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秦岭的真实秘密

标签:
秦岭太白山华山旅游 |
分类: 旅游散记 |
探寻秦岭的真实秘密
秦岭是怎样形成的?
从西安出发,一路向南,很快就进入了莽莽秦岭。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一个山脉,此前我们更多的是从地理、生态、气候,乃至人文的划分去探寻他的各个方面。然而,利用地质学的视角去观察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与之相反的结论——秦岭与中国大陆的关系不是分其为南北两块,而是连通南北,缝合大陆,使之完整。秦岭的地质演变对中国大陆壳的构造有着无比重要地位,有科学家说秦岭是一架天平,平衡着中国南北方陆地的沉降。有科学家很早就指出:秦岭是一架天平,平衡着中国南北方陆地的沉降。那么,是什么给了秦岭这种特殊的功能呢?
探究秦岭这种特殊功能问题时,必须从秦岭的形成入手。中奥陶世古秦岭洋盆两侧,两个不同性质的大陆边缘遥相对应,南北相持,随时准备向对面冲去,它们分别是华北板块的南部活动大陆边缘和扬子板块北部被动大陆边缘。到了晚远古代—中三叠世现代版块构造运动中,华北、秦岭、扬子三板块依次沿丹商和勉略两条缝合带由南向北俯冲碰撞造山,从而奠定了秦岭造山带的基本构造格局,随后造山期强烈的陆内造山作用的叠加改造终成今日所见的复杂面貌。其中最为强烈的一次发生在中新生代,这个时期秦岭造山带呈现出“三足争霸”的局面。当勉略带扩张最大时,引起了秦岭微板块向北推进,因之加速了商丹带的收缩碰撞。秦岭总体处于南缘扩张拉开,北缘慢速收敛会聚,勉略带和商丹带总体控制着这一时期秦岭造山带板块碰撞造山的过程。秦岭俯冲造山之后,不像别的板块逐渐平静稳定下来,它却接着发生了一系列的强烈板内造山作用。在岩浆作用下,挤压、走滑、伸展等背景下造山岩浆回旋,一系列的火山喷发、岩层断裂等地质现象成就了大秦岭的基本容貌。接下来的造山运动中,板内作用促使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巨变,如断层、山崩、褶皱、冰川、岩溶等。正是这种演变使得秦岭有了连接中国大陆和平衡南北沉降的奇特功能。
正是由于秦岭造山带与盆山地质科学内容丰厚、典型、集中,富有代表性,故长期受到国内外地质学者的关注。秦岭复合造山带最终跻身于世界上最富个性特征的造山带的行列,具有全球地质共同性中的独特性,被誉为地质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和旅游观光博物馆。这一次秦岭行动,我们一同用地质学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这座山脉。秦岭里的各种地质现象带给人的是视觉上的雄伟、奇特、险峻、秀丽、幽深。
雄伟:他的雄伟无法超越
一座非凡的山脉,必然有着与众不同的身世。秦岭是“龙脉”,它在告别了万山之宗的昆仑山之后一路东行,绵延千余里,最终横亘于中华大地的中央,雄视中华。在其东进的途中,一座座高峻的山岭又加入到秦岭逶迤东进的阵营,从而使得秦岭成为中国南北分界线。
一步步靠近秦岭,接触秦岭,会发现这是一座无比雄壮的山脉。山脉南北的气候、自然环境、生活习俗截然不同,“北旷南秀”都能在秦岭古镇中寻找出来。秦岭的魅力更是无穷尽,单拿太白来说,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没有少夸奖。“天晴睹山出,太白峰最高。”岑参登上太白山这样一句吟诵道破了太白山的真谛。高大雄伟、俊秀神奇的太白山,以其“六月积雪”文明于世,高山草甸、飞瀑清泉、奇峰云海的美妙景致无一不吸引着历代名人雅士登临其间。因此,太白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最为熟悉的一座山,特别是自唐宋起,登太白,望秦川,舒壮志在文人雅士,乃至帝王将相之间都成了一种风尚。诗仙李白在诗作中多次提到太白山,登临至顶时,他说:“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秦岭的雄壮不仅仅在于整体,单独看秦岭山脉中的山脉也能找出让人无限叹服的理由。中国东部第一高峰太白峰就在这里,与其遥相对望的便是中国东部第二高峰鳌山。在登山者眼中鳌太线是一种挑战高度,这条亚洲等级线路每年都吸引无数的人前来征服。站在太白之巅俯视秦岭,层恋叠嶂,千峰百嶂,逐渐向四周扩散,无法看见其尾。
当然山的雄伟不仅仅是从高度来讲的。秦岭山脉自形成之日起,就注定了不是一座平常的山脉。它最先横断了中国南北,然后又孕育出早期智人,再后来养育了华夏族。你说还有什么样的雄伟能够超越这些呢?
奇特:世间有山自命名
秦岭之北是黄河流域,秦岭之南是长江流域,且秦岭之北生渭水,秦岭之南生嘉陵。渭河和嘉陵江分别又是黄河、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两条伟大的河流夹裹着这样一个奇特的山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养育了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两条河流。
当然,漫步秦岭之后便会发现各种奇特的山峰。商洛的凤冠山是因为其像鸡冠而得名。在丹凤县城以北,一座巍峨参差的山峰,因其外形酷似鸡冠,被命名为凤冠山,当地群众也叫她鸡冠山。鸡冠山上可谓是一步一景,一景一画,怪石嶙峋,随处可见。除了整个山体酷似鸡冠外,山上的怪石更有各种造型。山体正中“冠山睡美人”惟妙惟肖,西侧犹有“真人会群仙”、“神龟挺立”,冠山口更有“啸天雄狮”、“猪豹赶奔”、“人头怪兽”,给冠山增添了神秘色彩。商洛地区还有一座名为商山的山峰,据当地居民讲,商山最令人叫绝的是“商山雪霁”。雪中看山,冰清玉洁,天地一色宛如芥子园画卷,令人动情,使人神往。一旦放晴,裹金跃辉,“千峰掩映分晴霭,万壑纵横捧霁颜。”青螺摇黛,如浴水芙蓉,倍增鲜艳……苍翠清芬,直与茹芝高节并傲岁寒。此刻远望,阴阳分晓,宛如偌大“商”字。一座山竟然为自己命名,天下奇闻不过此尔。
奇特的秦岭不仅仅是有奇特的山峰,就连石头都甚是奇特。著名赏石专家李绕先生“认为黑河石有集天然美、形态美、粗犷美、神韵美于一体,是一种艺术品位较高的珍贵石种。”黑河石是秦岭奇石的一种,秦岭奇石在中国奇石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一座不凡的山脉,总有其与众不同之处。秦岭的奇峰怪石也是中国早期精神崇拜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为其后来“立儒、生道、融佛”奠定了客观的物质基础。
险峻:秦岭有山天下险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几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那个放荡不羁的诗人李太白从古都长安穿越秦岭赶往四川的时候这样说。
秦岭究竟有多么险峻,走一次秦岭古栈道便会知道。如何丈量秦岭的险峻登一次华山便知道。华山之险,天下闻名。其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正因为如此,华山多少年以来吸引了无数勇敢者。奇险能激发人的勇气和智慧,不畏险阻攀登的精神,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华山是秦岭之险峻的杰出代表,也是地质断层产生的杰作之一。
除却华山能够感受秦岭险峻的就是古栈道。秦岭山间多悬崖绝壁,险峻陡峭。战国时秦昭襄王以范睢为相,开凿栈道,在悬崖绝壁间穴山为孔、插木为梁,铺木板联为栈阁,形成独特的山间栈道。二千多年前的这一杰出创举,是人类道路史上的一大奇迹。如今尚有迹可寻的栈道主要有子午道、骆谷道、褒斜道、陈仓道、蓝武道等,均系古代自长安翻越秦岭、前往南方诸省的驿道。
连绵起伏的大秦岭涵盖了太多的悬崖峭壁,太多的壁立千仞,太多的深谷险峡了。也正是这些太多的让秦岭有了太多的险峻,让这座山脉成了众多登山者挑战者的挑战目标之一。
秀丽:大自然笔下的中国画
秦岭南北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北坡主要以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阔叶林为主,南坡则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河谷盆地中还会种植亚热带经济林木。特别是陕西境内的秦岭陕西骨干山峰,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正式这样的山势导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诸水源远流长,断切东西走向山岭,形成许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可谓山高水长。隐藏在秦岭山脉中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谓是一幅大自然泼墨而成的中国画。
秦岭的秀丽在不同的地方表现也不同。攀登秦岭主峰太白峰就会有“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感觉。作为秦岭主峰,太白山也不失其色彩,峦重叠翠,山清水秀,湖光山色恬静瑰丽,曲流溪涧晶莹碧透,烟雾浩渺,吐珠溅玉,奇峰怪石,如塑似画。置身其中,峡谷壁立,石径萦回,古枫垂阴,沟壑幽深。阳春,草木吐翠,万花争艳;盛夏,绿荫夹道,凉风习习;金秋,山果串串,枫叶显媚;寒冬,玉树银装,山武银蛇,温泉吐雾。“积雪六月天”更让太白峰的夏季诠释了整个秦岭的景观。但这绝对不是秦岭的全部,秦岭其他山峰之余太白还是各有自己的特色。
古代文人们在赞美秦岭山水上从来没有吝惜过自己的笔墨,这其中也不乏杰作,特别是王维的《山居秋暝》更是将秦岭秀丽的魂魄都写出来了。其诗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幽深:空谷出幽兰
夫幽兰之生空谷,非历遐绝景者,莫得而采之,而幽兰不以无采而减其臭。张居正诗作《七贤咏叙》中这样描写兰花。非空谷幽深之处,兰花难得一见。秦岭蕙兰作为兰花的名贵品种生长在秦岭深处。蕙兰出现在秦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岭山谷之幽深。如若有机会,你登临秦岭任何一个山峰,都会有远山无绝处的感觉。
秦岭新开岭腹地有一国家地质公园名曰:金丝峡。此峡谷总长度20.5公里,纵深10公里,最深处至今无法到达。此景区有一山谷名曰:兰花谷。这里兰花资源丰富,且无论面积、规模、数量、品质在秦岭地区都是最多最好的,堪称“秦岭第一兰花谷”。兰花谷中生长了上百万株兰花,主要是秦岭惠兰,还有春兰、石斛、白芨等,整个兰花谷长约3公里。花期一到金丝峡的兰香袭人,花儿朵朵开,步入其中犹如仙境。幽深的金丝峡给了兰花生长机会,也让世人看见了真正的空谷幽兰的景象。
除了幽深的山谷,秦岭里边还有幽深的溶洞。被誉为“西北一绝”的柞水溶洞自然环境灵秀典雅,景点多而集中,既有美丽的喀斯特溶洞群,又有山清水秀风光迷人的山峰美姿。柞水溶洞因其地质多为石灰岩,裂缝较多,透水性好,加之又系亚热带气候,温度较高,岩溶发育较快,洞内钟乳石和石笋千姿百态,各具风采。山阳县的月亮洞气势恢弘,洞深8里,9层洞天。且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连,千回百折,无洞不奇。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林、石幔千姿百态,“天王托塔”、“老君炼丹”、“断臂女神”形同神似,真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千姿百态。洞外山水风光竞秀,十里峡谷、九龙潭谷山峰险峻,树木参天;金钱河水击拍石,瀑布连绵,与溶洞景观浑然一体。
幽深的地质景观总需要以丛山深谷、溶洞悬乳为条件,辅之繁茂的乔木灌林,纵横溪流,从而形成了敏感交叠、层次分明、深浅各异的美妙景象,给人一种“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幽深之感。从来不缺乏丛山深谷、溶洞悬乳的大秦岭四处可见这种幽深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