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洪文旭:食药两用话地软

(2020-09-20 08:03:33)
标签:

地软

清热明目

中药

食疗

分类: 方药园地

                           洪文旭:食药两用话地软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90316/76c876b6ca8b4d53ac455780832bb6dc.jpeg

地软学名“普通念珠藻”,又名地耳、地钱、地木耳、地皮菜、野木耳、天仙菜。为念珠藻科植物葛仙米的藻体生于夏、秋季雨后潮湿草地或湿水滩旁,在干旱地方会皱缩休眠(能休眠70-80年之久)。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等地。时珍云:“地耳亦石耳之属,生于地者也。状如木耳。春夏生雨中,雨后即早采之,见日即不堪。俗名地踏菰是也清代《野菜谱》收录滑浩一首《地踏菜》歌:“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庄前阿婆呼阿翁,相携儿女去匆匆。须臾采得青满笼,还家饱食忘岁凶。记述了地耳救荒的情景。《本草纲目拾遗》云:“晋葛洪隐居乏粮,采以为食,故名葛仙米。但一般人都把二者混同,实际同类而不同种葛仙米生活在水田中,十分稀有珍贵地耳是真菌与藻类结合的一种共生植物生长范围很广,适应性很强色味形俱佳,口感甚佳其肉质薄于木耳,做菜容易入味,口感松软脆嫩,是一种集美味、营养功能充满山野风味的佳。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凉拌、馏、烩、作羹等,还可以做包子,最著名的渭南“时辰包子”就是以为主要食材

念珠藻属的一种,藻体自由生长,最初为球形,其后扩展成片状,大可达10厘米,状如胶质皮膜,周边部分较牢固,褶叠或波状,颜色为暗橄榄色、茶褐色、极少为鲜蓝绿色,干后呈黑褐色或黑色。藻丝卷曲,仅在群体周缘的藻丝有明显的胶鞘,黄褐色,厚而有层理,并在横隔处收缢。细胞为短腰鼓形或近球形,4.5-6微米宽,长略大于宽,橄榄绿色。异形胞球形,7微米宽。孢子少见,比营养细胞大,卵球形,6.5微米宽,7-9微米长,胞壁平滑无色。地耳幼年植物呈球状,为实心,长成后扩展成为皱褶片状,为空心,有时边缘不规则开裂,宽者可达数厘米,呈绿蓝、橄榄绿、褐绿、黄绿等色。夏、秋雨后采收,洗净,鲜品或晒干用。以片大、完整者为佳。

现代研究:含肌红蛋白β-胡萝卜素海胆烯酮鸡油菌黄质磷脂甾醇及其葡萄糖、香树脂醇类蛋白质钙和维生素C等成分,属美味八珍之一。药理证实是一种低脂、低糖营养保健菜,补虚益气润泽肌肤降脂减肥清热解毒、养肝明目抗衰老作用。

     洪文旭:食药两用话地软
       出自《名医别录》“明目益气,令人有子”《日华子本草》云“久食益气,至老不改”《药性考》云“清神解热,痰火能疗”“久食色美,益精悦神,至老不毁”《本草纲目》云“明目益气,有清热解毒之功效”《陕西中草药》云:“清热收敛,益气明目。治汤火伤,夜盲症性味甘,性寒,无毒。功能滋阴润肺,清热明目,收敛益气。主治目赤红肿,夜盲,久痢,脱肛子宫脱垂外用烧伤烫伤疮疡肿毒等。用法内服煎汤,用量30-60克,或入菜肴;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注意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慎服。

简易治法

1.身体虚弱鲜地100克,熟猪肉丁、油炸花生米各50克,将地耳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沥干,加入熟猪肉丁、花生米,再放入调味,淋上麻油,作为凉拌菜食用。

2.目赤肿痛:干、野菊花各15克,蒲公英30克,水服,每天2次,连饮数日。

3.夜盲症鲜地60-120克,瘦猪肉200克,切成小块,加适量调味品,煮成菜食,时时服食。

4.久痢脱肛鲜地60克清水洗净,用白糖适量浸泡,取汁内服。

5.子宫脱垂鲜地100克,韭菜250克,共炒调味,食用。

6.烧烫伤:干适量,为细末,菜油调和,患处。


雨后天晴“拣”地软

张同武 来源:西安日报 2020年09月19日

  “地软”,学名普通话念珠藻,又称地耳、地膜、地衣,俗名地皮木耳、地木耳、野木耳等,“地软”是陕西人的叫法。它是一种野生的菌类和藻类的混合体植物,形似木耳,身形单薄,质地柔软,多生长在阴凉、潮湿的坡地和河沟边。每每天降甘霖、特别是阴雨连绵后,这些地方的地皮上甚或草丛里都会长出一片片墨绿的地软。

  民以食为天。大自然丰富的物产中,但凡能够果腹的,可能都被人类作为食物了。只是地域的不同、食性的差异,同一种食物有不同的烹饪办法或者有不同的喜好。就拿地软来说,有的地方人们会熟视无睹,在其他地方就成了上好美味。比如关中人就深谙地软之性,视若珍宝;地软包子、地软炒鸡蛋,这两个在关中人餐桌上出镜率颇高的美味,想起来都流口水。那软糯的地软,饱吸了五滋六味,在油脂的润泽下,充溢着爨香,咀嚼起来绵软柔和,吞咽起来细腻润滑,即令到了五脏六腑也十分熨帖,实在是温良恭顺的一味好菜。

  樱桃好吃树难栽。地软好吃,地软的获取却比较费时费力。前面说过,地软生长在坡地、沟边甚或草丛中,且每每在雨后而生,这就给拣拾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雨后初霁,勤劳而又热爱生活的人们,踩着脚下的泥泞,到可能生长地软的地方,下蹲或佝偻,细细寻觅。地软既是藻菌,一定有生长源,所以它生长的地方一般都有草或者苔藓,奔着这样的所在,你会寻觅到大小不一,或疏或密、贴着地皮生长的地软。它身上沾着泥土、草屑,你很难一下子抖掉它,不妨囫囵地放入篮中,回到家中再慢慢清理。

  有意思的是,草丛中有一个地方地软肯定又大又多,那就是有羊粪蛋的地方。羊吃了这个地方的草,又滋养了别的植物,是谓回馈。拣拾地软,只能用手,手上会沾上泥巴,会被湿漉漉的地软染上些墨绿,不小心还会被灌木、刺藜划伤。另外,你得一直蹲着或佝偻着劳作,腰酸背困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过,久雨初霁,空气鲜得几近纯净,天空瓦蓝,树木庄稼还沾着雨露,久违的太阳让水珠幻出七彩,微微的风儿轻轻地拂面,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享受莫大,再加上收获的满足感,怎能不舒心惬意。

  如果说拣拾地软费事,那淘洗地软就更不易,反复地用清水洗若干遍,地软才会现出墨绿的本色,准备成为饕餮者的美味。地软鲜嫩柔软,有质感又不似木耳质硬,耐咀嚼又不筋顽,故十分适宜做馅,所以用来蒸包子是首选。蒸地软包子很普通,几乎可以用纯地软作馅,也可以拌以豆腐、粉条等。这样的包子烘蒸过后,五味渗入其中,既清鲜又不寡淡,素而有荤味,自然天成,绿色环保。这样的包子甫一出笼,热气腾腾,鲜香扑鼻,掰一小口,把调兑好的辣椒油或蒜汁醋水灌入,您就大快朵颐吧!

  地软包子,是关中人的至爱。在我浓浓的有些狭隘的家乡情结里,还是觉得蒲城的地软包子最好吃。蒲城人逢年过节必蒸包子当作节礼,即令平日也极喜吃。蒲城的地软包子皮松软又紧沉、包子馅花椒味出头爨香盈口,且配以特制的辣椒油做“灌汁”,因而独树一帜。目下西安城里卖包子的不少,但蒲城包子馆生意都不错,而且只要是蒲城包子馆就肯定有地软包子。至于地软炒鸡蛋,就更是把地软这种相对素寡、但又能足量吮吸浓甘之味的食材,恰到好处地使用了。

  只是近年来,地软似乎不多见了,是不是人们生活富足了,拣拾地软的热情不高了?近几次和同乡饕餮,到古城的家乡餐馆点的地软包子,地软含量似乎大大减少了。过去人们拣拾地软,当然也知道好吃,但多半是为了改善缺菜少肉的生活甚或是果腹。如今生活好了,可能这种劳作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吧。

逐渐富足的生活,使野菜逐渐从食物补充演变为餐桌的上品,这是大大的好事。有时在想,哪天雨后,再去拣拾一次地软,再次邂逅回忆里的那片鲜嫩墨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