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草之五十一:古人为何爱芭蕉

标签:
芭蕉香蕉 |
分类: 文心雕草 |
芭蕉:芭蕉科多年生落叶草本植物。“窗前谁种芭蕉树”是李清照的诗句,其实也不仅李清照,到现在人们也常称芭蕉为树。而芭蕉终究不是树,是一棵大草,或者直称巨草。虽喜丛生,但棵棵独茎,茎上四维生叶,可长达几米。一茎一花,花柄粗大低垂,雌花雄花同在一柄,因此花和果也在同一柄上,顶端雄花大如荷,雌花结果如香蕉。古人称芭蕉花苞中积水为甘露,说清晨取饮,止渴益寿。但芭蕉果实却并非佳果。李时珍称芭蕉为甘蕉,是没有分清芭蕉和香蕉。也不仅李时珍,1940年代的黄岳渊著《花经》时还以为芭蕉“栽于热带,即为香蕉”。而且英文的香蕉和芭蕉也是同一个词:banana。芭蕉在中国的庭院栽植应该也是从皇家园林开始,然后流行于民间。成书于南朝的《三辅黄图》记载,汉武帝打下南越古国后,建扶荔宫以植所得的奇草异木,其中有芭蕉12棵。虽然芭蕉难结果,结果也不如香蕉,但芭蕉自古为人喜爱,人们爱的是叶,以及与叶相关的种种。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解释芭蕉得名时说:“菊不落花,蕉不落叶,一叶生,一叶焦,故谓之芭蕉”。虽然“巴”和“焦”都是干枯的意思,但显然,人们爱的不是茎上不落的“焦叶”,而是叶色碧绿的“蕉叶”,蕉叶大蕉叶绿,也因此才得了个“绿天”的雅号。炎夏酷暑中,芭蕉叶色叶影贻人清凉:“炎蒸谁解换清凉,扇影摇摇上竹窗”(宋·曾云庄《芭蕉》)。唐朝书法家怀素爱芭蕉,以叶为纸,喜在芭蕉叶上写字,栽植芭蕉戏称“栽纸”。唐代姚合爱的是芭蕉带给人的清净:芭蕉丛丛生,日照参差影。数叶大如墙,做我门之屏。稍稍闻见稀,耳目得安静。当然,雨打芭蕉更是中国人一直喜爱的意境:旋种芭蕉听雨声(陆游《忆昔》)。
破败的院子里,一棵高大的芭蕉。雨打芭蕉,是多古老的雨呢?芭蕉年年绿。从北方跑到江南,诗歌里的植物开始在身边生长。芭蕉总是联系着雨,从未想到过芭蕉开花。站在墙外,看着那铁一样的大花。来来往往的人们,走过我身边,停下,看着,奇怪芭蕉树下一个人在仰头看什么。雨还在稀稀拉拉地下着……
就这样,很深的夜里,听见雨声,雨打芭蕉。你要的就是这些吧,芭蕉上的几滴雨,一夜雨声。雨声里,两个人都在。就像当初,你看见,芭蕉旁边开出一朵凌霄花,突然哭泣。还会有雨,还会哭,就像雨后,还会晴天。为了一片很大的叶子,你和我从北方,跑到江南,看我栽一棵那么大的大叶草,在墙角。我说,夜可以是绿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