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旭:赞陕西考古博物馆

标签:
陕西考古博物馆西安文物文化 |
分类: 耘斋诗集 |

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于近日在陕西西安正式建成,将于4月28日对公众试行开放。该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周家庄村南,南依秦岭,东邻香积寺,建筑风格与秦岭生态区和千年古刹的文化风格融为一体,总用地面积250亩、总建筑面积36000余平方米。以考古学的学科发展为主线,打造了博物馆及文物保护、科技考古、图书资料、公众考古中心“一馆四中心”的格局,生动展示了考古工作的过程、技术方法、研究思路及成果。
该馆主体建筑10700余平方米,室内展陈面积5800平方米,室外展陈10000平方米(有田野考古、历代砖砌、陶瓷石刻文物展示区等)。展厅共有三层,涉及138个项目,展出文物4218组5215件,其中九成文物首次与公众见面。常设展览以“考古圣地 华章陕西”为主题,分为四个篇章:
“考古历程篇”以大量实物和图片资料展示陕西考古的诞生、发展和成熟历程,分为三个单元:《金石稽古 证经崇礼》讲述中国考古学在金石学阶段的积淀过程;《科学考古 兴史救国》在展示中国考古学诞生的基础上,着重讲述陕西考古的开端——斗鸡台考古,以及因此而成熟的中国考古类型学;《顺应时运 考古扬帆》以考古项目为依托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考古的发展历程,其中不乏半坡遗址、周原青铜器窖藏、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法门寺唐代地宫、汉景帝阳陵陵园等著名遗址,还穿插介绍了“大遗址考古”等考古工作理念与方法。
“文化谱系篇”以时间排序,展示了陕西境内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分为五个单元:《旧石器时代》着重讲述现代人的起源以及古人类的交流与迁徙;《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介绍了陕西境内前仰韶时期、仰韶时期、龙山时期和夏商时期诸多考古学文化和类型的分布范围、文化特征和代表性遗址;《先周文化》《周原遗址》系统介绍西周文明之前先周文化的类型划分、文化特征和代表性遗存,全面总结60余年来周原遗址的考古收获,并设置了贺家车马坑特展,将整体搬迁后的车马坑陈列在展厅内。另外还穿插介绍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等考古学分支学科。
“考古发现篇”也按时间顺序,历数陕西考古各时段重要发现,包括三个单元:《探源文明 构建先史》重点展示杨官寨、芦山峁以及石峁三个都邑性遗址,再现史前时期文明辉煌;《寻踪帝国 盛世再现》介绍陕西境内丰富的秦、汉、唐文化遗存,包括都城、帝陵、贵族及平民墓葬等内容;《追迹古都 陶冶风雅》介绍“王气黯然后”的陕西社会,重点展示士人生活如吕氏家族墓园、瓷业发展如耀州窑等内容。
“文保科技篇”主要分为陕西文物保护工作发展阶段、陶瓷器保护修复与制作工艺研究、青铜器保护修复与科学研究、实验室微观发掘、壁画的保护修复与研究、法门寺出土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北方出土漆器的保护与复原研究等七个单元,展示了这几年来陕西文物保护事业取得的长足发展。
我们相信,陕西考古博物馆以考古学的学科发展为主线,利用考古出土文物、与社会共享考古成果的专题类博物馆,是以陕西省丰富、独特的文物考古资源创建的集考古科研、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是传承弘扬陕西省乃至全国灿烂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中华文明标识的重要阵地。特写诗以赞:
百年考古成果显,陕西建立博物馆。文物展陈内外丰,历代石陶墓葬园。
半坡遗址青铜器,秦兵马俑惊世寰。西汉阳陵唐地宫,科技保护最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