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秦腔名家郝彩凤
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秦腔非遗传承人郝彩凤于2019年12月8日16时23分在西安病逝,享年80岁。她是西安人,生于1940年,14岁进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学艺,主工青衣,拜名家杨金凤为师,曾在京剧名家尚小云门下学艺,在60多年的从艺中,形成了细腻质朴、深情饱满的独特风格,其唱腔深受观众喜爱。主演《祝福》《龙凤呈祥》《江姐》《李双双》《向阳川》《燕子河》《两颗铃》《艳霞》《赵氏孤儿》《屈原》《梁玉娘》《游西湖》等59个剧目,特别是《祝福》中塑造的祥林嫂,更是形神兼备,久演不衰。我曾经在剧场观看过她的出色表演,也在电视上多次看到《祝福》戏剧,深感形腔并茂,情意真切。今年继余巧云、全巧民之后,她的不幸逝世,无疑陕西秦腔界又痛失一位艺术家,戏迷们心情非常悲痛!特写诗以悼念:
秦腔名家郝彩凤,享年八十驾鹤行。
追求戏曲真精髓,探索艺苑优雅境。
角色细腻存质朴,唱念爽朗含深情。
演活祝福祥林嫂,传遍西北扬美名。
洪文旭
2019-12-10
【链接】秦腔表演艺术家郝彩凤病逝
来源:西安晚报 记者
职茵 2019年12月09日
郝彩凤给学生魏艳妮讲解秦腔《祝福》中祥林嫂的表演要点 记者
尚洪涛 摄
2019年12月8日16时23分,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秦腔非遗传承人郝彩凤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这是继余巧云、全巧民之后,陕西秦腔界又痛失一位德艺双馨的前辈,无数戏迷哀叹:《祝福》里再无祥林嫂。
1940年,郝彩凤出生在西安,从小就在秦腔方面展露出过人天赋。1954年,年仅14岁的郝彩凤进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学艺,主工青衣,拜名家杨金凤为师。她还曾与李瑞芳一同拜入京剧名家尚小云门下,广泛吸纳戏曲艺术及兄弟剧种的精华,为秦腔事业的发展做出不懈探索。郝彩凤生前曾担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团长,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作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郝彩凤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形成了细腻质朴、情切意真的艺术风格和开阔爽朗、深情饱满的演唱特色,素有意趣潇洒、大雅清风之称,其唱腔深受观众喜爱。
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郝彩凤主演剧目有《祝福》《龙凤呈祥》《江姐》《李双双》《向阳川》《燕子河》《两颗铃》《艳霞》《赵氏孤儿》《屈原》《梁玉娘》《游西湖》等59个之多,特别是《祝福》中塑造的祥林嫂更是形神兼备、唱做俱佳。直到去世前两天,郝彩凤还在病床上用清秀工整的字样,写下了自己这一生主演过的59个剧目名称及角色姓名,回顾自己为之奉献了一生的舞台艺术。郝彩凤曾与秦腔大师贠宗翰、任哲中等在舞台上搭档了半个世纪,留下一个个经典而经久不衰的舞台形象。
郝彩凤年少命苦,父母双亡,所幸15岁时在戏曲研究院遇到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另一半万峰。两人在生活上、艺术上相互扶助,不离不弃。郝彩凤常说:“万老师是我的兄长、老师,我一生都是在万老师的批评教育下成长,他一生爱教学生,我在事业上有了这位老师的相助,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郝彩凤弟子众多,她不仅在专业领域带出了数十位得意弟子,也在社会各界广收弟子,传承秦腔艺术。资深戏曲艺术爱好者、传记作家张力表示:“十多年来,我和郝老师的交往比较多。她对待学生与戏迷永远充满爱心与耐心。我最后一次见到郝老师是今年8月1日,我为编著《肖玉玲秦腔舞台艺术》去家中采访她。郝老师晚年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了艺术传承上,她对徒弟谭天杏和魏艳妮倾注了大量心血和希望。特别是今年研究院复排《祝福》时,郝老师拖着病体,冒着酷暑,一招一式,一字一句给艳妮倾囊相授。艳妮不负师父期望,成功地演绎了‘郝家祥林嫂’,使师父的艺术生命得到了延续。”
【专访】郝彩凤:“祥林嫂”——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形象
来源:秦腔正宗 2019-03-29
郝彩凤版《祝福》剧照
郝彩凤,西安人,生于1940年。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前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陕西分会理事,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四十年前由郝彩凤、任哲中联袂带来的秦腔现代戏《祝福》在当时广为流传。该剧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控诉吃人的黑暗社会。音乐唱腔与戏剧情节及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相呼应,剧中许多唱段脍灸人口,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相互传唱,影响广泛,其中“祥林嫂”这一角色由郝彩凤来饰演。郝彩凤细腻质朴、情切意真的表演,开阔爽朗、深情饱满的唱腔,使祥林嫂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广大观众的心中,因而被人们誉为“陕西秦腔祥林嫂”。
2019年新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复排《祝福》,郝彩凤担任艺术指导,
《梨园秦声》节目组记者马铭楷为此专程对郝彩凤进行了采访。在今天的《梨园秦声》推送当中,通过郝彩凤的言语,重回四十年前,听听当年排演《祝福》这出经典剧目台前幕后的故事。
郝彩凤:塑造像祥林嫂这个人物,在当时对于我来讲是第一次。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反复的读了鲁迅先生的原著,看了很多名家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解读。有一篇讲的是关于分析《祝福》的文章,看了之后我觉得对塑造“祥林嫂”这个角色起了很大的作用。总的来讲,当时的我就想尽一切办法去投入到“祥林嫂”这一角色中。
郝彩凤:当初在《祝福》这部戏中付出的心血特别多,想起那厚厚的剧本写的都是演戏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像身体是如何移动,每个角色应该用什么样的内心与道白,这些都是为了拿捏好人物的情感和剧情。在唱腔方面也是一样,祥林嫂这个角色在全本不同的选段中所用的音色也是不同的。比如说开头剧情是祥林嫂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那会儿唱腔是非常明亮的,就是为了表达出祥林嫂那种欢喜的感觉。现在回忆起当初排练时,导演一直提醒在声腔、音乐上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不论是中音、低音还是高音,是G调也好,是F调也罢,在每一条、每一段演出中,我们都要的非常清楚,要知道你的气息在哪里支持,如何通过声腔来塑造人物的内心世界。
郝彩凤:我演《祝福》这出戏的时候是四十岁,今年整八十岁。“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从四十年前到现在,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有时候我会对徒弟魏艳妮说,祥林嫂活到四十岁,我刚好在四十岁时演的《祝福》,这两个四十岁确实巧。那个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关于我塑造“祥林嫂”这一角色时的心得体会。后来我就把这个东西给了魏艳妮,她只要认认真真地看一遍,就会明白《祝福》这出戏里“祥林嫂”这一角色到底是该怎么去演,而且我当时把人物的形体、内心道白和所体会的人物精神都写在了上面,现在让她去看就能更加详细的去“祥林嫂”这一角色。
郝彩凤:前段时间,我们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决定将《祝福》这出戏进行复排,再次搬上舞台。刚刚演出完的《祝福》我没赶回来看,等真正看到新版的《祝福》时,已经是元旦节之后了,而且也尝试了把伴奏乐队从管弦乐团配器换成民族乐队。有一次看魏艳妮演出《祝福》中的回忆片段时,演出结束后就勉励她说:“你要明白,演戏要给观众们演戏,你要试着学会去感动观众!”她听完后若有所思,晚上回家便仔细琢磨,到了第二天演出时,我再看,果然有所进步。
郝彩凤:秦腔现代戏《祝福》这部作品的成功,首先归功于鲁迅先生的伟大著作,在小说中将当时社会中“祥林嫂”受到的悲惨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描写,虽然在原著中对祥林嫂的描述所占篇幅不多,但是鲁迅先生字里行间,将人物形象与内心感情描述的淋漓尽致。再加上之前几位前辈在原著作上融入了秦腔的唱腔并配上很好的乐队伴奏,终于孕育出秦腔经典戏《祝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