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人的闲杂回忆(7)
(2022-05-10 21:41:42)
					
											标签:
																				
                            历史情感 | 
					分类: 忆(凡人百态) | 
我重回海峰厂,虽然有了早点回沪希望。但是随后事情的发展却让人一点都高兴不起来。这是因为回厂以后的日子,可以说是我从业以来工作最不安定,甚至可以说最不愉快,最不顺心的十几年。
记得当初回厂时,党委康副书记和组织科长老屠很客气地接待了我,热情地欢迎我回厂,并明确告诉我说,我的档案材料是公司组织部转回来的。我回厂后,我的工作由厂组织科安排。他们说,目前,平印车间印大百全书缺少文字校对,让我临时借在那里,并承诺一旦印好了《大百科全书天文卷》,就另行给我安排合适的工作。当时,我并没有在意什么,就答应去了平印车间。可是当这一轮的校对任务结束了好多时间,头头们却迟迟未安排我的正式工作。他们以各种理由拖着,让我干着杂活。先是在平印调墨间当辅助工——给机台发油墨,汽油,揩布。不久又让我晚上临时为厂里职工放放电视,维护一下礼堂的秩序之类工作。我虽然心有疑惑,但认为领导一时难以安排,还是接受了。过了一些时候,屠领导又安排我去厂图书室管理图书,我以为他们这次决定,大概不会改变了。谁知,我还是错了。当我在图书室干了还不足两月时,燎原厂的赵女士——后来的厂劳资科长调到海峰厂了,他们给她安排工作时,因为无法找到合适的位子,又不便请她到车间上班。无奈之下,只好让她暂时屈居图书室。这样一来,就又把我“请”出了图书室。让我继续“借”到平印油墨间。我去找康副书记,想问个明白。康副书记敷衍了我几句后,竟让我找劳资科长老崔安排我的工作。这样一来,我彻底胡涂了,又好像一下子醒悟了。因为一开始,我认为领导安排工作总得有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直到此时,我才明白,原来安排工作远没有我想的那样简单,里面有不少玄机,因为它牵连着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
在车间工作,我倒也无所谓,本来我就是从车间出去的。但我认为自己还年轻,应该学点什么技术。但是居然无领导理睬。就这样,我一直窝在油墨间当辅助工。
过了一个阶段,领导他们又让我去海峰子弟小学去当教师。头儿们好说歹说说服了我,可是,当我一切准备就绪时,海峰小学又停办了。他们实实在在给我开了一个“玩笑”。
后来单位定编时,厂里因为名额限制,又不能触犯某些人的利益,只好牺牲我们这些没有背景的人。为了不肯给我定干部编制。他们刻意制造借口,通过管档案的老杨说我的档案材料找不到了。既然连档案都找不到了,定编又何从说起?弄得我简直哭笑不得。
1982年,我总算回到了上海。先在上海安亭的百科排版印刷厂(海峰联营厂)上班。分别在平印、装订、门卫、生产科等部门工作,调换过好几个工种,无非是打杂而已。虽不是什么重体力劳动,但个中滋味却一言难尽。1991年底我被调到古北路东方出版中心印务公司工作。在排版车间当了一年的校对。我还当过几个月的门卫,有一阶段还给保卫科长誊写过材料。1992年底至1997年4月在印务公司劳资科做工资员。(其间,对我的定编有了类似笑话似的反复——该给我定干部编制时,他们千方百计算我工人;当我希望定工人中级工编制时,他们给我定科员,随后,又说我学历不够,降为办事员。我退休时,又临时转为中级工)1997年的5月到年底,印务公司关停前夕,我在行政科烧了数个月的开水。其后,便结构性下岗,内退。
现在我在家无事,我在此闲忆过去,自娱自乐。(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