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画家蔡鹤洲百年诞辰
来源:西安晚报 2012-10-21
http://epaper.xiancn.com/xawb/res/1/21/2012-10/21/13/res17_attpic_brief.jpg
【画家简介】蔡鹤洲(1912—1971),字颐亨,又名学亨、蔡瑛,号荻芦盦二郎。福建福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蔡家世代书香,其为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二十六世孙。属金墩房桂馨公“学”字辈。
自幼与胞兄蔡鹤汀研习绘画,因家贫常以芦荻画沙苦练。十九岁与兄赴上海谋生,从事舞台美术,并参加“上海书画会”,曾与刘海粟、汪亚尘、朱屺瞻、黄宾虹、钱瘦铁等交游。其画法早年师法任伯年、吴昌硕,后受岭南派影响,并吸收西画技法。能“集众长而独运”,自成家数。他一生勤奋创作,绘画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不涉猎,所绘花鸟草虫,形象生动,俏丽可爱,雅俗共赏。中年以后,常用极薄皮纸作画,以色粉点厾花卉,墨色渗化,鲜嫩欲滴,别有一番情趣和效果。
出版有《蔡鹤洲画集》《蔡鹤州花鸟部分》荣宝斋画谱、《小写意画范——蔬果》《名家花卉画谱》《花卉写生技法》(与蔡鹤汀合作)、《荻芦盦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蔡鹤洲》等。
http://epaper.xiancn.com/xawb/res/1/21/2012-10/21/13/res01_attpic_brief.jpg
三友图 1957年
http://epaper.xiancn.com/xawb/res/1/21/2012-10/21/13/res03_attpic_brief.jpg
张大千为蔡鹤汀 蔡鹤洲 林金秀 蔡鹤如画册题词
http://epaper.xiancn.com/xawb/res/1/21/2012-10/21/13/res05_attpic_brief.jpg
1942年上海画人节 蔡鹤汀 蔡鹤洲 黄宾虹 朱屺瞻 王个簃 钱瘦铁 唐云
吴请霞应野平
谢稚柳 郑午端 刘海粟 来椘生 黄幻吾等画家雅集
http://epaper.xiancn.com/xawb/res/1/21/2012-10/21/13/res07_attpic_brief.jpg
蔡鹤如 林金秀 胡文虎 蔡鹤汀 蔡鹤洲在香港
http://epaper.xiancn.com/xawb/res/1/21/2012-10/21/13/res09_attpic_brief.jpg
蔡鹤洲 蔡鹤汀 林金秀 张寒杉 石鲁等在西安
http://epaper.xiancn.com/xawb/res/1/21/2012-10/21/13/res11_attpic_brief.jpg
1959年张寒杉先生八十诞辰长安画派同仁合影留念
http://epaper.xiancn.com/xawb/res/1/21/2012-10/21/13/res13_attpic_brief.jpg
郑乃珖 蔡鹤汀 区丽庄 林金秀 蔡鹤洲在北京
【主持人语】研究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人,无法绕开蔡鹤洲。
由于种种原因,陕西美术界一向缺少对蔡鹤洲的介绍,更乏系统研究者。和市场大红大紫的画家相比,蔡鹤洲不是“最贵”的,但他却以一种寂寥而内敛的力量,反衬出不可替代的意义。
翻开中国画史,这种际遇并不鲜见。
从南唐董源,到清初八大,再到近代黄宾虹、林风眠,都曾在不同时期被忽视。忽视不等于遗忘,一个杰出的艺术家,不可能被长期埋没,在某个历史时段之后,他们必然会寸纸寸金而被世人共珍。
蔡鹤洲是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坛翘楚,亦是当时陕西美术界的中心人物,他和同时代的石鲁、赵望云、何海霞等,共同构成了建国初期光彩夺目的陕西美术。
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很难简单概括。他的艺术,以及组成他艺术生命的人生片段,都值得今人研究。
大师稀缺,已成为一个时代日益强烈的呼声。今天,更多的是披着大师外衣,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大腕。这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领域,都将是一场历史阵痛。
基于此,2012年9月28日在深圳举办的《枫林鹤馆——蔡鹤洲林金秀艺术生涯百年纪》纪念画展,其意义,绝不仅仅是对故去者的怀念!由中国美协牵头,不同地域的多家重要文化机构联合主办的这场展览,更像美术界的一次集体怀旧——在大多数人内心,依然将高标的艺术,作为今天的抱持和期许。
不仅大蔡二蔡(蔡鹤汀、蔡鹤洲)、区丽庄、林金秀、蔡鹤如,包括蔡小鹤、蔡小丽、蔡小枫、蔡小华等在内的蔡氏家族两代艺术家群体,都能在社会流变中,持以沉潜的心态,呈现出和而不同,角度多样的艺术景观。
人文精神和艺术品格,是父辈为这个艺术家族存续的种子。当这枚种子在一个家族生根发芽时,自然会催生具有人文情怀的艺术家与艺术作品。
这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愈显弥足珍贵。—— 樊 奎
蔡鹤洲:近代中国画坛卓有成就和影响力的国画翘楚
http://epaper.xiancn.com/xawb/res/1/21/2012-10/21/13/res15_attpic_brief.jpg
三大士 1947年
1951年先生碾转来到西安,与当时的郑乃珖、叶访樵、陈瑶生及蔡鹤汀、区丽庄、林金秀等人,为建国初期陕西美术的复兴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守望生命情感的独有家园
——纪念蔡鹤洲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王西京
蔡鹤洲先生离开我们已有四十个春秋了,这位与长安画派诸贤同铸陕西画坛六十年代历史辉煌的艺术前辈,至今仍让我有许多无名的感怀。
记得童年的时候,常由余正常老师带我去蔡家,那是在省戏曲研究院内的一间简陋寓所,蔡先生为人真诚、谦和、不苟言笑,但谈起艺术来却能娓娓不绝、妙语连珠,特别是看先生作画,更觉姿纵随然、酣畅淋漓、出神入化,由于对先生人品、画品的仰慕,我开始痴迷上了中国花鸟画,这可以说是我后来能走上美术道路最初的启蒙了。
绘画作为一种艺术体验,它首先表现在对人与生命自然的真实感情,进而化作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潜注于即兴的、纷杂多变的笔墨表现过程之中。而蔡鹤洲先生便是这一理念的守望者,凡看过先生作品及展览的人,无不为他那些洋溢着生命气息与情感色彩的花鸟、山水、人物画所感动。读读蔡先生“方广岩”中的题词:“危岩苍苍,景致深处,瞬息万变,诚遇于画中也”,你即会感受到特殊情境中,环境与画境在艺术家心源上交相衍变的曼妙与作者情动于衷的那种微妙体验;你再品品“华山雪景”中蔡先生的跋语:“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胸怀为之坦荡,归来写之”,你马上会体验到特定自然背景下,物景与画景在作者心境中相互幻化的奇诡和画家胸襟顿然开阔的那种独有的开朗。
蔡鹤洲先生1912年出生于福建福州,早年师从俞鸿冠先生学习绘画,后与黄宾虹、张大千、王一亭、刘海粟、朱屺瞻,唐云、钱瘦铁等人来往甚密,常常外出写生共同切磋艺术,画艺大进,加之先后在上海、广州、南京、杭州、香港、南洋举办画展,一时名噪江南。1951年先生碾转来到西安,与当时的袁白涛、杨清我、田韵清、郑乃珖、田登五、韩秋岩、叶访樵、陈瑶生及蔡鹤汀、区丽庄、林金秀等人为建国初期陕西美术的复兴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特别要提及的是蔡鹤洲先生早年研习明代陈白阳、徐青藤至清代任伯年的作品,后又吸收了近代海派和岭南画派的优良传统使其画风折中中外、融合古今,创立了反映新时代精神的,雅俗共赏的新的水墨语言形式,这给当时相对比较固守传统的陕西画坛,注入了一股生机勃发的活力,同时也影响了一代年青人。
先生后期的艺术探索利用陕西皮纸原色,加之水墨渲染与水粉的巧妙烘托创造了元气淋漓、生动清丽极具个性的花鸟画图式,为中国花鸟画的创新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正是在这一方方倾注着画家充沛思想感情的独有精神家园里,作者运用自己独有的笔墨意趣及绘画语言,形象诠释着时代变迁中,一个荻芦盦画家向社会型画家的转变。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得到历代大家,特别是长安画派诸家对蔡鹤洲先生的影响;可以看到古都西安数十年水墨生涯、特别是长安精神对蔡先生的蒙养与砥砺。
作为近代中国画坛一位卓有成就和影响力的国画家,蔡鹤洲先生的可贵之处除了在于他开创了随机遇而不拘形式的绘画新风,还在于作者在绘画中对书艺技巧的灵活运用。在那些斗折连环而需要紧收“中宫”的描线之地,画家巧用书画的线描技巧自然转换,让鹅颈悠然转向,使柳枝自然曲屈,令花木情态各得其所。诚所谓腕受神来之力,状物何不出神而入化也!
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在今天创新中国画的艺术实践中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时逢和谐盛世,古城菊花盛开。冥冥之中,我们又似乎看见了蔡先生谦和而稳健的身影向我们走来。
在纪念先生诞辰百年之际,随赋小记,也算是对先生一种虔诚的纪念吧!
蔡鹤洲画语录(节选)
◎画动易画静难,动得无章其动何取,而动得自然亦到静之境界矣。
◎兴致未来时强作画,如逆风拔揽上滩,费尽苦力腕不能运。偶有所触,则灵机一动,如乘风破浪飞越千里,可证与自然造化为师。
◎古人谈画,有惜墨如金,又有用墨如泼,盖两者相反实相成,各极其妙也。
◎生活必深入观察,如无风而写风,无雨而写雨,岂能得其真意,此虽雨中拾得,但当亏笔墨一道功夫,深信生活同笔墨不可分也。
◎吾不能墨守成规,法古人要跳出古人,既成我画,而自我作古亦何不可。
http://epaper.xiancn.com/xawb/res/1/21/2012-10/21/13/res19_attpic_brief.jpg
国画家蔡鹤洲、林金秀在中国画坛颇具影响。
他们的作品风格南北融合,反映生活美和艺术之美,格调高雅,气息清新。他们在五十年代定居陕西后,艺术之根深扎在西北地区,在陕西生长、发展并影响全国。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杨晓阳 2012年9月1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