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旭:精医工诗周明道

周明道(1936~ )先生为浙江名医,平生笔耕不辍,著述甚丰,刊行医药诗文著作八十馀部,深得专家学者赞许。我与周先生神交20余年,虽山重水复,地北天南,一居秦地,一居古越,然鸿雁传书,音信频通,相知颇深,引为知己。因未能晤谈,实为憾耳!
2004年11月10日,周先生函称:“明年是我初|度七十,拟编一册《七十人生》,我们相交已久,相知较深,望写一文,评评我的医或诗文均可,就作为我的‘寿言’吧,则不胜荣幸之至”。我被他的话语打动,心想“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应满足他的心愿,立即写信告知,试写一文,恳请指正。于是我将他的著作蒐集一起,才知将琳琅满目的内容归纳成文,确非易事。由於内容广博,写评则力不从心,再三思忖,还是从赠书与友谊谈起,拉杂写来,成为此文。我与周先生交往始於1984年,曾在《花甲琐语》写道:八十年代初,浙江绍兴中医学会编印了许多医书,内部寄发,其中有柴中元、张松耕、董汉良等,而周明道为佼佼者,他是萧山名医,《钱塘诗刊》主编,医从华钧珊,文从洪敦六。尤令人感动的是,业师敦六身遭迫害,生活困厄,他挺身保护,治病送食,直至逝世,而且葬在周家祖茔,之後又出版《敦六诗存》以了业师夙愿,其尊师义举传为佳话。他学识渊博,才思横溢,在文坛颇有影响,与众多宿耆名士交往甚密。他倾产印书,赠送师友,令人非常敬佩!以上虽不能概括全貌,但可以看出他的资质。检点多年来互赠书籍,我共收他寄来的著作三十馀部,多数为诗文类,而我寄给他的著作十馀部,多数为医学类。由此可知我们侧重不一,他毕竟年长八岁,退休后在钱塘诗社任副社长,有较多的机会从事他心仪的工作。从1984年至1995年,我收到医学书8部,诗文书4部。医学书侧重于辑录古代随笔之故事、验方,整理名医遗著。1996年至2004年,我收到书籍20部,全部属诗文、书札类。
我们之所以能保持长期的交往,一是由于境遇近似,都是幼年学医,渐长悬壶,“浩劫”时他因家庭成分而受迫害,我因办文学社而受批判;二是由于志趣相投,都喜受医学文学,擅长写作,他在考证医史、文献整理、医药研究、诗文创作作情有独锺,在他的感召下,也写一些随笔、游记、诗祠,其中诗词被选刊于《中国当代医林诗词选》《红杏诗缘》《中国中医药报》,但于周先生相比,则自愧弗如矣。他曾多次为我《文集》题辞写诗,我亦多次为他赠书奉和小诗,如他所云“舒我块磊”“引为至乐”“做些乐做之事,讲些乐讲之话”,则愿足矣。1996年初春,我编《洪文旭医药文集》时求他写文,不久即寄来五律墨宝祝贺:入室更升堂,轩岐赖发扬。上工治未病,攻腠出奇方。四海钦生佛,名山重典章。灵台尘不染,吾道在青囊。其笔走龙蛇,字迹飘逸,意境高雅,感佩交集。当年10月,他来信云古历11月15日是他六十华诞,拟编《唱酬集》,并附“六十生日抒怀”一首:盈堂欢笑庆佳辰,甲子全忘六十人。到眼梅花春意暖,怡情造化岁华新。闲寻野趣访樵语,时泛轻舠舆鹤郊。淡饭粗茶甘自足,爱莲家世敢忧贫。通过查看《周氏家志》得知,北宋哲学家周敦颐(1017-1073),又称濂溪先生,以散文《爱莲说》名篇博世,南渡卒后葬於江西,属周氏始祖,后辈迁居萧山周家湖。周明道为32世裔孙,故有“受莲家世”一说。我即和诗一首祝贺:寒梅破绽报令辰,遥忆观沧楼里人。左右图书闲亦乐,古今典废旧如新。数千里外停云望,六十年中与德邻。尘世如君能有几?不求富贵不爱贫。1999年初冬,我收到他陆续寄来的多部著作,读后心潮难平,遂写诗“赠周明道兄”:萧山古今名士多,周君精医善吟哦。直面撰文观沧楼,畅怀和诗钱塘社。赠书情意如山重,题辞友谊似海阔。化雨春风称妙手,尊师崇道声远播。我为谢老整理的《壶天烟烟》出版后寄上,并言明年是谢老八十华诞,求他写诗祝贺,他随即寄来“贺谢海洲医家八十大寿”:喜报先生讯,今逢八秩辰。杏栽三千树,花发万家春。海内推前辈,医林仰老成。遥将卮酒祝,寿与鹤同椿。此诗载谢老从医60周年《纪念册》中。2000年初冬,我重读周先生为业师整理的《敦六诗存》,写诗云:桐城自古多俊彦,敦六诗集凝宏篇。一枝毛锥话荣衰,三卷华章写忧患。周游英法德意比,执教安庆楚陇川。饱经风雨困厄苦,感物纾怀留明鉴。2002年仲夏,我收到他的大著多部,并读到他的“自嘲”二首:揽镜每惭白发新,布衣犹是昔年身。百无一用真怜我,躲进书城访古人。/尚忆儿时映雪初,老犹埋瓮惜三馀。世人那有痴于我,耗尽资产为印书。我为其情所动,和明道兄“自嘲”二绝:联珠缀玉诗章新,仗义结集辛劳身。不愧受莲名门后,频傅妙音寄友人。/长思当年囊萤初,青灯缣绻喜三馀。而今目昏徒增齿,犹习声律苦读书。并感谢他多次赠书,诗云:惠赠佳作感恩深,如沐春风胜千金。坦荡观沧吐心曲,嘤唱友声赓雅韵。所幸天涯有芳草,岂畏海角无知音。何时领教湘湖边,举觥同赏萧山云。2003年初春是我花甲初度,也是从医45载,我将近年所写之文汇编《洪文旭医文续集》,还写诗五首,肯望吟和,并征求他的意见,他函云:来示说要编一册《医文续集》,我认为这是好事,“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我们来这世上是短暂的,能留一点文字总是好事,同时也可以窥见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是安份守己的好人。随即写来“贺洪文旭医兄六秩华诞”诗二首:君子天行健,休明毕竟逢。学医罹左祸,敦品尚中庸。白发催犹茂,朱霞晚更红。一杯虔祷祝,寿比太华峰。/函秦声最显,三指度慈航。肘後春秋永,壶中岁月长。婆心调药玉,妙手著文章。六十休言老,龟龄寿未央。同时他还让几位好友写诗词祝贺,我表示非常感激!2004年初冬,他又寄来著作多部,我读後惊喜异常,知他仍忙于诊务、梓书,故而写“再谢明道兄赠书”诗:仰慕周君多才艺,惠赠群册实感激。竹林妇科临证论,师友书札情谊续。乡贤零拾添文献,钱塘风韵荟专辑。更有秋侠诗魂卷,伸张人间浩然气。遵嘱所写上文,不知作为“寿言”是否合意?
写《寿明道兄七十》诗:人生难得古稀年,渐入蔗境心自甘。纵横巨笔求友声,荟萃鸿章结文缘。诗词明丽救拙愚,灵素道深解众悬。愿君高骞寿至期颐,再观沧海桑田变。
2006年4月,他寄来《七十人生》《红楼漫笔》两书,读后写诗二首:西湖萧山是君家,七十人生咀英华。诗苑大展鸿鹄志,药圃遍植桃杏花。面对林泉情亦乐,卧观云鹤意非奢。寄语儿孙八字训,尊师重友映丹霞。(八字指读书、学艺、勤俭、孝顺。)/大浪淘沙数百春,红楼漫笔惊世人。酒茶扇杖非闲物,琴棋墨砚涤凡尘。信手拈来皆佳章,随意引申应时新。前朝后代多少事,惟兄道来情趣真。2013年初春是我七十初度,他寄来“赠洪文旭医兄”诗:古稀医林共仰望,三指回春声名扬,济世无愧真国士,著述堪称好文章。2018年是我从医60周年,我多次发邮件告知,再未能联系得上,成为很大遗憾!
他一名伯仁,号观沧楼主,晚年又号讷翁。浙江萧山人。从医四十馀年,早已退休。工作期间,曾酷爱吟咏,人呼诗痴,诗词创作颇多,被国内外100多家诗词刊物采用。1984年创办萧山市苎萝山诗社,每年出刊二期,颇得舆论好评。1991年任杭州钱塘诗社副社长,主编《钱塘诗选》《萧山楹联集》《萧山稗史类编》《萧山书画人物志》《今诗铎》等39种,均由钱塘诗社和社会团体印行。虽属内部印行,而发行覆盖全国,影响颇大,现为杭州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萧山诗词楹联学会顾问。《中国当代中医人名志》《中国当代中医医疗特色辞典》《名医辞典》《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和《当代中华诗词家大辞典》《二十一世纪诗词大典》《人类主流人物词库》等六十多部大型辞书均采编其传略和诗词作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