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在人体的仙药田里——天天健康不是梦(三)

(2008-10-10 08:59:17)
标签:

天天健康不是梦

健康

分类: 儿童医学
 按摩配食疗,效果真正好:如果你的食疗做得好,按摩的效果就更好。就如一块冰,光是凭外力去砸,的确能使冰变得破碎,但它还是依然存在,不容易完全化掉,而一旦气血补足,温度上来了,冰就自然融化成水,四处流动。让体内的朝阳冉冉升起——背部撞墙法
  当你感到腰酸背痛时,如果有人帮你捶捶背部,按摩一下,顿时会感觉轻松许多。在医院里,背部的推拿按摩就可以治疗许多病症。在公园里,有很多老人都在用背部撞树来锻炼身体。
  人体背部的脊柱及脊柱的两侧,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许多重要穴位,与四肢、脏腑有广泛的联系。中间的督脉是人体阳气的总水库,是保证人体生命力旺盛的总源头,两侧的膀胱经是人体内最长、穴位最多的重要经络。每天坚持刺激背部组织上的经络,能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和消化功能,大大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现代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进行户外锻炼,那就利用家中或办公室的墙,一样可以起到锻炼的作用,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离墙15~20厘米站立,全身自然放松,用背部向后撞击墙壁,待身体弹回后,再撞击,约一秒钟撞一下,并随着撞击的节奏自然呼吸。撞击时,动作要有力但不可过猛,要协调均匀。碰撞的顺序依次是:背的上部、下部、腰、左右肩胛、左右侧背部,争取整个背部全部撞到。
  当撞击上背时,可以刺激到主治肺部疾病的肺俞穴、主治心脏疾病的心俞穴、能宽胸理气的督俞穴以及理血、宽中、和胃的膈俞穴。当撞击下背部时,可以刺激主治肝脏疾病的肝俞穴和主治胆囊疾病的胆俞穴,还有健脾、和胃、化湿的脾俞穴等等。撞击左右肩胛上的穴位,对治疗头部、面部疾病、颈椎病、肩周炎有特效。撞击背的侧部,能够宽胸理气、治疗肋间疼痛。还可以尽量挺胸,向后撞击颈肩部的大椎、风门等穴位,可以治疗颈椎病、颈肩综合征。
  背部撞墙法虽然很简单,但在锻炼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做到循序渐进。一开始可以先撞击5~10分钟,渐渐地增加到30分钟左右,撞击到背部已明显发热,这时背部的各个穴位及其所属的脏腑都得到了有效的保养,从而极大地激发出了防治疾病的巨大潜能。一般撞击后背几分钟后,就会有打嗝、放屁等情况出现,这是体内脏腑排泄废气的结果。这是背部撞墙法特有的通络顺气的功效,这不是简单地做做背部按摩、推拿能与之相比的。
  这种保健方法要注意的是:年纪大的人可以只撞3~5分钟,而对患有严重心脏病、尚未明确诊断的脊柱病、内脏下垂、血压过高、晚期肿瘤等症的病人,则不宜用此法锻炼。撞击背部时,有少数人会有头晕、头胀、头痛等不适感觉,这是人体经络调整的正常现象,不要担心,只要酌情控制撞击的时间及力度,这些症状会渐渐地消失。
  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按照这种方法锻炼,都可以收到特别明显的效果。有的人颈椎病、腰痛明显好转;有的人治好了多年的慢性咳嗽;特别是一些长期吸烟的人,通过对背部及肩胛下的肺底部的撞击,排出了堆积的很多积痰、细菌、污染物;如果遇上感冒,背部撞击后会觉得感冒的症状明显减轻;坚持的时间长了还会有明显的降血压、治便秘、治哮喘、治失眠等许多意想不到的功效,甚至还能矫正驼背。
  用背部撞墙法强化身心,既方便,又疗效显著,最大特点是就地取材,你可以随时在家中或办公室里找到一面墙来锻炼身体。朋友们不妨在百忙之中每天抽出半小时来为自己的身体加油、充气,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取得良好的功效。
  好好养育我们的根——天天泡脚法每晚用热水泡脚,可以给劳累一天的各个脏器送去最实在的关怀,同时,泡脚后人会睡得很香,又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现在洗浴的方便使很多人从不单独泡脚,而洗澡及泡澡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大多流向肢体,内脏及脑就容易出现缺血的症状,所以,过度疲劳、身体虚弱的人洗澡及泡澡时容易出现头昏、心慌、乏力等症状。
  泡脚时要用高一些的桶来泡,通过热力来放松脚上以及小腿处的经络,使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心脑等器官的供血,而随着热力的不断增加,就会微微出汗,可以疏通经络,排出体内的寒气和废物,调节体温,降虚火。另外血液循环的改善,对血压有非常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所以我建议朋友们忙碌了一天后,一定要花上半个小时的时间给身体放松、调节。不要小看这半个小时,只要天天坚持,仅泡脚这一项保健方法就能使你多活很多年。
  1.泡脚的方法。泡脚要用桶来泡,木桶虽然保温效果好,但太沉太贵,使用不方便,可以到超市买高一些的塑料桶代替,一边泡一边加热水。现在有很多电动泡脚盆,如果能做得高一些,像桶一样深,那就更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