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2023-09-27 09:11:17)
标签:

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

318国道

日晕

定日县

我们此次行程是阿里大环线,计划走115千多公里,基本上都是在海拔4千多米以上行走。早上七点,我们一起共三辆车从拉萨出发,今天要走500多公里8个多小时,然后入住海拔4300米的定日县。今天是进入高海拔地区的第一天,由于这次穿越的线路大部分是无人区,由于高原气候变化大,昼夜温差达二十度左右,极强的紫外线和高反随时都会造成伤害,这是对自身体能和心态的考验,也是对自信心和意志力的一次挑战,所以要做好思想和物资上的准备。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318国道起点在上海,终点是西藏友谊桥(聂拉木县樟木口岸),全长5476公里,从川藏线318,要翻高山跨急流,路途艰辛且危险,从启程的那一刻起便开始演绎让你一生难忘的刺激,但却是旅游探险者和摄影人的极乐所在。川藏318这段旅途我已经领略过它的惊险,这次是要继续欣赏后半段西藏318的壮美,早上我们沿着318国道一路向西。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中午在日喀则市甲措雄乡吃饭,抽空我到外面走了一下,一座醒目的石碑伫立在路口,彰显着这个小乡镇的魅力。在去往拉孜曲德寺的一个岔路口,我们停车休息,突然有人喊道:快看,日冕!我们抬头一看,天上的太阳外围有一个大大的圆圈,光环如雨后彩虹般耀眼,而且持续时间很长,起码半个小时以上。我不敢确定是否日冕,但确实罕见,后来我请教了有关专家,得到的答案是我们看到的是日晕。日晕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居然被我们遇上了,不得不说我们的运气好到爆棚。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继续往前走,来到海拔5248米拉孜县的嘉措拉山口,从这里我们正式进入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这里距离318终点樟木口岸还有300公里左右。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进入珠穆朗玛峰公园,需要边防检查,不得不说,我们这次行走阿里大环线,经过边防检查站查验身份证和边防证不少于十次,所以如果没办边防证还真的是寸步难行。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太阳下山了,今天要赶路还要边走边停下来拍照,我们的重点是放在明天的珠峰日出,所以很多地方就飘过了,晚上住海拔4300米的定日县。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我们出发到珠峰观景台看日出,从景区大门往里走几公里,然后离开拍油路往左走一段比较崎岖的山路后到达一个平台,不用买门票,虽然这里距离珠峰大本营还有一段距离,但在上面观看珠峰日出足够了,我看了一下海拔显示平台是5235米。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珠穆朗玛峰坐落于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海拔8848米,是世界海拔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北坡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南坡在尼泊尔和印度交界处。珠峰周围有十多座8000米以上高峰,堪称世界屋脊。早上7点多,初升的太阳开始照在珠峰顶上,由于今天的云较多,很快峰顶又被云遮盖住了,随着流云的飘动,珠峰顶上不断形成的对流积状云受高空强风影响而时隐时现,有时宛如旗帜般飘扬在珠峰顶上。几分钟后,太阳很快就迈过珠峰顶洒向广阔的荒原了。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观景台上山风猎猎经幡飘扬,我是首次如此近距离看到壮丽雄伟的珠穆朗玛峰用它宽阔的胸襟伸出臂膀揽住两侧群山,向世人展示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与力量。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这次踏入珠穆朗玛峰公园,探索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绮丽的冰川雪山、蔚蓝的高山湖泊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这将成为我终生难忘的旅行体验。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阿里大环线(二)喜马拉雅我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