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收藏的正定背座观音相考
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内槽背壁留存的通壁五彩悬山为不可多得的宋代彩塑珍品,在大悲阁三墙壁塑被毁之后由显其弥足珍贵.
摩尼殿内悬山高7.5米 , 宽 15.7 米。山石突兀起伏 , 祥云萦绕其间 , 山下泉水喷涌 , 碧波鳞鳞 ,
水兽出没。山中静修的罗汉、威武的天神各具风姿。而最令人仰叹的则是居于正中的山中观音,像高 3.4 米 ,姿态优雅端庄 , 面容秀丽 ,
比例匀称。头微右侧 , 身稍前倾 , 头戴花冠 , 宝缯垂肩。上身裸露 , 肌肤白润 , 帔帛自肩绕臂垂下 , 项饰璎珞 ,
下着宽松红裙。左足下垂踏莲 , 右足自然斜置于左股上 , 纤纤双手绕膝 , 右手抚于左腕 , 细眉之下一双智慧深藏的眼睛微微俯视 ,
恰与礼佛者仰视时形成感情上的交流。她那人格化了的仪表 , 亲切众生的微笑 , 一扫宗教偶像的呆板作风 , 使得整个殿堂、乃至整个寺院
, 弥漫于温馨亲和的人性精神。千百年来 , 这尊观音以其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千千万万古今中外各界人士。
北京鲁迅故居的书案上就陈放着这尊山中观音的照片。大凡人们来隆兴寺参观驻足五彩悬山前
, 观赏山中观音的同时 , 也都很自然地谈及此事。但对于鲁迅书案上这张照片的由来则众说不一。有的说鲁迅曾来过隆兴寺并把山中观音誉为 "
东方美神 ", 照片是他亲手拍摄的;也有的说1933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曾来正定考察古建筑拍摄了大量照片 ,
回京后梁先生将一张山中观音的照片送给了鲁迅先生,还有的说是日本人送给鲁迅先生的.
到底事实真相是哪个呢?讲解隆兴寺多年一直希望找到准确的答案.带着这个问题
,曾专程去京寻访,由于先去了程砚秋故居到鲁迅故居时有点晚了,便匆忙赶过去,工作人员说到闭馆时间了,我懊恼自己之前耽误了太多时间,向工作人员说明来意表示自己是专程来看那张照片的,说来京一趟不容易.好说一阵后工作人员才同意我进去,我一再感谢并表示看到照片就离开.终于看到了木桌上相框内是一张黑白的自在观音相,可惜没来得及留张影.
闭馆后工作人员告诉我以前正定有专家来考察过这张照片的,回来后我去问了正定文保所的朋友找到了一些专家考证的资料.资料一部分是文保所的樊子林等先生来京考证的,资料中写到:此馆负责宣教工作的郑智同志百忙中查阅了大量资料
, 终于在1923年 7 月 3 日的《鲁迅日记》中找到了答案 , 并将抄文寄给我们。日记中记 : " 与二弟至东安市场 ,
又至东郊民巷 , 又至山本照相馆 , 买云冈石窟写真十四枚 , 又正定木佛像写真三枚 , 共泉六元八角。 "
此后鲁迅先生便把从山本照相馆买来的这帧正定隆兴寺山中观音的照片视为佛教美学的代表作而珍藏 , 并陈放在书案上随时欣赏。另从此日记中可知
, 鲁迅把山中观音视为木质 , 也说明鲁迅未曾来过隆兴寺。

鲁迅先生收藏的"东方美神"照片
还有一部分是关注正定文史的武威振先生留下的文章,文中写到:此次北京鲁迅博物馆专程之行,除想弄清楚鲁迅故居里是否真有此张照片外,还想弄明白鲁迅先生是如何得又何以对其如此钟情。遗憾的是,鲁迅博物馆的对外宣传材料并未提及此照片,经笔者反复询问及两次通信,仅查出《鲁迅日记》中1923年7月3日的一段记述:“又至山本照相馆买云岗石窟佛像写真十四枚,又正定木佛像写真三枚……”从日记中看不明白,从山本照相馆购买的“正定木佛像写真三枚”包括不是木佛像而是泥塑的倒坐观音吗?按常理推断,似乎应当包括,但日记没写那么具体,只能是推断,现在恐怕也没有人能一下说清。不过,有一点可以说清,那就是:1923年鲁迅先生购买正定木佛像照片时,他当时住在北京西直门内公用库八道弯,1924年至1926年才住到阜城门“鲁迅故居”。而“故居”内居然只摆放这一张倒坐观音照片,而且是在搬家之后,足可以想见鲁迅先生对其的钟爱了。
要想弄个明明白白,只有问鲁迅先生了。人世间的事物,有的只留下结果,而原因和过程则模模糊糊,无从知晓。这件事或许有那么一天忽然明明白白,但现在明明白白的是:鲁迅故居三尺木桌上,惟独只摆放着这张倒坐观音照片,此外再没有别的什么照片,鲁迅对其钟爱之情,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
这简短而珍贵的文字史料
, 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北京鲁迅故居书案上陈放的正定隆兴寺山中观音照片的来源 ,
也反映了鲁迅先生对祖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秀艺术作品的热爱和追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