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年,一些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如“富养女儿,穷养儿子”、“尊重孩子”、“挫折教育”、“接纳孩子”等等,而这些理念如果把握不好一个度,很容易让家庭教育走入一个误区,家长如果不能深刻理解这些理念,也很难在教育孩子时,拿捏好分寸。胡萍老师从2006年开始,首次把电影艺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把每部电影提炼出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来理清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的困惑与误区。她利用那些电影中的故事教你正确地教育孩子,也利用电影中感人的故事教你怎样保护你孩子的心理健康。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这本书汇集了胡老师几年来以电影赏析的形式来谈教育的内容。形式新颖,角度独特,内容生动。

在宁静祥和的和平谷里,胖熊猫阿波的爸爸经营着祖传的面馆,爸爸希望阿波能够继承面馆,但阿波热爱功夫,对面馆没有兴趣。一天,阿波出人意料地被乌龟大师选为神龙大侠,肩负起了打败恶魔太郎,保护和平谷的重任。然而,小熊猫师傅并不认可阿波,比起自己已经号称江湖五侠的五个徒儿:老虎、猴子、螳螂、蛇、鹤来,阿波没有功夫,什么也不是。师傅和五侠给阿波设置了种种难题,想赶走阿波,由五侠之一来担当打败太郎的重任,但是,处于对功夫的热爱和乌龟大师的支持,阿波坚持学习功夫,最后,师傅领悟了乌龟大师的心意,认真培养阿波,阿波战胜了太郎,保护了和平谷。
观影思考——
分清培养和训练的本质
我们将从教育的角度来领悟这部充满了中国的文化元素,同时也融入了美国价值观的电影。培养是针对孩子完整成长的规划和实施,训练是针对孩子获得某项技能的规划和实施。现实中,我们常常分不清培养与训练的本质区别,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符合孩子自身的条件,也不是孩子内心的需要,父母只在乎孩子每天做了多少练习题,考试的分数是否是第一,而忽略了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高级建构,这样的教养方式是缺乏智慧的,孩子必然不会如我们所愿。在这部电影中,我们来一起探讨:同在一处习武,同为一个师傅,为什么笨拙肥胖的阿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神龙大侠?为什么师傅精心训练的五侠没有成为神龙大侠?为什么太郎成为了破坏小镇安宁的恶魔?《功夫熊猫》蕴含了深刻的教育理念。
在《功夫熊猫》章节中,我们要学会正确培养规划?培养孩子做“成功的大侠”,父母该给他什么样的历练?
在《钢琴教师》,看如何处理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控制,什么程度才最为合适?《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告诉我们,怎样培养孩子正确物质观念?男孩也该富养吗?
在读本书的附录中,我得到了一个长久以来困扰自己的问题:那就是宝宝的吃饭问题。书中是这样讲的:孩子为什么不吃饭?因为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学校在早教机构在操场上,这些本应该孩子们学习活动的场所,却聚集了很多的宝宝家长,这些家长辛苦的拿着牛奶、面包、水壶。只要看到孩子就会向孩子的嘴巴中送上水壶、牛奶、面包。不管孩子是否需要这些食物。这些行为的结果呢?就把一个生下来就会找奶喝的宝宝培养成了一个没有饥饿感的孩子,一个孩子没有饥饿感,他怎么能够在吃饭的时间去正常吃饭呢?孩子每天都是在这样被吃饭的过程中吃饭,又怎能享受到吃饭的乐趣呢?又怎能享受到食物的美味呢?所以我们作为父母不要剥夺孩子享受用餐时候的愉悦,我们可以不要强迫孩子吃所谓有营养的食物,给孩子适当的饥饿感,吃饭的时候不要说教孩子,给孩子一个愉悦的氛围,在给孩子限制下吃饭的时间,吃饭时间结束了,就要收拾饭桌了,当你都做到了这些,孩子还能不吃饭吗?
《爱的误区》很值得父母们一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