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谈天

叶永烈
我的绚丽的飞天梦,镶嵌着三朵色彩斑斓的作品之花:
1978年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以整版篇幅,发表了我的科幻小说《飞向冥王星的人》;
1979年2月23日,应约会晤出差来沪的“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教授。经他批准,我率摄制组进入中国航天员训练基地,完成首部记录中国航天员训练生活的电影《载人航天》;
2005年10月15日,当杨利伟从太空归来,我推出了新著《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

王晋康
“神七”飞天使所有中国人欢欣鼓舞,而我更希望我们的飞天工程能创造新的行业——比如开采月壤中的氦3,解决地球面临的能源困境。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做到这一点还不容易,但也相差不远了。它是一个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希望中国能最先迈出这一步!

刘慈欣
科幻作者的太空梦与别人不同,中国科幻作者的太空梦又有更多的不同,而像我这样一个生活在落后封闭的山区的中国科幻作者,太空之梦中所掺杂的那些感情和感受,更是常人难以体会的。我最为铭心刻骨的经历,就是在写作时思想以光速航行在星系之间,不经意地抬头望望窗外,视野中只有贫瘠的太行山和晚归的羊群……有时,看着太空中的神舟飞船,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它真的是来自我所在的这片土地吗?“太空中的中国人”一直是一个很科幻的画面,而当科幻变为现实时,写科幻的人往往是最后如梦初醒的人。
我一直认为,中国载人航天的文化意义与战略意义同样重大,太空行走前舱门打开的那一刹那,一道神奇的光芒从外面透进来,那光来自地球。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生活仍然沉重而平淡,但他们终于能用自己的眼睛从太空的高度看这片土地了,无论是对于这个地球上最古老的文明,还是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这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开始。

吴岩
中国载人航天科幻梦,从古代的技术乌托邦狂想到近现代的科学幻想,从来没有中断过。而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载人梦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才造就了今天神舟飞行的巨大成就。那么,今天的航天成就,又将回馈给科幻文学些什么?它们能成为科幻新梦的有效资源吗?大家拭目以待。
“神舟七号”的太空行走,不仅仅是为了突破飞船的限制,让航天员进入到开放的宇宙世界。更重要的是,这种尝试,一定能激发起整个中华民族打破旧思想束缚、面对新未来的大门。把太空行走的成功定义为中国科学技术的成就是远远不够的,它的真正意义在于,我们将能冲破更多束缚,探索更多的禁区。

星河
小学的时候写过一篇作文,主题是“你长大了干什么”之类,我写的就是立志成为一名宇航员。太空是人类永恒的梦想,尤其是对于少年儿童来说,那时我每晚入睡前的憧憬,都是如何遨游星空探索宇宙。
我们是眼看着中国宇航从规划走向现实的一代人。我们眼看着中国的宇宙飞船腾空而起,眼看着第一名中国宇航员环绕地球,眼看着中国人第一次太空行走……我们还将目睹炎黄子孙拜访嫦娥吴刚,在桂宫建立考察基地,甚至开始考虑移民月球的计划——假如不出意外的话,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应该能够看到中国在火星上建立第一个永久性基地。

黄海
32年前——1976年8月31日、9月1日,我发表的《银河迷航记》,叙述太空船飞出太阳系航向银河的故事,仍是新奇的飞天梦:“……他曾在巨型人造卫星太空站上面俯视大地,看见中国大陆与宝岛台湾,亮丽诱人,古老的中国文明曾经一蹶不振,终于在发愤图强后,重新创造了更进步的文明。虽然自己诞生在火星,那儿的环境是人类后来用人工改造的,景色与地球不同,许多地球人都还羡慕住在火星的居民,常常来观光度假,他还是喜欢地球,爱好自由和平的中国人民,以他们的智慧和斗志,经过一度剧烈的改变后,多少世纪以来的不断努力,已经把中国建设成一副全新的面貌。”

陈茜
记得小时候看《阿波罗11号》纪录片时的激动心情,好像自己的脚也踩到了月球上。“神七”的成功发射在证明中国国力的同时也给我们这些普通人一个做航天梦的机会。当返回舱打开,翟志刚伸出大拇指的一刻起,我便将“能坐着定期航班去月海环形山边野餐”写入了便签本的最后一页:现在这是理想不是幻想啦……
江波
我这一辈子也不会忘掉一件事:小学的某一天,老师问同学们长大要干什么,各种各样的答案精彩纷呈,我的答案是:要做一个宇宙探索者。
为什么这么说已经不可考,这件事情充分证明了,从小我就是一个爱幻想、喜欢新鲜的人。宇宙航行是一件很神秘而且有趣的事,我也喜欢它,梦想着穿上太空服,在遥远的星星上走走,看看,和那些外形可怕却心地善良的外星人打招呼,也许一起玩警察和强盗的游戏。
年纪渐长,我们知道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现实。什么可以做到,什么做不到。乘坐神舟飞上太空,对我来说已经是不可能,就算是坐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从大屏幕上看第一手信号,也是99%不可能。该干什么干什么,现实如此。
然而幻想却一直保留着。那个关于宇宙探索者的答案一直保留在心底,时间地点人物已经模糊,答案本身却仍旧清晰。
人的一辈子,总有一些东西让你执著。
于是我写科幻小说。在虚构的世界里,我能够飞天,能够遇见那些神秘而有趣的新鲜事物,能够遭遇善良或者邪恶的外星人。就这么简单,我开始写科幻小说,让梦想在文字中延续。
神七回来了,可喜可贺。不知道此时会不会有老师也在问同样的问题,会不会有学生和我的答案一样。能够实现梦想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特别是站在科学前沿的梦想。但愿再过二十年三十年,当有伟大的中国航天员完成飞向火星的壮举,在回到地球接受鲜花和掌声的时刻,他能对着镜头说:“当年我小的时候,读过一本科幻小说……”
那时候我一定守候在电视机前,那时候我一定热泪盈眶。
张心吾
人不是飞翔的动物,却从来没有丧失飞翔的梦想。从第一架飞机开始,时至今日,人类不仅飞上了蓝天,甚至飞出了地球,就连古人嫦娥奔月的神话都变成了现实,细细想来,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人类为什么如此痴迷于飞翔?是对速度的追求?还是为了实现自由翱翔的理想?也许,庄子的蝶梦给出了最精准的解释——“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两个反问,在淡淡的人生思考中透出了飞翔的浪漫与飘逸。
百幕苍龙
别说我懦弱。我这个人确实有些胆小,怕黑夜更害怕孤单。梦魇惊醒时,全身感到虚脱;那种感觉就像连灵魂都被掏空了,轻飘飘的。躺在床上,我遥望窗外的月亮,月光柔和明亮,夜空里的星辰闪烁。孤寂的夜空让人的心情宁静。我想,那种乘坐宇宙飞船直飞冲天,而后静止在太空中的过程也大致如此吧?如果可以,我真想亲自体验下那个飞天的梦,它会让一个人真正坚强起来!
童汉乔
很多年以后,我想我会记住那个夜晚,中华百年的飞天梦想再次得到了极致完美的实现,宇航员出舱的瞬间我能感到自己的血在沸腾,那是我从少年时代就从未褪色的梦:用幻想给双肩插翅,挣脱几个世纪前牛顿在苹果树下带给全世界的引力,去飞,飞到天空的最高点,然后向整个宇宙挥手致敬!
刘佳磊
我喜欢眼前那颗蔚蓝色的星球,我喜欢舷窗外的繁星点点,我喜欢无拘无束的四处飘动,我喜欢这以梦想为桨的太空船。回首越来越远的地球,我记起了鲁班、万户和那些无欲无求的神仙。启程了,去寻找我们的未知,向着宇宙深处前行吧,银河如此浩瀚!
微型小说
飞氘
在确保完成祖国交给我的任务之余,我认为有必要随身携带一个全息演示器,如果遇到外星人,就可以向他演示勾股定理、牛顿第三定律什么的,以证明我们是文明生物。另外还要挂一个牌子,上面用十几种语言写下人类最困惑的几大问题,比如“有没有上帝”“歌德巴赫猜想如何证明”“爱情到底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下面留一个通讯地址,这样万一不幸成为宇宙中的流星,将来还可能被高级的外星人发现,牌子就会告诉他们:“如果你知道这些答案,请告诉地球人,他们对这些问题很困惑。”
快斗
当轨道上的卫星以及太空船、空间站的残骸越堆越多的时候,它们就成了一座空中的钢铁之森。主办方到处在角落里藏匿贵重物品,参赛者则驾驶着小型太空船穿梭其间寻找它们。这种类似于寻宝探险的极限运动在这片迷宫中方兴未艾。现在人们考虑的不是怎么上去,而是上去干什么。
贾煜
又长肥了一圈,昨天我不得不去超市调换了个稍大的“翅膀”,以匹配我日增的体重。穿上宇航服,插上“翅膀”,我的身体就成为一个“地球”,对我设定的行李产生了引力,行李围绕在我周围,“嘭!”的一声,它们便跟着我,行驶在了去冥王星旅游的路途上。
赵洋
“观众朋友们,这是历史性的一幕!宇航员打开舱门,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观众朋友们,宇航员脚下打滑摔倒了!”此时,我已泣不成声,在几百年之后,我们再度访问这里,尽管依旧生机勃勃,但是,我们已经决定,不再抢占这片土地。
“别了,故乡。”宇航员望着翠绿的星球,喃喃着,“请原谅您古时的孩子们,曾不负责任地在这里涂鸦……”
徐弘毅
2933年2月6日,个人日记
“尊敬的旅客,您已成功预订CN2693次飞往火星中国城的星际航班,特此确认。请于2933年2月6日下午1点从605号天地电梯由深圳市航空中心登陆曙光13号太空港。祝您旅途愉快。”我又把手机中的邮件看了一遍,确认自己已经来到了正确的电梯口。我抬起头,望着天空中一缕一缕如发丝般连接在天地间的电梯缆绳,一部又一部天地电梯正从大地沿着缆绳升入苍穹深处。拎起手提箱,我长舒一口气,向敞开着的电梯门走去,迈进了驶往太空的电梯间。
河如此浩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