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大的功效来自最家常的食物(七)

(2008-09-12 09:21:59)
标签:

最家常的食物

杂谈

分类: 儿童营养
 有的人经常早晨起床后会流鼻血,但是捏住鼻子或用干燥棉球塞住鼻腔,血也就慢慢地不流了。我从小就多病,流鼻血对我来说就如同家常便饭,直到前几年我用生泥鳅去掉身体内的虚火并大量进补后,流鼻血的现象就再也没发生过。以前别人都说爱流鼻血的人是沙鼻子,不结实,其实不是鼻子不结实,是身体不结实造成的。当气血补足了,体质增强了,鼻子再怎么碰也不流血了。
  可容易流鼻血的人如果阴虚火旺,就“补”不得,这时,你就要先让他将火泻掉,吃生泥鳅可以,用大蒜敷脚心同样有用。方法是将一头蒜剁碎后分成两份,敷在脚心处,然后用塑料薄膜将脚缠绕起来,固定住。成人最好是敷到脚心发辣为止,小孩只敷半个小时就可以了。越是感到脚心辣的人,说明气血充足,脚心对辣的吸收速度快,这种人一般敷过大蒜后,虚火很快降下来,鼻子也就恢复正常了。有的敷了1~2个小时都没有一点辣的感觉的人,虽然同样能降虚火,鼻子不再流血或明显减少了,但是气血两亏现象比较严重,要通过食疗及时补足气血。
  还有,大蒜敷过脚心后,一定要洗干净,有的人非常敏感,到第二天脚还会辣得很痛。有的人用大蒜敷过脚心后,鼻流血的次数只是减少,但并未杜绝,这类人先要及时用食疗补足气血,半个月后再敷一次就可以了。如果不只是早晨起床后流鼻血,而是经常流的,最好去吃2~3条生泥鳅,就好了。
  大蒜敷脚心不但能止鼻血,还能止浓鼻涕。有的小孩总是流浓鼻涕,吃药、打针效果都不明显,给他用大蒜敷一次脚心,第二天浓鼻涕就会减少,几天后就奇迹般地消失了。但应注意,此法只是对流浓鼻涕有效,流清鼻涕时则不能用,用了只会加重。扁桃体发炎的人,我也让他们用大蒜敷脚心降虚火,再配合两个手臂上肺经的按摩,效果就更好了。
  这种疗法也可以用在患多动症的孩子身上。那些多动、脾气急躁、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同样是阴虚火旺造成的,大蒜敷脚心2~3次后,孩子的虚火就明显泻了,脾气不急了,虚汗也少了。这时再给孩子多吃补血的食物,每天给他搓脚心20~50下,很多躁动的孩子都会平静下来,睡眠质量也明显提高,上课也能注意听讲了,学习成绩也会明显上升。
  大蒜敷脚心还可以治疗那些性早熟的孩子,坚持1周左右,孩子提前发育的现象就会减轻,家长要注意观察,如效果明显,可减为3天一次。连续敷2~3次后,孩子就应该有明显的变化,如果没有明显的变化,就不要再敷了,因为敷多了泻气。另外,此方法只用作应急处理,最多半年用一次就行了。
  横扫寒凉全无敌——生姜就是“还魂”药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有一年四季不离姜的习惯,在《论语·乡党》中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说。南宋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帮不撤。”在现存最早的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里也有关于姜的记载:“干姜,味辛温,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下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推崇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生姜熬的汤还有一个别名叫“还魂汤”。在苏东坡的《杂证》中也曾记载,钱塘净慈寺的和尚,八十多岁,颜色如童子,问其故,“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民间也有“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等说法。
  生姜性温,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
  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所以,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待久后,吃生姜就能及时排出寒气,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下面针对一些常见病来介绍一下生姜的不同用法:
  受凉感冒:用生姜3~4片加半勺红糖煮水喝,一日2~3次。
  感冒伴有咳嗽:生姜3~4片、大蒜7~8瓣加红糖半勺一起煮,一日2~3次。
  感冒伴有发热:在生姜、红糖水中再加入大葱1根,一日2~3次。
  吃过食物后腹胀:可直接口含生姜片,或喝生姜水,一会儿就能缓解。
  受凉引起腹泻:用烧开的生姜水冲鸡蛋,一日2~3次,很快就好,腹泻停止后再喝一天,以巩固疗效,暖胃肠。
  空调房间后待久后引起的浑身发紧,头发涨:随时口含生姜片或每天用2~3片生姜泡水喝,身体的不适马上消除。
  口腔溃疡、牙周炎、口臭、喉咙发痒:口含生姜片或煮生姜水喝就能治愈,以后只要不吃寒凉食物,就不会复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