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词简介:霜天晓角

(2011-09-30 15:45:17)
标签:

诗词

欣赏

霜天晓角

文化

分类: 诗词欣赏

【宋】吴淑贞霜天晓角·塞门桂月

    塞门桂月,蔡琰琴心切。弹到笳声悲处,千万恨、不能雪。

    愁绝。泪还北,更与胡儿别。一片关山怀抱,如何对、别人说。

【注释】

    吴淑贞,宋宫人。《全宋词》对本词的小注曰:“右听水云弹胡笳十八拍因而有作”,“宋旧宫人赠汪水云南还词”,由此可知,词人是从宋亡时被掳,羁留北地,后听汪水云弹蔡琰胡笳十八拍》颇有感,特在汪水云南还时书赠此词,以表达自己的家国之悲。

【赏析】

    “塞门桂月,蔡琰琴心切”二句,写出了东汉末年女诗人蔡琰被匈奴掳至胡地后,在异国怀乡思亲的情况。“塞门桂月”是景物描写,既勾画出蔡琰被迫羁留胡地的特定环境,同时又起了渲染愁情的作用。“塞门”指边塞之门,即胡地。“桂月”指月,相传月中有桂树。“琴心切”此三字蕴含极丰富的内容,这“琴心”既有对匈奴进犯时“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悲愤,又有“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的忧伤,更有怀国思乡的悲切之情。“弹到笳声悲处”二句,不仅写蔡琰的《胡笳十八拍》中表达了被掳生活的悲苦与愤懑;还表达了汪水云弹奏《胡笳十八拍》时,想起自己国亡家破的极大悲愤;同时,更进一步表达了词人被掳的悲愤与报国雪耻之情。此乃“一石三鸟”之法。“笳声悲”,指蔡琰被掳南匈奴后,创作的《胡笳十八拍》,诗中呼天抢地地泣诉了个人与时代的不幸:“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它是血泪之歌,引起亡国者的强烈共鸣。

  下片“愁绝”三句,继续写蔡琰的不幸遭遇。“泪还北,更与胡儿别”写的是一段史实:兴平(公元194195)天下丧乱,文姬(蔡琰)为胡骑所获,嫁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十二年,生二子。(据《后汉书•董祀妻传》)建安年间,曹操赎蔡琰归汉。蔡琰忍痛与二子泪别,其生死之悲,目不忍睹,蔡琰诗曰:“哀叫声催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悲愤诗》)

  “一片关山怀抱,如何对、别人说”,这是词人听弹《胡笳十八拍》后发出的深深感慨。“一片关山怀抱”表达了词人爱国情感,她时刻思念故国山河,然而身为臣虏,不能返回,只能怀抱关山,铭刻在心,这种爱国之心又能向谁人诉说?这一结句感情强烈难以遏止。

  本篇特色是景、事、理、情巧妙结合,“塞门桂月”既是叙当年事,又是景物描写以烘托。“笳声悲”既是叙事,又是抒情。“千万恨、不能雪”,既是议论,又是抒情。“一片关山怀抱,如何对、别人说”既是抒情,又是议论。这议论以感情出之,流转自然,强烈感人。由于景、事、理、情四者熔为一体,故能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将当今亡国之悲与汉末丧乱之痛巧妙融合,展示了本词的历史深度。

  另外,本篇采用了赋体手法。赋乃“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词中用赋的直陈手法写景、叙事、述志、抒情,未用比、兴手法。这种手法是从《诗经》开始的。杜甫的叙事诗多用此体。本篇可谓是抒情意味很浓的叙事诗。

 

【南宋】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注释】

  ①春威:初春的寒威。俗谓“倒春寒”。

  ②脉脉:深含感情的样子。

  ③胜绝:美景超绝。

【译文】

  春寒凛冽,寒气已渐渐离去,傍晚时天晴雨住。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这景致真是绝美,人的愁情也无限。空对这如此的美景,我无比寂寞孤单,想倾诉心中的惆怅?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

【赏析】

  本词别本题作“梅”,这首咏梅词是怀人之作。起头两句先写梅花开放的前奏,上片写梅花映衬着淡天疏云,质洁如雪、脉脉含情的神韵。下片由赞叹美景急转到愁情,由梅及人,以梅比人。这个倚栏人的“胜绝愁亦绝”,就不言自明了。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晚晴风歇”,暗示白日整天遭到风之摧残,继而又面临着“一夜春风”,即春寒威力的摧折,显示出梅花在残冬早春的特定时节倍遭残的处境。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无意”二句以“争春”为核心对比梅花与群芳,花各异品,人各殊志,品志为同则不相谋也。梅花冒着雪冲寒开放于残冬早春之际,可谓独占春意之先,此乃梅花品志如此,并无意于苦苦争春逞艳,反衬出群芳争奇半艳于春天,“争春”者乃群芳也。梅花剖自己志,嘲讽群芳自家争春却妒忌、指责梅花,陷刺其此地无限之奸邪品性。全词词调清婉含蓄,景致极清绝,令人神往。

 

【清】纳兰性德《霜天晓角·重来对酒》

    重来对酒,析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①。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②。自古青绳白璧③,天已早安排就。

【注释】

    ①彀:同“够”。

    ②搔首:以手搔头,是为人之焦急或有所思的情态。

  ③青蝇白璧:喻小人谗谤好人,污其青白。青蝇,苍蝇。白璧,白玉。《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若青蝇之伪质兮,晋骊姬之反情。”王逸注:“青蝇变白使黑,变白使黑,以喻谗佞。”

【赏析】

    这首词像是与友人共酌而抒发的感慨。上片说重又对酒作别,而此时的心境与当日大不一样,颇蓄惜别之情。下片转入对世事人生的感叹,结处大有不平之鸣,亦含互为劝慰之意。

 

【南宋】萧泰来《霜天晓角·梅》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注释】

    1.赖是:赖得,亏得。

  2.角:军中乐器。古曲有《梅花落》。

  3.清绝:清洁得一尘不染。

  4.别:与众不同,别有情趣。

  5.元:原本。

【赏析】

    梅花是一种品格高尚、极有个性的奇花,它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咏叹讴歌的对象,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文人常以梅自比,寄托怀抱。此词选材虽不新鲜,却很有特点。

  词的上片写梅之“硬”。“千霜万雪”四字烘衬出梅花生活的典型环境。“千”“万”二字极写霜雪降次之多,范围之广,分量之重,来势之猛。“受尽寒磨折”一句以“寒”字承上,点出所咏对象:梅。说梅受尽了“千霜万雪”的“磨折”,可见词人所咏,绝非普通的梅花,而是人格化了的梅花。“赖是”三句,写出了梅花不为恶势力所屈的高尚品格。写得铿然价响,力透纸背,以锋棱语传出梅花之自恃、自信、自矜的神态。霜天雪地之中只有梅花凛然开放,它受尽寒冬折磨,为的是伸枝展瓣,生色飘香。这里从两个侧面写梅:一、不怕霜雪。二、不怕角声之哀怨。

  下片写梅之“清”。它以“清绝”二字独立成韵,从总体上把握梅花的特性,意蕴无穷,耐人咀嚼。“清绝”之“清”有清白、清丽、清俏、清奇、清狂、清高的意义。“清”至于“绝”,可见其超脱凡俗的个性。“影也别”,更进一层,意味着梅花不同流俗,超逸出尘,知音难得,也自然地勾出“知心惟有月”一句。黄昏月下,万籁俱寂,唯一轮朦胧素月与冲寒独放的梅花相互依傍。最后二句写梅花孤芳自赏、不同流俗的个性。本来不是春荣的梅花,一腔幽素怎能向海棠诉说呢?又何必让好事者拿去和以姿色取宠的海棠攀亲结缘呢!

  总之,这首咏梅词是词人有感而发借物寄兴之作。上下片分写梅的傲骨与傲气。傲骨能顶住霜雪侵陵,傲气羞与凡卉争胜。它表面写梅,实则写人。是诗人自己的写照。作者经历了“受尽寒磨折”的宦海风波,有梅的骨气,有梅的高洁。从侧面来写,角度变换,层叠繁复,意象丰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