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树达、鲁迅的义子和鲁迅的酸酒

(2010-12-18 00:02:23)
标签:

鲁迅

杂谈

 

   夜里,突然想起鲁迅的一篇文章:《记“杨树达”君的袭来》,想得有些难过。

   1924113日清早,女工叫醒鲁迅,说师范大学有一个叫杨树达的人来访。杨树达现在是很有名望的语言学家了,鲁迅在北师大兼职的时候,他在师大教书,和鲁迅有过往来。因此,鲁迅就以为是同事的杨树达来访了。于是,赶紧起床。但站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陌生的青年学生,但他自称自己就是叫杨树达,鲁迅也就以为是同名罢了。就问他上课时间怎么跑出来了,杨树达傲慢地说不乐意上课。对一个叛逆的学生,做老师的能说什么呢?于是告诉他学校明天放假。结果遭遇的是更无礼的追问,直让人想起鲁迅说的“韧性”的天津青皮。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拿通知给我看。”

“我团掉了。”

“拿团掉的给我看。”

“拿出去了。”

“谁拿出去了?”

鲁迅终于怀疑这个自称是自己学生的杨树达了,但在内心又为他辩解:听口音他是山东人,山东人脾气直;而且他又年轻,年轻人不懂事;更何况,他是知道自己不拘小节的……

但这个青年更无礼了——躺倒了鲁迅的床上,并且伸出手:“拿钱来!……我没饭吃了……你有钱呀。你教书,做文章,送来的钱多得很”。又指着冒起的热茶说:“多么凉”。

鲁迅忍不住了,老脾气老毛病又犯了——开始多疑,写了篇文章登在《语丝》周刊上,并旧病复发,开始骂人:“我没预料到学界或文学界对于他的敌手竟至于用了疯子来做武器,而这疯子又是假”。读过点鲁迅的书就知道,鲁迅最恨的事情里有一件就是“做伪”。但鲁迅在最后一句里还是无法掩饰他仇恨之外的“痛”——“而这假装疯子的又是青年的学生”。

看见躺在床上要钱的杨树达,不知怎么就想起了曹聚仁和章锡琛等人讲过的一个鲁迅“义子”的故事。1926年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再到广州最后落脚上海,一直有个学生追随,他是自认鲁迅的干儿子的。在上海,这位义子不仅自己住在鲁迅家里,还把“恋人”与将来的“大舅子”一起接过来同住,鲁迅要负责饮食起居及日常零用。这还不够,义子要鲁迅给自己及“亲眷”们找工作了。无奈,鲁迅只好找到一家书店,讲好让义子来上班,而工资则由鲁迅负责。但义子认为30块钱的工资太少了,要回家了,于是鲁迅拿出100块,而义子嫌少了……

尖酸刻薄的鲁迅无奈了……

而对于到家里疯疯癫癫要钱的杨树达,鲁迅掩饰不住自己的恶心、愤怒,可是终究不够彻底,因为他痛心了。而且痛心还没有结束——鲁迅要喝掉自己用多疑酿制的“酸酒”。——因为这位自称杨树达的学生是真疯了。

杨树达袭来8天后,鲁迅在北师大的学生李遇安给鲁迅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说这位杨树达原名杨鄂生,13号——也就是跑鲁迅家里那天——杨鄂生疯了:买了一堆明信片,写给“?钢琴、○、板凳……”疯了的杨树达还记着鲁迅,逢人便说:“鲁迅先生很赞美我的议论……哈哈……鲁迅……真好”。疯了的杨鄂生觉得一等于二……杨鄂生等于阿拉伯……于是杨鄂生等于杨树达,于是疯了的杨树达跑到了“好人”鲁迅家里,于是暴露了鲁迅神经过敏、多疑、骂人等一系列让人厌恶的BT性情。

但多疑的鲁迅其实还有另一毛病——太易于相信、太易于感动。几位学生告诉他杨树达是真疯了,他"马上相信这是真实情形",并痛苦了,痛心于自己的“神经过敏”和“猜疑”。收到李遇安信后,绝不宽恕别人的鲁迅一下子“为其真挚而悲哀”,心情“惨然”起来。赶紧写了《关于杨君袭来事件的辩正》:一次次自责“自己感到太易于猜疑、太易于愤怒”。并解释说如果不是以为他假装,还不至于那么愤激,真诚得像个犯了错误的小孩子。但现在知道事实了呢?鲁迅却更痛心了,甚至想“瞒和骗”自己,觉得杨树达的疯“还不如假装得好”,因为——“知道是真的了,却又觉得这牺牲太大”。此时的鲁迅一点也不浮躁凌厉得理不饶人了,却分外婆婆妈妈,心有千千结。

写完《辩正》,还是放不下。于是写信给《语丝》编者孙伏园,让其发表自己的《辩正》及李遇安的来信。当时《语丝》已编好,鲁迅“极希望”孙伏园额外加出两版,“不必增价,其责任即由我负担”。并在“极希望”三字下加上着重号。给孙伏园信的结尾,鲁迅写道:“由我造出来的酸酒,当然由我自己来喝干”。

酸酒是鲁迅自己酿出来的吗?

喝酸酒的鲁迅是怎样一个人呢?尖酸?刻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江南大雪
后一篇:关于读书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