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瓦尔登湖》第二篇《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导读

(2015-02-16 15:56:30)
标签:

梭罗

瓦尔登湖

热爱自然

分类: 书话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的名作,虽然1854年出版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大浪淘沙,它留在文化史上,成了经典。书和作者几乎都成了神话,被世界各地的人们热爱着。1985年,《美国遗产》(American Heritage)杂志列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瓦尔登湖》位居榜首。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钱钟书用这句话指出不同民族之间依然会有相同的文化心理。对大自然的爱,就是人类这种共同的文化心理之一。各种文化无论如何不同,但都会有以热爱自然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国有田园诗,美国有自然文学(Nature Writing)——梭罗的《瓦尔登湖》被认为是自然文学的先驱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但习惯了中国田园文学的读者,对梭罗的自然文学会有点不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国的田园诗人以直觉感悟自然,享受田园,而梭罗——当然他也有大量笔触书写山光水色,但他却用同样多的理性和篇幅去“辨”——思辨。《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是《瓦尔登湖》的第二篇,梭罗写自己最初搬进湖边森林的生活,他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体味自然的声色、光影与味道,森林、鸟鸣、湖泊、黎明、晨风……大自然的一切都让他欣喜。但伴随身体沉浸自然时情感的欣悦,精神世界里的梭罗热情严肃地思考着,他要回答在题目上写下的人生大问题:我要在什么地方生活?我为何生活?

对第一个问题,梭罗给出的答案是:“远离嚣闹和骚扰”、“我生活在更靠近了宇宙中的这些部分”——“终古常新的没有受到污染的宇宙的一部分”,也就是自然。

热爱自然,仅仅说说,仅仅用语言表明自己的立场是不够的。梭罗是一个博物学家、博学的人和一个思想者,这是真正热爱自然所必须的东西。连一棵树一只鸟一个星座都不认识的人,无论他如何表白热爱自然,也只是叶公好龙而已。热爱自然的梭罗认识树林中每一棵树:橡树、松树、苹果树、枫树、赤杨……他亲近每一只鸟:画眉、东部鸫鸟、,野麻雀,怪鸱和许多别的鸣禽;他会向每一个星座致敬:昴星团或毕星团,牵牛星座或天鹰星座……

为什么要到自然中去呢?“不是去修行过隐逸的生活”,梭罗给出自己的解释:“因为我希望过谨慎的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东西……我不希望过非生活的生活。”到自然中去,不仅是热爱,更是选择。选择是在文明的熏染中找到自己的生活价值观。在诉说瓦尔登湖边的情感与思想时,梭罗是博学的,他不断地引经据典:古希腊神话、古印度史诗、中国的《论语》、威廉·库柏的诗歌、古罗马的老卡托……梭罗正是在这些文明启蒙中发现了自然,寻找自己理想的栖居地与想要的生活。

有了自己的价值观才能说一个人有了思想,思想就是有所取舍,有所选择。自然歌唱者梭罗同时也是文明社会的批判者。他看着自己选择的湖边土地,他说湖水之外的大地“是干燥的土地”,他是在说自然是现代文明洪水中的方舟——因为方舟就是在洪水中寻找“干燥的土地”。他批判文明人的生活“在琐碎之中耗掉了”、“掉进自己的设置的陷阱,给奢侈和挥霍毁坏完了”、“太放荡了”……批判之后,梭罗要回答我为何生活,我如何生活了:“我们如大自然一般自然地过一天吧”——“简单化,简单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深地把生命的精髓都吸到”,才能“生活得诗意而神圣”。

梭罗不仅是大自然的热爱者,也是一位启蒙者。他把自己比作是“黎明时站在栖木上的金鸡”,他要“放声啼叫”,只为“唤醒我的邻人”。他要做的不仅是在自然中孤芳自赏,而是用自然启蒙一种“诗意而神圣”的生活。

老师爱默生用理论言说自然,梭罗却真的走进了自然,摒弃浮躁的现代物质生活,在最简单的生活方式中,丰富精神世界,思考最高的生命原则,写出优美而深刻的《瓦尔登湖》。译者徐迟提醒读者,梭罗走进瓦尔登湖边的森林,是主动追求心灵的安静,在安静中思考。安静,被徐迟赋予了重要的思想史意义。他也用这个充满诗意和意义的概念来诠释《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因此,要阅读并理解梭罗和《瓦尔登湖》,你得安静下来。安静是心灵澄明干净的状态,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亨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生命,总需要一些更高的原则。梭罗说:“人类无疑是有能力有意识来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

    和很多用文字在大地上建构精神之乡的作家一样,梭罗不仅把自己的名字和瓦尔登湖联系在了一起,更把一个无名的瓦尔登湖变成了人类的精神圣地。如果你问文学的用途,这是答案之一:能把一个无名的地方变成人类精神圣地,这用途还不够大吗?你还可以想起沈从文的凤凰、法布尔的荒石园……
《瓦尔登湖》第二篇《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导读
《瓦尔登湖》初版封面,图案为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的小木屋,绘者是梭罗的姐姐索菲亚·梭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