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报纸上得知灵泉寺已于2009年11月8日,举行寺院落成暨全堂佛像开光法会,因故没有来感受当时的严肃、壮观的场面,昨日天气尚好,便陪伴儿子的姥爷、姥姥到此看看。一路上老人兴致很高,感叹江夏近年来的巨大变化,到了山下,伴着微风,我们一边游览,一边听着这灵泉寺的故事:
灵泉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畔的龙泉山,天马峰南麓,明楚昭王陵寝西侧,据说原寺始建于公元749年(唐玄宗时期),毁于明末清初战火之中,是当时华中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寺院之一;现在看到的灵泉寺是由大愿法师发心筹建,并与湖北省浠水县白莲镇斗方禅寺合作,于2002年春动工的一期工程,
,规划占地面积130亩,分两期建设。而龙泉山在汉晋南北朝直到隋代,名叫江夏山。唐初称为夹山,取两山夹道而行之义。在唐天宝末年,由当朝宰相开基造屋,凿地得泉,形成东西两井,东井冒气则晴,西井无气则雨,占验灵准,故称为灵泉山。宋代后更为现名——龙泉山。
大愿法师,原籍湖南,71年出生,88年考入湖南财经学院,90年出家,现担任灵泉寺方丈,常住四会六祖寺,所以我们没有见到这位年轻的高僧。
文慧法师,80年出生湖北阳新,95年出家,01年在四会六祖寺拜大愿为师,现担任灵泉寺监院,我们到达大雄宝殿的时候,只见一位师傅正在指挥僧人拿着灭火器上山灭火,我们顺着大雄宝殿向山上望去,只见山顶上却有浓烟,而指挥者正是文慧法师,他一手拿着手机在拨打119,一边大声的告诉僧人们注意安全,动作要快,因此错过了何他照相和请教的机会。
远眺天马峰和灵泉寺牌坊

高16米,宽18米的牌坊是灵泉寺的标志性建筑

在天马峰上俯瞰灵泉寺

山门是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中门一般不开,只有大节日或高僧来时开启。按佛教的规定,一般是左进右出,入乡随俗,我们也是按此进出的。

天王殿是供奉四大天王的,进门是弥勒佛,背后的韦陀菩萨。

正面是大雄宝殿,左边拿手机的就是文慧法师。




大雄宝殿里的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从左至右),代表着过去、现在、未来。

释迦牟尼佛(如来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