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求医不如求己

(2008-10-22 10:08:51)
标签:

求医不如求己

健康

分类: 儿童医学
 人体的上下左右可以互相治疗一天下午,一位朋友一瘸一拐地来找我,说头天晚上下楼时不小心把右脚给扭伤了,到现在脚还肿得高高的,不能平放,一使劲就钻心地疼,今天连班也没上成,问我有没有办法。
  “上下左右,以痛为俞”,意思是说人体的四肢及躯干都存在着左右对称、上下对应的情况,如果你的左膝出现疼痛,时间一长,右膝也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而且相对应的左肘关节也会出现不适。针对这一情况,当左膝出现疼痛时,你去按摩右膝及左肘部相对应的部位,同样也能起到治疗的作用。
  于是,我在她的右脚扭伤处轻轻按,找到最痛的那个点,然后对应到左脚相同的部位进行按摩。5分钟后,这位同事说,怎么左脚越按越疼了,我说再坚持一会儿,并减轻了按摩的力度,与她聊天,分散注意力。不知不觉中15分钟过去了,仔细一看,左脚被按摩的部位青了一大块,可这时再看受伤的右脚,肿居然消了很多。她站起来,走了几步,发现不怎么疼了,已能正常走路了。第二天,我再看到她已彻底恢复了正常。后来只要遇到脚扭伤的人,我都教他们这一招,还真灵,都是一次治愈。
  为什么人体可以左右互相影响呢?据《黄帝内经》记载,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针灸法,12经络和任督二脉在身体上有交汇的俞穴,经脉气血是相互流通的,因此可以左右而治。运用这一原理,大家就可以自己动手治疗许多疾病。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看见她左前臂上贴着一块纱布。我问怎么回事,她说是不小心被什么虫子咬了,去医院换药都3个星期了,可伤口就是不愈合。我说我来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你试试看,你不是左手臂的这个地方受伤了吗,那么有空就按右手臂相同的部位,一次按压5~10分钟,一天内至少按3次。第二天,这个朋友告诉我,右手臂被按压的部位很疼,不敢再按了,我告诉她,疼得厉害时,按压的力度就轻一些,但必须经常刺激这个部位,等右手臂被按压的部位不疼了,你左手臂的伤口就痊愈了。一个星期后她告诉我,这个方法还真灵,伤口真的愈合了,而且再按右手臂也不疼了。
  还有一次,一个朋友左手大拇指患了甲沟炎,痛得晚上都睡不着觉,我告诉他,马上去按捏右手大拇指上与左手相同的部位,结果当天他的疼痛就减轻了,两天后就全好了。
  这种治疗方法非常简单,当身体上有不适时,别先忙着吃药上医院,先找准左右对称相同的部位按压,激发出自身强大的自愈潜能,这样的治疗对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
  轻松排便就是福——便秘症状的简单解除法每个人都会遇到便秘的情况。有的是偶尔便秘,有的人是几天才排便一次。偶尔出现的便秘往往跟饮食有直接关系,如吃了辛辣的食物,或者喝水少,都会引起大便的干燥,造成便秘。这时,只要改变一下饮食的习惯,大便就会正常了。要注意的是,有的人长年都是几天才大便一次,可每次大便并不干燥,也不费劲,这则是个人体质问题,不算便秘,更不需要进行专门的治疗。
  有的人已经很注意饮食了,蔬菜、水果吃得不少,水也喝得够量,还积极地锻炼身体,常做按摩,可还是便秘,那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容易患上便秘的都是哪些人:
  1.老人易患便秘: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患便秘的人数已达20%。
  2.女士易患便秘:男士与女士患便秘的比例是1∶4。
  3.孩子易患便秘:很多孩子都存在大便费劲的现象,而且这种情况在逐年上升。
  4.体质虚弱久病、长期卧床、行动不方便的人,患便秘的比例最高。
  可以说,患便秘的人群就是老弱病残:老人气血衰竭;女士又普遍比男士身体虚弱;孩子身体弱小,尚在发育之中;久病卧床不起的人更是气血两亏、经络不畅,这说明便秘的真正原因是“虚”和“弱”。
  便秘这个毛病,由于我自己没患过,所以从前并没有重视过它,而对它有深刻认识是源于我的儿子小时候的便秘。儿子生下来后第一次便秘是出生后两个月,接种过卡介苗以后连续3天都没大便。于是赶紧把他抱到医院去看,医生说孩子小,建议不要用任何药物,用开塞露就可以了,用后一个星期大便才解了。过了半个月后又要吃糖丸,打“白百破”,当天又不大便了,只好再用开塞露,从此儿子的大便就一直不太正常。当时我还没有经验,不知道怎样处理,只要遇到儿子两天没有大便,肯定用开塞露帮忙。儿子大一些后也曾试过给他多吃蔬菜,多运动,但效果都不明显。有一段时间每天给儿子吃一个生西红柿,儿子就能自己大便,可连吃几天,儿子的口水马上多了起来,停了西红柿,口水就能明显减少。家里人也曾给他喂过香蕉,一吃肯定就能解大便,但我发现他吃过后,就没有胃口好好吃饭,而且我知道香蕉大寒,所以也不敢给他多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