉能否改变历史。你对这些主题有什么看法呢?
万里秋风:在我看来,去探讨本身就存在悖论的时间旅行没多大意义,就像讨论原子弹能不能杀死神龙一样,连神龙本身都不具有确定性,讨论这问题有什么意义?在我们能找到一种不存在悖论的时间旅行方法之前,时间旅行更像是一种纯幻想而不是科幻。
虽然我写的东西肯定也有很多硬伤,但我觉得至少方向是对的,如果时间旅行能存在,它应该是在没有悖论的那几种可能里。
新科幻:你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科幻小说,定义好作品与坏作品的标准是什么?喜欢哪部作品?可以来一段推荐词吗?
万里秋风:我不喜欢看非常硬的科幻,尤其是那种满篇公式的。我也不喜欢看非常软的科幻,连一个核心理论都没有。我喜欢的科幻可以没有宏大的世界设定,可以没有诡异的悬疑情节,唯一的标准就是:震撼。不管是情感上的震撼,还是思想上的震撼。《时尼的肖像》和《伤心者》属于那种情感上的震撼,而《神们自己》和《三体》则属于那种思想上的震撼。如果让我推荐,我推荐大家看《光明王》和《地球杀场》,因为其中不屈的战斗精神符合我的脾气,都是少数人在最危难的时候展现的人性光辉,尤其牛的是,最后的胜利居然让人信服。
新科幻:我在你的介绍中看到,你一年要创作50万字的作品,涉及悬疑、爱情、科幻多种类型,为什么不主攻科幻小说呢?各种类型文学的创作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万里秋风:50万字中,悬疑要占一半,其他类型如励志、心理、民俗占一小半。而科幻每年基本不会超过五万字。科幻小说不好写,比起其他小说,需要更长的时间构思和准备。同样一万字的稿子,别的类型我最多写三天,而科幻断断续续地要写半个月。我又有本职工作,写作本就是业余爱好,而科幻只能作为业余的业余爱好了。至于创作上的不同,科幻是必须有真情实感才能写的,而其他类型的小说,长篇不敢说,短篇要求的感情是可以从别人身上借鉴的。
新科幻:在从事创作的过程中,你认为最痛苦与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外保持写作的热情呢?
万里秋风:最痛苦的莫过于写了一半写不下去了,尤其是写得很满意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个坎迈不过去,我还没有过一篇稿子在出现这种状态后能起死回生的。最高兴的事应该是读者给我写信,或者在网上说喜欢我的稿子。还记得有小读者说看完我的故事哭了,当时我差点也哭了。这也是我能一直坚持写东西的最大原因,稿费当然很重要,但对科幻并非如此。
新科幻:我发现我们一直没有涉及你的隐私问题。你能大概介绍一下自己吗?当然,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的资料除外,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从来没有公开爆过的料。
万里秋风:我本身就没什么料,非要爆的话,应该这样说吧:我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成就,就是找了个好老婆,并且创作了一个小公主。
新科幻:你的科幻作品一直以来以短篇为主,有没有写中长篇的计划?可否多分一些精力给科幻小说呢?
万里秋风:中长篇的计划有,题材也选好了,换了三个开头了,都不太满意。中长篇对我最大的挑战就是写作习惯,我习惯一口气把东西写完,即使不能在几天内写完,也要尽快写,否则就会对手里的作品失去兴趣。把一篇作品拉长到半年来写,对我是不可想象的。这应该算是一种心理问题,我希望将来能克服它。而且我一直相信,我的第一部长篇应该不是悬疑而是科幻。
新科幻:谢谢你接受我的访问,也谢谢你为我们解读《引导者》,期待看到你更多的作品。
万里秋风:不客气,我一定会努力尝试写更多的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