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运百日评论杂谈 |
毋庸讳言,北京奥运正面临一个特殊时期,由于“藏独”干扰,奥运火炬全球传递遇到一些波折。但在13亿中国人、数千万华侨华人的鼎力支持下,火炬依然以不可阻挡之势继续前行。在火炬传递的过程中,无数黄皮肤、黑眼睛的华夏同胞,其实也是在执着寻觅家国情怀升华的心灵之路。同胞们看到,如果大家不联手同心、彼此关怀襄助,让金晶这样赤诚满怀的火炬手陷入孤立无援中,那么,受伤的是整个民族。
因此,我们看到了无数令人动容的场景。当同胞们加入火炬自愿护卫的行列不断加长,其实就是一场心灵接力。人们用赤子的情感温度,呵护着火炬中的红焰,让其不会失却燃烧的动力。
然而,还有更多值得思索的话题摆在我们面前。要获得世界更广泛的认可,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北京奥运会的硬件建设早已举世瞩目,但其影响毕竟限于一时,更长久的软件建设则有待持续。
公民自治,法治权威、权利保障……这些改革看似宏大遥远,却也需要从一点一滴、今时今日做起。放置于北京奥运会的语境中,对抵制“洋货”事件中民族自尊与民粹主义的话语交锋、思维辩论,就是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的观照,更是思想开放的表征。
国人当有一种大气、理性的国民心态,示外更安内。与世界的对话需要共同语言,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巨变之中,传统道德伦理、现代市场经济所激发的价值观念交杂于一起,在这个过渡期中具有双重性:自主自立可塑造独立人格,但也会在某些人当中造成极端的民族本位主义。正基于此,国人中理性的大多数,才会在喜看民族主义意识蓬勃之时,不忘强调对现代开放精神塑造加速。
世界如此之大,个体如此渺小,以至于我们常常为自身力量的微薄而伤感。然而,哪怕是一个平凡的人,在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的关键时刻,为自己也为他人,奉献出全部的力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是堪称伟大的真心英雄。公务员守法遵纪,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警察严格执法,不藏徇私舞弊之私;企业力践社会责任感,尊重员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于细微处见进步,于无声处听惊雷。万众一心共迎奥运的公共动员,就是期望建立一种让社会健康发展的制度文化,让爱国情怀与责权对等形成良性循环,将社会与法律规则转化为民众意识自觉,来达成个人道德自律和社会他律的双向约束。
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百天,我们欢呼,更让我们沉思,欢呼一个历史时刻的即将来临,沉思中国还要为奥运会及其背后的奥林匹克精神做些什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就是要形成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的精神氛围,在不同文化的展示中,看到的不是矛盾与冲突,而是人类社会百花齐放、千姿万态的文化图景,使文化差异成为促进人们互相交流的动因。
当中国吸纳更多的奥运文化,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和了解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虚心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丰富自己,必将以更博大的胸怀去消除矛盾,化解隔阂。而中国积极向上、开放自由的发展,也可以让一些国家消除误解与偏见,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国际交流真正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