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方舆无形
方舆无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8,086
  • 关注人气:1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西古道之峰口庵关城

(2014-04-03 13:12:58)
标签:

文化

分类: 地理人文

王平口关城是京西古道三条大道的汇合点,2014年3月9日进行了寻访。西山大道的北道牛角岭关城在前些年曾经走过,此番走西山大道的中道,也称为玉河大道。

近期分两次走了玉河大道,第一次从圈门走到了啦啦湖,第二次从啦啦湖穿越峰口庵关城到潭王路(X004县道,潭柘寺-王平)。

从圈门到啦啦湖大约4公里路程,可以驱车前往。

圈门是门头沟之源,唐朝乾宁三年(896年),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撤矾山县、幽都县置玉河县,天福三年(938),后晋高祖石敬瑭割燕、云等16州归契丹,玉河县属契丹。金天眷元年(1138),玉河县废。之后的门头沟属于宛平县,宛平县大致是现在北京的西城、丰台、石景山、门头沟,而门头沟区则可视为宛平县的继承者。玉河县旧址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西辛称村,位于西六环卧龙岗桥西北处。

圈门有三大古建筑,圈门戏台、圈门过街楼、窑神庙。经过整修,圈门以下的河道已经整治一新,河水清澈,栏杆精美,曾经脏乱的水沟两岸成为市民的休闲地。

京西古道之峰口庵关城

圈门东的河道

2013年9月窑神庙公园修建完成后,门头沟区政府立碑纪念,摘碑文如下:

窑神庙公园位于门头沟圈门地区,紧邻黑河沟圈门桥。公园分为东西两个区域,总占地面积一万三千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近一万平方米。公园以窑神庙作为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故称为窑神庙公园。

西区是整个公园的主题功能区,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以窑神庙、圈门过街楼和圈门大戏楼组成的“圈门三宝”为核心。窑神庙是北京仅存的一座将窑神作为主神供奉的庙宇,曾先后作为宛平县丞办事公署,门头沟军管会所,京西矿区政府和圈门中学所在地。近年来对窑神庙按原貌进行了恢复修缮,再现了旧时圈门地区采煤、称煤、运煤、售煤的煤业开采文化。公园东区命名为“新桥苑”,采用苏州园林式的建筑风格,占地面积三千平方米。

京西古道之峰口庵关城

窑神庙公园

中国人传统信仰多神,各行各业有其祖师爷,奉为神灵,就连矿窑也有神灵,窑神庙没开放,不知道里面的神是哪位,煤矿的窑神莫非是个黑脸的大汉?

京西古道之峰口庵关城
窑神庙

圈门大戏楼建在1米左右的台基上,西为戏台、东魏戏楼,连在一起。整个建筑的立柱、横梁透着雄浑,棂窗、砖雕又不失雅秀,在巨大横木与立柱相交处,还有饰以腾龙、祥云的木雕构件,平添了舞台的灵动。戏楼内高悬梁下的大匾是清道光十年(1831年)的,上有“歌舞升平”四个黑漆金字。

京西古道之峰口庵关城

大戏楼

京西古道之峰口庵关城

大戏台

圈门过街楼曾有四个券洞,南边第一个券洞为主通道,著名的京西古道即从此券洞通过,后被居民盖房压于房下;第二个券洞因妨碍交通,已被拆除;而北侧第一个券洞年因久失修,有坍塌迹象,在五十年代初期,将券洞顶部拆除,改为架木桥,通向北岸;眼前的劵洞是自南而北的第三个劵洞,算是保存较为完好。在券洞上部的平台上,建有一座殿堂,右边那座木桥连着的河沟北岸也有一座坐北朝南的殿宇。圈门过街楼的始建年代不考,清代时由山西商人出资重修过。

京西古道之峰口庵关城

过街楼

圈门到啦啦湖,途经门头口村、龙凤坡村、宽街、三店村(东店、中店、西店)、横岭村、天桥浮村,就是啦啦湖村。中间有三座古桥,分别是孙桥、梁桥、天桥浮桥。

京西古道之峰口庵关城

梁桥

京西古道之峰口庵关城

天桥浮桥

京西古道之峰口庵关城

啦啦湖冰瀑(3月15日)

啦啦湖是一个很小的村子,村南坡是天梯,古道在村中向西穿过,石板路可以通到官厅煤矿,官厅煤矿可以走门头沟北路开车直达。绕过官厅煤矿,是很壮观的超宽古道,绕过数盘可达峰口庵。

京西古道之峰口庵关城

天梯

京西古道之峰口庵关城
石板路

峰口庵是京西古道上一处已经荒废了的古代关卡,大概建于金代。1153年海陵王迁都北京,在各处重要的入京险要地段都建设有关卡,主要用于军事防御用途。

京西古道之峰口庵关城

峰口庵

峰口庵海拔大概800米以上,是这段道路的制高点。关城外路南有三个倒下的石碑,从文字看应是修路捐款的功德碑,年代不详,猜测为清朝时期所立。路北是一片废墟,成为驴友歇脚就餐场地。从峰口庵向西北方向可以爬上九龙山顶峰,海拔大概1000米,据说有高山草甸,此行未至。

京西古道之峰口庵关城

峰口庵关城遗址

峰口庵西行不远拐弯处是一片蹄窝密集区。可以想象大量的车辆、驮马在此等候检查的情景。

京西古道之峰口庵关城

蹄窝

过了蹄窝密集区,就是下山的石板路,古道与潭柘寺古道在十字道汇合,去往王平口。由于被潭王路截断取代,已经难见往昔的古道的遗迹。

古道的其他路段,日后继续。先走潭柘寺-十字道-葛坡。

 

2014年3月15日,2014年3月29日,无形、无争、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