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祝福北京奥运

(2008-08-11 14:41:52)
标签:

心情

随笔

北京

奥运

加油

祝福

开幕式

精彩

情感

分类: 心情随笔

  2008年8月8日,终于迎来了千年一盼的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世界瞩目。场面美轮美奂,是真是梦,真的非常浪漫。并且将中国五千年的底蕴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我国的四大发明、琴棋书画、戏剧等等,都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包括中国的文字演变、水墨画展示,多有文化艺术呀。现在仔细回想一下,真的是太壮观唯美了,每一个小地方都是经过反复地深思熟虑后才决定的,每一处细节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许多美好的寓意。

 

祝福北京奥运!

为中国运动健儿加油!

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动骄傲!

 

祝福北京奥运

感动瞬间的场景:

欢迎仪式开始

  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欢迎来自全世界的朋友。

  2008名演员、2008尊缶,标志着2008北京奥运会,寓意了东西南北、天上地下的时空观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脍炙人口的名句,演员击缶吟诵,表达了欢迎朋友的愉悦心情。

  焰火《历史足迹》

  29个巨大的脚印,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鼓楼一步步走向奥运会主会场,象征着第29届奥运会一步步走进中国、走进北京。脚印由火焰组成,代表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火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成就,它大大推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梦幻五环

  巨大的“脚印”,在“鸟巢”上空绽放成飞泻而下的繁星,在地面上汇聚成梦幻般的五环。

  空中的“飞天”从地上拾环而起,簇拥着五环飘浮在夜空中,既美丽又充满神奇。蓝、黄、黑、绿、红五色圆环代表了参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大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

  升国旗

  9岁小女孩林妙可演唱《歌唱祖国》,56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儿童,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护送入场。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序幕短片

  “鸟巢”大屏幕开始放映文艺表演《美丽的奥林匹克》序。

  序幕的短片,表现了一幅中国画卷从纸张制作、文房四宝到落墨着色、装裱成轴的全部过程,预示着文艺表演的整体美学品格。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文房四宝是中国对笔、墨、纸、砚的统称,装裱成轴是中国保护和美化书画、碑帖的一门特殊技艺。

  《美丽的奥林匹克》上篇《灿烂文明》

  《文字》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孔子《论语》中的名句,正由他的“三千弟子”吟诵。

  巨大的舞台上,孔子的弟子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而一个个活体字印刷的表演,既像古代的活字字盘,又像现代的电脑键盘。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一个巨大的中国古代的“和”字出现在人们面前,又一个中国古代的“和”字展现在眼前,第三个现代的“和”字再次出现,三个“和”字,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

  《戏曲》

  铿锵的京剧锣鼓和悠扬的胡琴共同响起,为每一位观众拉开了戏曲表演的大幕。

  这是中国传统的京剧打击乐表演,激扬的鼓声、音乐和手舞红旗的兵俑,将人们的思绪拉向了遥远的过去。中国地域广阔,戏曲历史悠久,方言众多,因此,中国戏曲也衍生出了数百个品种,而京剧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种。兵俑是兵马俑的一种,陕西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称为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

  《画卷》

  一幅真正的中国画卷徐徐呈现在所有观众面前,它告诉人们,今晚的演出将从一幅中国画卷开始。

  画卷中央铺放着一张白纸,画纸四周的绫子上,流淌着中国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图案,有岩画、陶器和青铜器……《画卷》表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岩画是中国先民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陶器是中国古老的工艺美术品,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人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礼乐》

  灯光渐渐聚集,两名演员柔声吟唱,古老的昆曲萦绕在人们的耳畔。

  昆曲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已被选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面上,中国最有名的五幅长卷《游春图》、《清明上河图》、《大驾卤簿图》、《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乾隆八旬万寿图卷》一一呈现,它们分别来自唐、宋、元、明、清五大朝代,在古典舞的陪衬下,再现了古代中国礼仪之邦的盛世气象。

  《丝路》

  一幅巨大的地图出现在观众面前,展现出了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

  2000多年前,中国的商队就经常带着贵重的丝绸由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也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当年郑和就是通过这条海上之路下的西洋。

  《美丽的奥林匹克》下篇《辉煌时代》

  《星光》

  天籁般的钢琴声响起,有如在沉睡的夜空中投入了一颗繁星,这是由年轻的钢琴家郎朗和一名五岁的小女孩共同演奏的精彩乐章。他们用浪漫的旋律,迎来了崭新的时代。

  古老的画卷在无垠的星光中延展,告诉世人,今天的道路更加美丽宽广;从黑色到白色到彩色,跳跃的颜色,展现出了现代绚丽的风格;1000名演员搭建了一个“鸟巢”,空中飞来一只可爱的风筝。无限的星光,浪漫的旋律,寓意今天的生活更加幸福和谐。

  《自然》

  太极的表演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拳路,它的特点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灯光亮起,“八卦”呈现,多媒体的表现形式,生动再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08名太极演员排成圆阵,体现了“天圆地方”。古画日月山川图,被孩子们染成了绿色,表达了环保的愿望,也体现了中国太极的核心观念:天人合一。

  《梦想》

  巨大的多环球从舞台中缓缓升起,在夜空中呈现出绚丽的色彩。演员们走在上面,似乎脱离了地心引力,令人充满无限遐想。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由刘欢和英国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的主题歌《我和你》响起,几千名志愿者、几千张孩子的笑脸进入会场,这是北京奥组委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向全球征集而来的。与此同时,2008张焰火笑脸出现在夜空中,这一刻,“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再次呈现在每一个人面前。

 

揭密开幕式:

疑问一:升起的五环怎么能瞬间出现?

侯军祥总监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其实这个五环是由LED灯组成,也就是可发光二极管,总共用了4万多个高级二极管,组成了这样一个36×12.5米的巨型五环。实际上它提早升上了半空,并在瞬间通过感应元件点亮。于是在两边的观众就以为,五环是瞬间出现的,其实是灯光的效果。到最后五环突然立起来了,也是这样的原理。”

疑问二:巨型画卷是怎么转动的?

温庆林总监介绍:“一张纸、一个大屏幕、一个五环、一个地球是开幕式的四大重点,这四个重点由两个画轴串联成,必须把他们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串起整场开幕式。从观众的角度看这两个画轴在美丽地转动着,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它们根本没有旋转,只是平移,像两扇门一样。为了造成旋转的效果,技术人员通过不同线束在不同状态下发光的原理,用LED灯渐次熄灭和点亮的原理,制造成旋转的效果。同时,为了达到更加逼真的效果,画轴里面的木芯确实是在转的,这就减轻了负载的重量。”

疑问三:地上的画纸真的是纸吗?

温庆林告诉记者:“地上的画纸直径2米,长度76米,它其实真的是一张纸,只是经过了特殊的处理,它是自带蓄电池的,能自动打开、关闭。舞蹈艺员确实在作画,是通过特制的墨和涂料在白纸上面画,第一次是画水墨山水画,第二次是小朋友涂上彩色颜料,其实到这里大家以为画完,并不是这样的,在入场仪式中,通过来自全世界20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留下的脚印,它会聚了世界上最斑斓的足迹,象征了中国与世界的完美融合。它绝妙地联系到了最后的点火仪式。”

侯军祥说:“画纸加上两个画轴,组成了长147米、宽36米,总面积3240平方米的三维大屏幕。它是一个巨大的透明发光体,再结合上人、景、物成为大家看到的大屏幕。”

疑问四:巨球是怎么升上去的?

开幕式最后的巨型球是整个仪式的亮点。说起这个球,温庆林的解密让人吃惊,原来“球”根本不是“球”,它是用特制钢丝连接成的环,或者说是一个巨型灯笼比较合适。

“这个球我们叫它‘九环球’。它总共有9个钢环,环与环之间其实是细网状的特质钢丝相连。在地上的时候它就是一串钢丝串起的环,只有拉到空中完全展开了,它才是个球。球体直径18米,空间从上到下分为5个层次。”

侯军祥表示,这个钢丝球其实不是最难做的,难就难在怎么把地面上的载重物迅速移开。

“地下只有3米的空间,上面有50吨的荷载。要在不到8分钟的时间里全部撤掉,是难度最大之处。在这个17米的基坑里,不能用机器只能用人手,大约100个工作人员把上面的道具盖上,设计成10块拆开。然后要保证以每秒钟0.5米的速度,让‘球’体从基坑-6米处升上来,总行程30米,在1分钟内升到位。”

侯军祥说:“九环球能在最后环节感动全世界,将地球是我们的家这个信念传递给世界上每一个人,让世界变成一个大家庭,应该说背后的技术手段和最后达到的效果是空前的、是完美的。不枉所有工作人员花了3年的时间完成。”

温庆林说,在开幕式上升起的这个巨球是历次彩排和演练中最成功的一次,绝大部分工作人员在看到效果如此成功后都激动地哭了。

千人击缶揭秘

表演千人击缶的全是士兵

《荆轲刺秦王》中,千人击缶的震撼场面让亿万人记忆犹新,在昨晚的开幕式中,张艺谋将击缶的创意用到了开场节目中,一场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的2008人的击缶表演让全世界为之倾倒。

据介绍,《千人击缶》的参演者都是来自北京军区以及武警总队的表演团体,“当初挑选这些人,也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对于被选中者来说,他们都认为是很神圣的,“能够参加开幕式演出,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再苦再难,我们也不在乎,”一位武警士官对记者说。

在表演中,战士们轻抚缶面、扬臂吟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时,2008只胳膊同时抬起,无论从哪个角度拍摄都在一个水平线上。一位战士说,光是这个动作就练了很久,有些甚至沿着战士们扬臂的位置,拉起绳子,统一抬起的高度和角度。

在开演前的20分钟里,战士们就用半蹲姿势,在鸟巢中心保持纹丝不动。在7月16日第一次彩排中,一个战士站立等候时晕倒了,但他并没有下场,靠着缶休息了一会后,当节目开始时,他又刷地站了起来,像标杆一样继续挺立在鸟巢中间。

太极方阵揭秘

太极武师均为“少林弟子”

一场2008名太极武师合演的太极拳,昨日将开幕式文艺汇演推向了高潮,这2008名表演太极的艺人可都是少林武师,平日练习的功夫都是地地道道的少林拳!“少林弟子”如何将太极拳演绎得行云流水,记者专访了他们所属的河南民营武校——塔沟武校的校长刘海科。

“我们的武师是踩高跷勾住了张艺谋”,据介绍,4年前,当时张艺谋正筹备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中国环节的表演,当时的导演组设想了一个28人踩高跷的表演形式。刘海科立马托人联系当时的导演组报名参加,一面制作好几十副高跷,日夜操练。刘海科从全校2万多弟子中选出30多位武师学踩高跷,每天给这些武师一人背上20公斤的砖头,来到附近的山丘上,踩着高跷走山路。1个月后,张艺谋当场拍板,“这就是我要的感觉”。

说起塔沟武校,不能不让人称奇:这是一所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武术学校,在校学生24000人;这是一所培养出最多武术世界冠军的民办学校,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亚运会等比赛中夺得过131次世界冠军;这是一所保持春晚最高纪录的学校,连续6年在春晚节目中有出色表演。

2007年,为了让北京奥运会导演组看中,刘海科将学校里的500个教练组织起来,集体学习太极拳,然后再一个人教5-6个挑选出来的学员练习太极基础。2007年底,张艺谋要求用录像的形式让每个队员在镜头前练一套太极拳,然后再送到北京供他挑选。塔沟武校请了3组电视台摄像师,连续拍了6天,将3000个武师单独练习的带子送到了北京,最后选定2000多人。

“这是独一无二的太极招式,因为这套拳法里,糅合了不少少林派、八卦门、形意拳的动作。”刘海科昨对记者说。原来若以传统太极来演绎,整套动作过于缓慢,让观众提不起精神。导演组的舞蹈和造型师要求加入带劲一点的动作,昨日表演中2008名武师齐声呐喊,击掌跺地和旋转翻腾,就是典型的少林南拳的动作。
  李宁如何成为"空中飞人"
    李宁是如何实现“腾空而起”、“高空行走”和最重点火的呢?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在开幕式的国家体育场上沿有一个圆形的轨道,轨道上有两根钢丝垂下来拴住李宁,并帮助他控制自己的身体位置。可以利用钢丝的长度让火炬手或竖或横,实际上都是在万无一失的轨道上进行活动。

钢丝的妙用在于,能保证李宁在点燃自己手中的火炬之后垂直的飞起来,然后钢丝位置的调整帮助他将身体变成横向,并作出高空行走的动作。而后钢丝的位置再次调整,运动员又直了起来,完成最后的点燃主火炬塔动作。

主火炬“站”鸟巢“碗边”

  8月8日晚,奥运主火炬在“鸟巢”上空缓缓升起,专家介绍说,“其实火炬塔早已隐藏在‘鸟巢’上部的夹层里,在点燃前慢慢移动到‘碗边’上,再缓缓地‘站’起来。火炬的设计如同一个部分打开的卷轴,也像放大了的‘祥云’。”

  总高38米、重达30吨的火炬没有“落地”,而是“贴”在12米高的“鸟巢”顶部“碗边”,不仅“鸟巢”外的人可以看到,内部三分之二的观众也可以欣赏火炬的倩影。高空的防风要求很高,结构设计上必须采取加固的措施。“通过分析计算,我们找出了火炬的薄弱部位,就是与‘碗边’相连的部位,出于造型的需要,这部分设计成了飘带的形状。我们把材料从小的换成了大的,内部结构也进行了调整,达到了加固稳定的效果。”

  火焰形状也讲究

  主火炬不是点着了就行,还要烧得漂亮,形状也很讲究,要求是“饱满飘逸”。据专家介绍,奥妙就在燃烧盘里。燃烧盘直径有3米,有内外两圈喷火头,内圈12个,外圈21个,每个火头的朝向都有所不同,就像喷泉一样,不同方向的喷嘴使火焰向不同方向喷射,达到外形饱满飘逸的效果。另外,主火炬的火焰还经历了多次抗风雨实验,奥运主火炬完全可以实现12级强台风吹不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