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沐石画牡丹

(2008-11-30 09:16:45)
标签:

杂谈

分类: 书画诗话

         我看沐石画牡丹

            我看沐石画牡丹

    沐石,山西省汾西县人也,已到知命之年。近年以画牡丹在坊间小有名气,临汾多次书画展上,他画的牡丹令观者刮目,且不少人家多有收藏。

我与沐石认识,是在他任汾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时候,不过,知道他喜欢和善于绘事,是在他任临汾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副局长的日子里。2005年7月,我举办指画个展,期间,有一位中年知识女性前来观看。那天天很热,她却看得很投入,并不时评点几句,而且意见讲得很中肯。我说:“看样子您很内行啊!”她的回答让我惊讶:“我们家那口子也是画画的,下班回来就是画画。”语气里满含自豪。

我接着问:“请问,他在哪里供职?他的大号是……”

在市文化局,姓王,画上署名‘沐石’。”不等我问完,她就干脆地说。

哦。是老熟人!难怪他这位夫人如此懂行。我正纳闷,我的画展开展当天,文化局的所有在家人员都来捧场,怎么没见到这位夫人说的“那口子”?又是不等我问,她就说:“去外地出差了,要不然他能不来?”

我说:“你那口子的牡丹画得很好。”其实,那时我说“很好”也是虚应故事,并没有真正见过人家的作品。没想到她反问道:“怎么个好法?好在哪儿?”她侧转头希望得到真实的评价。我一时语塞。支吾道:“他画得……画得……那,就是……很好么,那个好呀,一下子概括不出来……”她有些失望,不过没再问下去。

打那以后,我每每见到“沐石”的牡丹,就注意观看、分析,也听听旁人的议论。平心而论,作为一个地方官员,能画到这个水平的确是很不错的。后来,听说他拜著名画家胡忠元老先生为师。前不久,“沐石”被委任市文联主席。这下,他如鱼得水有了更多的时间画牡丹了。这使我特别想进一步了解这位“沐石”,也想看看他是怎样作画的。

11月28日上午,审读完当日的报纸,我便驱车赶到市文联。那时他正和北京来的一位画家李松森先生交流画艺。见我来了,给我们双方介绍以后,他说:“我曾答应送你一幅牡丹,还没画呢,今天就‘还账’吧!”说着,铺开六尺宣纸,调好颜色,略作沉思,便将画笔饱蘸牡丹红,飞快地在纸上舞动开来,倏忽间,几朵深浅不同、大小各异的牡丹花栩栩如生地绽放在眼前,他晃了晃笔,又调了调墨色,用枯笔从下至上,画了几根枝条,再蘸上紫褐色、铁红色、墨绿色,在画托儿的位置,轻轻几笔,一抹、一撇、一拖、一点,充满生机、带露的嫩叶向空间伸展开来。接着,他饱蘸墨绿色,大胆泼抹,深深,浅浅,一层层,一片片,自如舒缓,画面上两大组花丛形成有机的整体。只见他又在空处添了几笔花茎,在花茎尖顶轻轻点了几点小的花蕾。

“再画两只小燕子吧!”眨眼间,右上方,两只燕子凌空穿飞,本来生气盎然的画面更加充溢活力。“好!”在一旁观看的画家李松森击掌赞道。这一回,我真的感觉出他画的“好”来,那是心中有花,笔下有画,色泽沉稳,笔法老道,干净利落,不假雕饰,开合得体,疏密有致。我提起笔来,在画儿的上部题写下一首五言诗:“魏紫垂清露,姚黄吐奇香;不图虚富贵,深春冠群芳”。不到两个小时,一幅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牡丹图展现在眼前。晚报记者党雁馨赶来拍了一张照片,记录下这生动的画面.

 沐石,把两个字拆开来解,就是“木、水、石头”,木是树木,有了各种树木,山就是青山;水是秀水;石是矿石、宝石。宝石做成石砚,以清水洗之,不就是书画生涯么?真名王富山,笔名由此来也。

                             2008年11月2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