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隆兴寺唐龛造像

标签:
石造像隆兴寺正定唐代 |
分类: 文博世界 |
龛略呈正方形,龛石长57厘米、宽55.5厘米,左、右、上部龛框分别宽3.5—4厘米、3.5—4厘米、3—3.8厘米,下部16厘米原石打磨为平面,似为预留写发愿文位置,但并无刻字,素面无纹饰。龛内凿略似覆斗状浅龛,折角,内壁弧状,中间最深处内凹度5厘米。由于嵌于墙壁上,龛厚度以及其它面有无文字不得而知。长方形龛内浮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尊像,均敷彩。中央主尊结跏趺端坐于单瓣仰莲座上,像高26厘米(不含头光、莲座)。双耳垂肩、高肉髻,脸部眼睑微启,唇、鼻风化又敷彩涂抹后已不清,桃形头光。佛上身内着僧祗支,袈裟敷枣红色,斜披左肩、又反搭于右,右臂屈指胸前上抬,手指损毁,所结印契不明,左臂随坐姿自然向下,左手抚膝,袈裟及裙摆的线条简单明了,交代清楚,无悬裳,不覆盖莲座,莲座高5厘米。
二弟子及二菩萨均圆形头光,与主尊桃形头光同敷绿彩。二弟子面目五官风化不清。主尊东侧弟子通高23.3厘米,脖颈筋骨及其下锁骨突出,双手抱拳,披蓝色袈裟,跣足立于高3厘米的莲台上;西侧弟子通高22厘米,蓝色僧衣外斜披红色袈裟,双手合十,头部残毁,无脖颈,胸部赘肉突出,肥硕,与东侧弟子刻意表现出的骨瘦如柴形成强烈反差,跣足踏莲,莲座高3.5厘米。二弟子应为迦叶和阿难。
二菩萨均头戴花冠,宝缯垂肩后外飘,袒胸,少璎珞饰物。帔帛搭于后背,绕两臂自肩至肘下垂略外飘。上身着天衣,结带系于腰部中央后垂落。下身穿羊肠裙,衣纹褶皱密集。东侧胁侍菩萨通高26厘米,左手下垂牵巾,右臂屈上举手执莲蕾,身体向内倾,着红衣绿裙,跣足立于莲上,莲座高4厘米;西侧菩萨通高25厘米,右臂下垂手提军持(宝瓶),左手执莲蕾,胯部向内扭动,身姿婀娜呈S形,穿蓝衣红裙,跣足,莲座高4厘米。
此龛无文字纪年,但造像时代特征明显之处有二:其一即二尊胁侍菩萨一手执莲蕾一手提军持瓶或握飘带, S状身姿,体态丰腴,少璎珞饰品,为典型唐代中后期风格。其二即弟子和菩萨的莲座与主尊的莲座茎蔓缠绕相连,属唐代莲座较流行的连茎莲座样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