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落魄的于底永安桥

(2008-11-21 17:37:44)
标签:

永安桥

重胜寺

虚云禅林

石桥

文物

寺院

旅行

分类: 文物古建

                           落魄的于底永安桥

          点击查看下一张

                             于底永安桥    明代

    从获鹿城沿刚修通的石获路回市里,原计划拐到外环路回家到康庄时想起前面于底村的那座古桥不知道还有没有,于是决定去找找看.记得2001夏天为了去于底重胜寺看壁画在寺院不远的地方看到的这座古桥,印象很深,当时就已经很残破了,那桥是我在石家庄市区内见过的唯一一座古代石桥。

          点击查看下一张

                             于底永安桥    明代

    于底由获鹿县已经划归到石家庄新华区了,通往于底的路是新修的,有通往植物园的公交车从村前经过,这一带变化好大,怕走错了打听了一下才找到进村的路.村南一排排高楼林立后面是老村,村前牌楼上一大匾,上书"于底古镇".沿永安路边走边想,桥可千万别给拆了.还好快到路的尽头时,残破的古桥一如既往的还在.只是周围的变化太快了.就连他北面不远的重胜寺如今都香火旺盛,面貌已新,而他已步入风烛残年.

          点击查看下一张

                                永安桥东面吸水兽  

   看到永安桥如果不是周围人的确认,我都无法相信眼前这座杂草丛生的桥已被列入省级文保名单。这座用青石条砌筑而成的单孔斗拱桥横亘在永安路上,呈南北走向,栏杆和石柱多有毁损,栏板上的雕刻图案也模糊得难以辨认。桥上石缝中长出一尺多高的野草,桥下的马路上布满青苔。只有桥两侧孔洞上方的浮雕吸水兽,仍显示着它当年的气势雄伟和栩栩如生. 

          点击查看下一张

                                永安桥西面吸水兽  

走上永安桥,会发现整个石桥设计很别致,造型美观,具有鲜明的特色。大桥全部用青石条砌券而成,为单孔斗拱桥,桥面长20米,宽4.5米,拱长11米,深9米,石券孔洞的直径为11米左右。桥东西两侧的桥面上,各有石望柱八根,柱头上有石雕的狮、桃等物;石柱之间有栏板,两侧各有栏板七块,栏板上浮雕着各种人物、传说、故事、或花卉图案;桥孔顶处东西两侧各嵌有一头雄狮浮雕头像,虽历经风雨,仍然气势雄伟。

      点击查看下一张

                               永安桥栏板  

    据民国年间重修《获鹿县志》记载:永安桥为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所建,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桥为南北走向,原是为沟通古太平河两岸交通,方便人们来住及朝拜重胜寺而修建的一座古石桥。桥北一百余米处是规模较大的重胜寺。桥南十米处,原有一座楼阁,名曰"穿心阁"。为两层。上层供南海菩萨像,下层供送子观音像,据碑文记载:此阁创建于清代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阁与桥之间东侧

          点击查看下一张

                                永安桥栏板 

原有一座钟楼,现残存三米高的挂钟石座两块。桥头原矗立两根涂色的高大旗杆。外人进村或去寺,必须穿过穿心阁,跨越永安桥。故当地素有"于底村三大宝,大寺、石桥、穿心阁(方音读gao)"之说。桥东不远处原有青石筑起的一座堤坝,上筑有一座高台,将河水分为两股。高台之上建有关帝庙一座。每至夏季洪水暴发时,山洪注入太平河,由桥西汹涌而来,穿过永安石桥,至关帝庙时,将洪水分为两支,这样减弱了流势,减少了水患。后人曾作诗曰: 

          点击查看下一张

                                  永安桥栏板 
                           重 胜 古 刹 对 永 安, 
                           穿 心 阁 内 车 马 还, 
                           太 平 河 水 关 祠 挡, 
                           迫 向 二 桥 奔 东 南。 
                                   (诗中所提二桥系指大郭村西北部的两座小桥)。 

         

         点击查看下一张

                                  永安桥
永安桥设计别致,造型美观,具有鲜明的特色,该桥用青石条砌筑,石券孔洞的直径为11米左右。据传,孔洞为罗圈形,桥拱深七米多。桥东西两侧的桥面上,各有石望柱八根,柱头上有石雕的狮、桃等物。石柱之间有栏板,两侧各有栏板七块,栏板上浮雕着各种人物、传说、故事、或花卉图案。桥孔顶处东西两侧各嵌有一头雄狮浮雕头像,气势雄伟,栩栩如生。栏板至桥孔约3米左右。

         点击查看下一张

                              虚云禅林 山门

   流经永安桥的太平河水早已干涸,曾经的河道已经变成平坦的水泥路,汽车和行人不时穿过。“永安桥虽然失去了始建时的作用,但作为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仍不失其艺术价值。

          点击查看下一张

                                虚云禅林 山门内

   据村人说,过去太平河是穿村而过,每年夏季,洪水汹涌,南北隔绝,淤泥冲积,常常淹没村落田野,人们为了使太平河水驯服而过,不再泛滥,世世代代永保平安,故将此桥命名为永安桥。永安桥因年久失修,致使石柱断裂,栏板倒塌,桥两端的石狮也不知去向。 桥南之穿心阁,"四清"、"文革"中被拆毁,现已改建为民房。

          点击查看下一张

                                虚云禅林 钟楼

    桥北之重胜寺文革时遭到灭顶之灾,几近全毁.当年的的主殿内,原供奉释迦牟尼神像,"文革"中埋入地下,其他塑像与壁画也大多被毁坏,仅存的二座旧殿成为生产队仓库和草料室,主殿内尚有部分彩绘壁画的残片.如今寺院已改名为虚云禅林寺,寺中正在大兴土木,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进寺寻觅一番一切都是新的,

                  点击查看下一张

                                   虚云禅林 钟楼侧面

当年见到的彩绘壁画的残片已经灰飞烟灭.我真的不明白他们历经了文革的磨难都艰难的留了下来,却毁在了现在,这一切都是注定的吗?我站在新建起的大殿门口,抬眼默默注视着佛祖,他高高端座在那里深情睿智的目光我参不透,殿内传出的是比丘尼们声声的唱呗......我想起《金刚经》卷末的偈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走出寺院,山门外的荒草中横着几块残损的古碑.

           点击查看下一张

                                 虚云禅林 大雄宝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