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2011-01-05 13:33:21)
标签:

旅游

布达拉宫

哲蚌寺

打阿嘎土

药王山

    10.10早晨7点我们就到了拉萨广场右侧的药王山,那里是拍摄晨辉映照布达拉宫的最佳角度,尤其是半山腰。在旅行旺季的清晨,经常会有很多发烧友汇集在药王山上等待第一缕光线照亮布达拉宫的瞬间。我们到达的时候最佳位置已经被占领,只好在人缝空隙架枪。

   药王山,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右侧。海拔3725米,有小路可至峰顶。 药王山得名于山上曾有一座药王庙,藏语称为“门巴扎仓”。过去药王庙集中了一批藏医,大约在17世纪发展为藏医学府,即藏医学院。药王庙的高僧亦为达赖喇嘛的保健医生。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据说,药王山与红山断,是斩了龙脉,只有用经幡与之相连方能换得吉祥。所以在药王山与布达拉宫之间有一个白塔,用经幡或铃铛与之连接。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虽然那天天空不是很蓝,但晨曦照耀下的布达拉宫依然金碧辉煌。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下午2点本来到哲蚌寺是看辩经的,竟遇上星期天休息,而且还全面维修。我晕!唉,既来了那就看看咯。

在西藏, “小寺看大寺,大寺看哲蚌。” 一句话就点明了哲蚌寺的地位,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的母寺,第二、三、四、五世达赖均在此坐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寺庙,曾经有僧众上万人。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大门翻新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这是从山上往下看到的美景。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据说烧了这种植物,吉利。呵呵小L好虔诚。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一般寺庙里不允许拍照,俺偷偷拍了几张,不成气候。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下面两张是僧侣们诵经做功课的地儿,有点簌簌。。。。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辩经场,由于休息,大门紧闭。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卓玛拉康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泽当机康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在山上的大石头上供奉着五世班禅的画像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呵呵,由于维修那天看到了藏族传统的打阿嘎土,我们简直被这种场面惊呆了。

   这样的劳动场面就像是一种歌舞表演,早在唐代就有记载,源于古老的劳动号子,后来增加了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成为一种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据说现在只有西藏的林丹县和甘南的一个什么县的人才会干这种活了,大概也算是XX遗产了吧?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阿嘎土”是西藏一种流传了数百年的传统建材,由一种矿山和泥土混合而成,主要用来铺地面和屋顶。他们要用脚和夯锤把“阿嘎土”打得结实平整。用这种工艺做好的地面或屋顶看上去像是大理石的效果,平整光滑、结实耐磨。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按照作业地点分成几个小组,一边夯土,一边唱歌,唱的都是藏语民歌,中间还夹杂着转身、摆手等舞蹈动作。各组之间唱歌的次序错落有致,形成“对歌”。在歌曲的节奏中,打夯的动作整齐划一。歌词的内容多是劳动、宗教和爱情。在皑皑雪山、湛蓝天空、灿烂阳光、古朴寺庙建筑的背景之下,这种把劳动与娱乐融于大自然中的场景格外动人,充分展现了藏族人民的快乐天性。
   (在我上传的视频:“车轮丈量朝圣路”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打阿嗄土时,通常是男女分开十几个人排成队,每个人手中拿着一根木制的工具,唱着歌、按着一定的节奏前后左右移动步伐,同时用手中的工具敲打着脚下的碎石和泥土。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补上一张合影
行摄青川藏:哲蚌寺美妙的"舞蹈"--打阿嘎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