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巨人传》作者飞氘

(2011-05-03 12:52:50)
标签:

2期作者连线

飞氘

杂谈

分类: 作者连线

                                  本刊记者:赵晓旭

    在准备发飞氘的稿子前,我的内心十分挣扎。说实话,他的作品有一种魔力,让人可以一口气酣畅淋漓地读下去,文字活泼跳跃、极富时代感,文章的意境深远,读完后常常觉得意犹未尽,需要掩卷沉思——因为,他在文章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总是隐隐绰绰,让人琢磨不透。《时间足够鬼魂去爱》发表后,许多读者都问我同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是在讲什么什么吗?”我装模作样地去解读,却总有一种小时候给课文写中心思想一样的无力感和挫败感。现在,那种无力感又紧紧地抓住了我,我会再面临读者要求的解读吗?我像自认的那样理解了作者与作品了吗?

  “道可道,非常道。”在我为准备采访他而辗转难眠时,《巨人传》中骑牛的老子捊着胡子浮现我的眼前,摇头晃脑地说出这句千古名言。转眼之间,老子便幻化成飞氘的模样,似笑非笑地看着我。MY GOD,飞氘同学的确是一个让责编头疼的作者!在那瘦瘦的,无害的外表下,他会不断冒出让你无法招架的怪异想法。我想,为了避免让我头疼,也为了避免让读者们无端猜测煞费苦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从幕后走到前台,让他直接面对读者,告诉你他的想法……

 

 

  新科幻:飞氘同学,请无视我对你的评价,用比较生动的语言简要介绍一下你自己,提醒一下,尽量避免用官方语言。读者希望看到的是一个鲜活的飞氘,能构建出一个三维立体图像更好(笑)。

  飞氘:爱美女,不爱辣椒。爱讲笑话,不爱改稿。爱微博,也爱冬天的雪。爱头顶星空,更爱用笔创造神奇。不是腹黑男,不是死学院派。不是著名作家。我是80后。我没什么了不起,我很了不起。我是飞氘同学。

 

  新科幻:哈哈,这段回答够给力。飞氘这个笔名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要知道,氘是一个非常容易写错的字。在读《巨人传》时,我一看到老子出现,就想起了“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觉得你笔名的谐音与这句话十分契合,而且与你文章的精神也很相符——“道是可以被阐述的,但可以阐述的道不是真正的道。”你自己有意识到这点吗?

  飞氘:没什么含义。改过几次,都不理想,就凑合着用了。

  目前已知已有“飞氚”“飞氖”“飞气”“气氘”“气氢”等十几种变体,这大概就是它的最大意义吧。

  据我考证,老子其实是一个科学家和哲学家,在原子结构理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有一天他研究氢的同位素时,忽然发出了如下的感慨:“氘可道,非常氘。”

 

  新科幻:“氘可道,非常氘。”我想老子应该也是一位科幻作家,在若干年前就预言了一位非常优秀的科幻作家的出现。《巨人传》散放发的气息也与老子的哲学一脉相承。能告诉我们它的灵感来源吗?自己总结一下该文的中心思想吧,方便我在为读者解读时有个范本。

  飞氘:起源?好吧,主要是因为看了先锋艺术家、建筑设计师及文学家兼出版人潘海天同志的一篇博文,说他要设计一种武装起来的、具有抗拆迁功能的建筑,我想:好吧,那么因此就需要有一种针对这种“防拆迁建筑”的“反防拆迁建筑拆迁机器机甲”。当然,我不是技术派,所以没有花功夫在细节上。

  这本来应该是一篇很有点黑色喜感的小说,开头有那种趋势,但写着写着,就慢慢地有点同情它,一种虚无的气息占了上风,结果就没写的那么可笑了。这么说起来,好像还是和老子有点关系的。

    至于它写的究竟是啥,就请读者根据提示自己去随便解释好了。

 

    新科幻:可我曾经请几位比较算资深的科幻迷试读过这篇文章,他们的对作品的评价惊人的一致:很好看、很有深意,但不能肯定自己看懂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你担心过读者会看不懂吗?有没有考虑过市场反应呢?

    飞氘:这篇有点晦涩了,对此我感到抱歉,它本来可能应该更带感的。

    我想在市场和读者的接受方面,编辑是比作者更专业的,你们说了算。(我说了算!太好了……算吗?)

    个人倒是不担心,因为一直也没在市场上引起过什么反应。

 

  新科幻:从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太多的东西,末日悲剧、毁灭与重建、自我寻求、思考与行动,甚至还有对现实的影射与讽刺,等等。这篇文章已经不是一部简单的科幻小说,而是卡尔维诺式的寓言作品,我在审稿意见中写的是“文章保持了飞氘一贯的风格”,这种风格就是科幻+哲学,不知总结的是否正确?能说说是什么影响你在2005年左右朝这种风格发展的吗?

  飞氘:我以前喜欢发掘有独创性的作家,把其主要作品都看完,然后心情好的时候模仿一下,所以也没啥“一贯的风格”,应该说还在寻找和探索中,希望在混沌中生长出有序吧。

    不管什么风格,我希望的效果只有一个:好玩。大家千万别以为我是希望你们从中受启发、受教育之类的,那不是我的本意。能让大家看完后觉得:还有点儿意思,就行了。

    至于作品中的哲学“神马”的,都是“浮云”,让它飘走好了。

 

新科幻:作为作者与研究者,你如何评价国内目前的科幻创作与出版情况呢?你曾多次强调中国科幻的发展迫切需要好的作品,你所说的好作品有标准吗?如何才能让更多给力的科幻作品出现呢?

飞氘:好作品,就是让你看完之后,感到回不过神,或者说,需要一段时间重新适应现实世界。(握手,同感!)

传统的文学写作不可避免的衰落了,传统的科幻写作也一样,但科幻肯定会和别的载体相融合。和历史上有过的局面比起来,当前国内的科幻远非最好,也不是最糟。现在,外部的环境其实在逐渐改善的。

根据能量守恒和物质不灭定律,要想作品更给力,只有作家们多努力。

不过话说回来,评论家再鼓励,再斥责,读者再怎么褒贬,好作品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呼唤出来的。鲁迅先生说的好,未有天才之前,须有培育天才的泥土。写不出《三体》,并不意味着你的写作就没有价值了。每个写作者,都应该有预备当泥土的勇气。

而一个成熟的作家,应该有自己的美学标准,而读者需要给他时间,让他自由生长。你可以毫不留情地说它方向错了,但这只是你的意见,他不一定认同,也不必非要认同。换句话说,万一他认同了,强行地扭转,又怎么敢说,长出来的就一定不如原来的“错误”方向长得好呢?有些作家,本来已经初露端倪,但接受了批评教育,扭转了自己的道路,最后写出来大不如从前、从此废掉了。这类杯具在文学史上不胜枚举。

所以,批评家们固应指出作者们的“不足”,但作者却应听从自己内心的真实。非要写成起点文才爽的作者,你尽可以骂他没追求,但绝不可能要求他去写《呐喊》;内心深处一定要写成《尤利西斯》才觉得痛快的人,你也不能要求他去写萌芽体。批评家靠自己的文学敏感向读者指出哪个有价值哪个没价值,但这些意见只是参考,而非绝对。文学到底不是科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你说某个作品是坏的,我也可能觉得是好的。文艺就是这样。中国科幻尤其如此,而这又恰恰是或是因为,中国科幻作家,没有几个是靠市场活着的。

所以这逻辑又成了一个怪圈。麻烦。

 

 

新科幻:你说的这些刘慈欣也曾谈到过。他认为作家在创作时应该保持自己的方向,不要为迎合编辑或者读者去扭转风格,因为那样或许会使一位本来有前途的作者荒废掉。但在近期搞的几次进校园的活动中,我发现多数人对科幻小说的定义还停留在凡尔纳、郑文光那个时代,在科幻圈中很轰动的作品在圈外根本无人知晓。这种状况下我们当代的科幻作家该做些什么?你会考虑写适合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的那种“正常”的作品吗?

飞氘:我觉得,没在青春期成为科幻迷,就很难再成为了,所以要看缘分。

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求作家把故事讲得好看、过瘾、痛快,最好能让人纠结不已潸然泪下死去活来,这要求作家要有很强的功力,抓住普遍的人性弱点和需求。现在能做到的科幻作家不多。

要是不想改变这种局面,那就无所谓,乐意写啥写啥。须知,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的文学被没日没夜地创造出来而无人问津。

自己吗?看以后的心情吧。

 

 

新科幻: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作者的作品被介绍到国外,你的《一个末世的故事》也被译为意大利文。你觉得国外媒体在选择中国的科幻作品时,比较重视哪些方面?

飞氘:不太懂老外的口味哎。听说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对非英语的科幻根本不感兴趣。

 

 

新科幻:晕死。你的回答给那些雄心勃勃准备让中国科幻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热血青年当头一棒!回顾一下你当年热血地报考研究生时,为什么会从理转文呢?我知道有许多著名的科幻作家同时也是某一行业的专家,那你考虑过从事理工科的学习研究或许会对科幻创作更有帮助吗?一路读到博士,现在所读专业对你的科幻创作有帮助吗?你提前规划过将来吗?

飞氘:因为我是个热爱文艺、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嘛。我最佩服那些行业的专家了,不过现在国泰民安,世界总体和平,局部虽有动荡,未来虽然充满不确定性,但信心是必须得有的,所以是允许有一部分人从事某些不太着调的专业的,比如文学研究啊什么的。已经读了文学博士,再考虑那些都没用了。读书嘛,就是增加对人类社会的某些问题的理论认识,和创作没啥直接关系。

我不太会规划未来。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出几本书吧,希望大家都去买,然后来找我签名。

 

 

新科幻:一定一定。请现在开始每天练习吧,免得到时候你给我们的是印刷体。我想跟你探讨一个问题,在主持《科幻大王》的编读交流栏目时,我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铁杆的科幻迷都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比如你的故乡内蒙古,就有许多活跃的读者。我至今仍记得一位什么什么旗的(原谅我没记住,名字太拗口)女生,一直坚持用蒙古文与汉文给我们写评论,让我十分感动。你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飞氘:你这么一说,我倒是很想了解一下蒙语文学里有没有科幻小说?

我认为,中国科幻的发生是深受中国现代化进程影响的,所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科幻迷更多(这需要调查),亦或者工业化城市的科幻迷更多,这可能都得在现代化的进程里找答案。

另外,我和韩松在上海开会时感到,上海是时髦和先锋的,科幻也应该是时髦和先锋的,但好像科幻在上海发展的并不理想,由此我们推论:中国的科幻还不够酷!好在,已经有了潘海天领导的《九州幻想》团队在那里奋斗。

 

 

新科幻:从一个科幻爱好者修炼成一线作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门秘诀,你的秘诀方便透露吗?趁此采访的机会,我代表广大行进在科幻创作这条道路上的同志们请你指点一二。

飞氘:我这非著名非主流科幻作者的经验也值得介绍吗?好吧。只能说,嗯,以下四条,请同志们认真记录,然后分组讨论:

1.热爱生命。没有爱,还写啥文学?

2.热爱梦想。不论你是热爱文学,热爱科学,还是热爱赚钱,都不要放弃。让那些说你的梦想不现实的人都去面壁。青春啊,biu地一声就over了,你想等到人老珠黄时再来后悔啊?

3.凡事无捷径,多看看伟大的作品,只看科幻小说是绝对不行的,老实说,多数的科幻小说,无论中外,在文学上都是不行的。写作的秘密只能从伟大的写作中学习。

4.然后,坚持写下去。

然而,世界上有很多种让你快乐的方式,你为什么要写科幻呢?

这其实才是你该问自己的问题吧! 

 

 

新科幻: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尽管我仍然认为你的作品是一种“非常态”科幻小说,但它们非常棒,我非常喜欢。希望可以通过《新科幻?文学版》,把你更多的作品介绍给读者。所以,提前预订你的新作,给个交稿的时间吧!

飞氘:也谢谢你们刊发这么“非常态”(听着怎么有点像“变态”呢)的东西。希望你们的杂志能够为中国幻想文学开辟新的格局。希望我早日交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