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若脱兔》读后感
(2008-06-26 10:58:31)
标签:
科幻文化杂谈 |
分类: 周边活动 |
SF大都市特别策划:“震”动科幻(四)
科幻作为科学的先导,往往能够预言一些事情的发生,或对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提出一到几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星河发表在《科幻大王》2008年第1期上的《动若脱兔》则属于后者。在这篇科幻小说中,作者探讨了解决地震灾害的可能性,其解决办法是“爆破消震”。“地震本来是一个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巨大能量的运动,现在利用沿途爆破,把它的突发能量一一卸掉,均匀或不均匀地分解为诸多小运动,这些小运动的破坏力自然就小得多。”这和王晋康在六年前发表的科幻小说《临界》中所提出的“低烈度纵火”思想——以低烈度的人工诱发地震来取代破坏性强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就在《动若脱兔》发表了四个月之后,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再次给中国人民一次沉痛的打击。如果科学家们能关注科幻,从科幻作品中获取研究的灵感,并用实验来验证这个理论的可行性的话,也许今天的惨剧就可以避免了,至少伤亡人数可能会降得很低。但在中国,科幻的重要性、其在科学上的前瞻性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值得庆幸的是,在灾难发生后,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让人为之一振。这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更是整个人类赖以生存、得以延续的根本。
在这个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年代,除了爆发全球性的核战争之外,恐怕也只有强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地质、气象等灾害)能够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安危了。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应该团结起来,各学科协作配合,与自然灾害做斗争——为了那些死去的人,也为我们这些活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