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古建筑:正定府文庙

(2008-03-13 14:39:57)
标签:

文物保护

古建筑

梁思成

正定府

府文庙

元代

分类: 文博世界
 闲话古建筑:正定府文庙
    正定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下来的历代古建筑是他的亮点或者时髦点说是古城的一张响亮的名片----“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
    一座小城在方圆24华里的残垣老城内遗存下来自唐代始历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国八个朝代的木构古建筑,他们历经岁月的沧桑顽强的活了下来,民国年间(1933年)当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在兵荒马乱中与他们邂逅时,历史在那一刻凝固。伯乐遇知音,梁先生在日记里曾写下这样的话“我因在进城后几分钟内所得到的印象,才恍然大悟正定城之大出乎意料之外。但是当时我却不知在我眼前这一大片连接栉比屋舍之中,还蕴藏着许多宝贝......许多许多精美奇特的构造,使我们高兴到发狂。”之后许多的建筑师都曾来到他们面前久久凝视,那也许就是梁思成说的“的确令人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感觉”,林徽因说的“建筑意”吧。
    就价值而言,不必说早期开元寺的唐代钟楼,县文庙五代大成殿,只说北宋建筑群隆兴寺就足够了。隆兴寺除宋代建筑外还遗留有元明清的建筑。其中摩尼殿后面元代的“妙庄严域”牌楼虽小却为正定古建筑中仅存的唯一的庑殿顶建筑,甚为可惜的是后被拆除,现在看到的是“文革”后按照梁思成先生当年拍摄的照片来重新复原的,但也只是仿元的建筑而已了。文革中古城中心大街上雄伟的跨街建筑当年梁思成称赞布局略似北平天安门端门的元代阳和楼被拆毁,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正定没有了元代的建筑,古建出现了断代。
    近年经过文物普查和对古建筑的科学断代,古城内一座元代建筑重新被人们认识。2006年6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核定的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公布,正定府文庙(戟门)名列其中,虽然府文庙破损严重,但正定又找回了失落了数十年的一个美梦。
   闲话古建筑:正定府文庙
    府文庙深藏在中医院后,四周被高起的群楼包围,真是“烟锁重楼”啊!不熟悉古城的外地人是很难找到的。由于保护不力,该建筑曾竟被当作民房使用。经有关人士呼吁,该建筑非常有历史和研究价值,应尽快加以保护,文物局收回后,安装了一个高高的铁门,目前没有修复的迹象。

    我第一次去府文庙是其刚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久,对古城太熟悉了还是不知道确切位置,后正定文保所的朋友孔哥带我去的。几经辗转,在正定常山大街楼宇中找到了这座年代久远的建筑。灰色砖瓦,木结构的别致梁头非常美观。现存的大殿高4米多,长约15米,两侧耳房稍矮,虽然周围都是现代楼宇,但是人在殿前仍会感觉到这座古建筑的雄壮。

    梁思成先生早在1933年写的《正定调查记略》中,对该殿的历史断代进行过描述:“正定府文庙大成殿的庑殿琉璃顶,的确有点宋元风味,但是梁架斗,则系明末作法,前殿———现在的省立七中图书馆却是真正元代原构”文中提到府文庙大成殿及前殿于1966年冬被拆毁,现在只剩下元代戟门了。

    大殿的整体还比较完整,但屋顶瓦片、有精美造型图案的滴水檐均有缺失。大殿的外露木质结构原来涂抹的颜色已斑驳不堪,多数木头已经干裂,整体颜色昏暗,两个耳房屋更是破烂不堪。大殿斗檐沥沥秋雨滴落,似乎在哭诉不平的境遇。因为滴雨檐上面有精美的花饰,听住户说,经常有好事的人拿棍子捅下一块来拿走,目前很多滴雨檐已经摇摇欲坠,在风雨大作时,经常会掉下一块来,跌个粉碎。一位大妈说,以前住在这的都是妇幼保健院的家属,住在这里有十多年了,都知道这是个古代建筑,后来没人管小商小贩收破烂的住进来了。我们现场看到,横七竖八的电线钉在殿外的木柱上,像蛛网般随意拉扯着,由于大殿主体都是木结构,一旦有火情,大殿命运可想而知。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府文庙仅存的前殿极具历史和研究价值。听这里当年的住户说,每年都会有清华大学等处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由于住户吊了顶棚,有专家还专门在顶棚上掏了个洞,虽然外边的木头有些干枯开裂,但是里面的木头保存得非常好。正定文物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府文庙遗存前殿原来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元代建筑无疑,首要的是先将大殿内居民迁走才行。

    府文庙戟门是正定城内现存惟一一处元代建筑了,倘若因为漏电或其他原因造成该建筑被毁的话,则正定城内唐至民国完整的建筑体系就真的会断代了,到那时,号称"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正定会名不副实。

 

 

相关信息:

                   正定府文庙发现《倡捐小引》碑

                      (2008-01-17 01:18:04)

燕赵都市报讯(记者宗苗淼)近日,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在对正定府文庙进行勘察时,发现《倡捐小引》碑一块,为研究文庙的历史及修缮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据了解,正定府文庙位于正定解放军小学北侧,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所长郭女士介绍说,由于保留建筑较小,保存现状较差,至今还没有对外开放。

近日,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正准备对正定府文庙进行修缮,并在报方案、勘测地基和建筑情况的时候,发现横嵌于文庙戟门东耳房墙壁上的碑刻,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刻制,宽160厘米,高60厘米,面阴刻楷书45行,满行14字,共458字,由时任正定知府的方立经撰文并书丹。

碑文简要阐述了学校的设立以及捐资修缮文庙的意义,提供了正定府文庙于宋熙宁年间吴中复创修、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郑大进修缮的重要史实。《正定县志》卷十一《学校》记载:“乾隆二十五年知府郑大进重修、四十一年知府方立经重修”,与碑文所记吻合。

据了解,正定有县、府两个文庙,正定府文庙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据了解,原正定府文庙坐北向南,包括崇圣祠、乡贤祠、三忠祠、明伦祠、尊经祠、敬一亭、魁星阁、文昌祠,为宋朝之前的建筑,具体何时不可考。《正定府志》记载,该庙为龙图阁学士知府事胡中复创修,元代曾重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正定天宁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