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山西旅游平遥篇之日升昌,蔚泰厚,日新中,汇武林

标签:
山西旅游日昌升蔚泰厚日新中汇武林 |
分类: 旅游 |
因为平遥古城景点太多,据小商店大爷说慢慢逛的话至少要3天才能逛完。姐算了一下时间,又考虑了一下自身的认路能力,最后决定:先重点后次要,先集中再周边,遇到哪个看哪个,能看多少算多少
所以出了县衙就奔了平遥最著名的晋商票号----日升昌
第二站【日升昌票号】
票号,即当今银行的前身,是由于物品流通和货币周转的需要,应时而生的一种专营钱钞汇兑业务的机构。这个行业历来为山西人所包揽,也可以说是垄断,因此又被称为“山西票庄”。当时全国最大的票号共有17家,平遥人开的占了7家,其中最大的票号就是“日升昌”,也是中国第一家专营银钱汇兑、存放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曾以“天下第一”、“汇通天下”而闻名,其分号遍及全国各大城市,但它的起源就在平遥。
日升昌在平遥西大街上,旧址至今保存完好。票号坐南朝北,三进院落,前院为营业大厅,中院为内部的办公机构,后院属生活区。取名“日升昌”即是希望自家票号如旭日东升,繁荣昌盛。
临街铺面面宽5间,木构硬山顶阁楼式,次稍间为隔扇排窗,阁楼全封闭,装饰有双回纹花板和格子彩画,当心间为前后辟门,缕空雕花门楣博古图挂落,门上高悬店铺名“日升昌记”。姐不知道管理者是咋想的,檐下没挂通常的红灯笼,而是挂了四个恶俗的宫灯
东柜房负责办理存取款汇兑等业务手续
西柜房收支实物银两,即今天的出纳,客户取钱的地方。
经营票号无法回避的三个问题:信用,汇兑,防伪,日升昌都有自己的应对制度
首先是信用,经商要诚信为本,这个就不多说了,不仅是票号,基本也是所有经商者的准则。只是金融行业更需谨慎,不然发生“挤兑”的情况就难看了。日升昌不仅在用人制度上有自己的一套(人力经理可以学习下),在对外形象上更是注重口碑相传,据说有这么一件事:
------------------------------------------------------------------------
日升昌票号轶事:汇业经营,不欺童叟
清末时期,平遥城内一位沿街讨饭数十年的寡妇老太太,有一天持一数额为12000两的日升昌张家口分号汇票,到日升昌总号提取银两。任柜头的一看签发时间在同治七年(1868年),与取款时间相隔了30多年,赶紧跑到后厅询问大掌柜,两人问清了汇票来历,并认真查阅了数十年的帐簿,如数兑付了现银。原来,老太太的丈夫早年到张家口经商做皮货生意,同治七年收拾盈余,在日升昌分号汇款12000两白银,起程回籍,不料途中得病身亡。尸体运回家里,妻子哭得死去活来。换完衣服择日出殡后,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开始败落。妻子十几年熬过来,一天,这位早已沦为乞丐的老妇,拿起丈夫留下的唯一一件夹袄,从衣角摸到一张日升昌汇票,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日升昌兑取现银。这件事之后,日升昌名声大振,汇兑、存放款业务一天比一天红火。
--------------------------------------------------------------------------
其次说说汇兑。
汇兑分两种,一为票汇,二为信汇
票汇用的是汇票,又分即期和期票两种。即期是指见票即兑;期票是在约定日期付汇
信汇就是采用书信汇兑的方式,只适用于熟悉的有信用的大商号,因此也称半信用汇款
于是问题来了,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的不像现在用的都是纸钞,还是全国统一印刷。清朝使用的货币是银子,不同地方出产的银子成色(银子纯度)还不一样,因此这就像世界货币一样产生了汇率问题。
为了把不同成色和重量的银子和铜银换成统一标准的银钱,日升昌编出了一套鉴定银子成色的口诀,如图:
口诀中,天津的银叫化宝银,北京的银叫松江银,上海的银叫豆规银,南京的银叫顷化银,其中以南京银的成色最好,含银量达97%,上海的只有’73%,所以,“日升昌”票号就以南京的顷化银为标准,把其他地方产的银子按上述比例换算后兑付,这个换算比例就是今天的汇率。例如,顾客在南京“日升昌”票号存入100两顷化银,在上海“日升昌”票号就可取出豆规银133两。
最后是关于汇票的防伪
日升昌的汇票长1尺2寸,宽8寸,填好的汇票从中间折好,一撕为二,由客户和票号各持一半,票号这一半通过政府邮政部门寄到客户需指定的提款地的票号分支机构,客户及其亲属持另一半汇票可到那里提取银两。
汇票防伪的标识有:
(1)笔迹;(即票号由专人来写汇票)
(2)印章;
(3)水印;(在汇票的四个角上都有日升昌记的防伪水印)
(4)汉字密押;(这也是最重要得一种防伪标识)
下图是挂在墙上的汉字密押,是用汉字代表数字的密码法
12个月代码: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
30天日代码: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总有报,到头必分明
1-10十个数字:“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或“和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万千百十:国宝流通
例如:9月20日3万2千两,就是“视人多国客宝”
密押会不定期更换,一般是3个月换一套。日升昌票号在一百多年的经营过程中从未发生过一起误领、冒领等事件,当时曾有“一纸汇票汇通天下”的说法。这既是日升昌票号生意兴隆,财源广阔的见证,也体现了日升昌票号在汇票防伪制度上的严密。
从柜房出来,便进入前院。前院是日升昌内部办公机构,也是上传下达信息的指挥部。
东厢房3间是账房,相当于现在的财务科吧,是总管全号帐目,负责银钱出纳的内部机构。平时核算各种帐目,年终负责汇总总分号业务,编织清单,经掌柜审定,向股东作经营汇报,到大帐期,决算分红。帐房里还设有地下金库。据说这个只是当时每日银两暂存暂取的小库,当年存放银两的大库,早年已经填平埋实,至今没有得到开发。
西厢房3间是信房,是总号统辖分号业务往来,行市要情,发布指示,组织人事调配的内部机构。信件邮件采用专人,所写的信件也都是使用业内密语。比如询问行情,会问“最近天气如何?”,回答“小雨”意思是还可以,“倾盆大雨”是行情非常好,回答“天气晴朗”反倒是“行情不好”。因为当时人们都视水为财,所以暗语也以雨水多少来论。
前院正南是连接前后两院的中厅,中厅面楹3间,楼房二层,宏伟高大。檐下悬“紫垣枢极”蓝底金匾,明柱上有联“轻重权衡千金日利,中西汇兑一纸风行”。中厅为日升昌当时的业务大厅,是接待大客户、商定行情的专门场所,因此室内陈设讲究、豪华。
中厅背后接出半坡顶平房3间,中间为走道,东边“思危”里面住的是日升昌大掌柜雷履泰;西边“慎独”住的是二掌柜毛鸿翙,真看不出这两间简陋的斗室居然蕴育出两位人中龙凤,只可惜一山难容二虎。
穿过中厅便是后院,南面有正厅5间,檐下悬匾汇通天下,“汇”字的三点水写在框里面,代表财不外流。
正厅原本是逢年过节时摆设宴席的地方,每年“帐清”之后,各地分号的掌柜汇集于此,业绩好的分号掌柜坐上座,业绩差的只好背门而座羞愧难当。宴席过程中还会上一道红烧鲤鱼,只要鱼头对着谁,谁就将被辞退,这也算晋商文化的一种吧。不过如今这里已被辟为票号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有关票号的各种文书资料。
日升昌票号共创白银1500万两,相当于人民币100亿,这巨额利润主要来自于:
1、江水,即票号替人汇兑银两所得费用,根据各地银色高低、路途远近、数目大小及银根的松紧各方面权衡,大约占利润的60%
2、存贷款利息差额,大约占20%
3、得空期,是客户将所汇之款,在甲地交到票号之月起至与票号言定在乙地取款之日止,所汇之款在票号停留的时间,也叫“吃空期”
4、平色余利,即存放银两时由于份量与成色之差所产生的利润
后院东厢有客房3间,是贵宾及高级职员住处。室内陈设齐备,用料讲究,花梨木家具、景德镇瓷器、骨牌麻将和经书史册等。
西厢是厨房,是票号工作人员吃饭的地方,里面炉灶水壶、锅碗瓢盆、酒坛醋缸一应俱全。墙上还有菜谱,可见伙食不差。
据说,日升昌票号的工资相当高,小伙计一个月的例银相当于县太爷一年的收入。工作3年休息半年,每4年分红一次,且每年都会涨工资,还可以入股,成为票号的小股东。总之当年能在日升昌任职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
票号西侧有并列的廊道可通马车,备确马厩和马倌住处。这马车也相当于现在的宝马了哇
整个院落墙高宅深,布局紧凑,设计精巧,上空架设有铁丝天网,网上系有响铃。临街铺面5扇大门一关,极为安全。
日升昌并不大,不听讲的话10分钟走完,姐因为受了王家大院和县衙的影响,加上日升昌前院到中厅的二门被拆了,还以为走错道了,被坐在后门的阿姨指回去又重新走了一遍,那位阿姨还告诉姐不走回头路,确实没走回头路,只是一直绕圈圈而已。
日升昌隔壁是蔚泰厚
第三站【蔚泰厚】
蔚泰厚是日升昌二掌柜毛鸿翙依靠介休财东另立门户重新创立的票业,因感激侯财东对他的赏识,又有和日升昌大掌柜雷履泰的积怨,毛鸿翙一心与日升昌一争高下,锐意经营,仅一年功夫就使票号业务蒸蒸日上,五联号的分庄,从十几处扩张到百余处,遍布国内近70个城市,银本从30余万两白银,增加到近140万两,经营业务由开始800万两,后期达到上亿两,稳固地占据汇业界霸主地位。(这是多么精彩的商战,狗血的恩怨啊,不知道为毛现在导演总围着脑残雷剧打转。。。)
平遥票号的格局大致相同,基本都是前面营业厅,中间内部机构,中厅大客户接待室,后院生活区。蔚泰厚也是如此。要说不同,主要体现在蔚泰厚的经营策略上吧
首先蔚泰厚是五联号,除了蔚泰厚之外,还包括蔚丰厚、蔚盛长、天成亨、新泰厚4家票号,就像今天的银联一样,统称“蔚”字五联号,5家票号合纵连横,打破了日升昌票号独家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是清代金融史上强强联合的成功案例。从此,中国票号业由平遥到祁县、太谷,由山西到全国很快发展起来。
其次蔚泰厚懂得创新经营,另辟蹊径,比如在异地汇兑的方式上除了沿袭的顺汇和逆汇,又首创了倒汇,更发展了电汇。抵押贷款方面更机变灵活,无宗胜有宗,现在的信用卡什么的早就是人家玩烂了的。
蔚泰厚的大门比隔壁日升昌稍矮,面楹3间,墨漆对开大门,彩绘梁枋,两山加盖高高的马头墙,为了更安全
前院左边是账房,有金库,姐一看见银元宝走不动路了哇,虽然明知道是假的
平遥的古民居和古店铺在前院和中厅之间通常会设置一道二门,也称内宅门,蔚泰厚里的二门,是四扇的,门上方的走马板,正面写着“甄冶陶”,背面写着“试经纶”,大概是熟读经纶陶冶情操的意思。门柱旁的抱枕石雕有各种博古图案
穿过此门便进入二院。
二院两厢是伙计房,姐觉得有意思的是平遥的院子中除了必有的水缸之外,通常还有这样的元宝石凳
正南是中厅,面阔三间,门上有匾“献贤进士”。中厅既是业务接待和洽谈之处,又是与大客户直接交谈生意的地方,自然这里的家具、摆设均要高人一筹。红木、紫檀等各式家具,件件珍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票号当时的气魄和势力。
绕过中厅通过后院的沿路会经过一个东偏院,为旧时厨房和厨工房,南墙檐廊下还有马厩和车库
后院作为隐蔽的最后一进院落,通常都是主人的生活区。正房三孔窑洞,前檐后厦,檐下悬匾“蔚为大观”。不仅将票号名称引入其中,蔚观也是财东长辈的字号。有趣的是明柱的楹联“晋邑玩童皆知日,山左夫子未称师”。
传说,这一对子为毛鸿翙信口说出,由一伙友执笔写成。内含典故“两小儿辨日”,不知道的去翻翻初中语文。原意是两小儿争辩太阳何时最大,各说各有理,孔子不能决断反而被小孩嘲笑“谁说你知道得多啊”!这对子即是说山西的小孩都像这两小儿一样聪明,因此孔子一生未能至山西讲学。但坊间又有8卦传言,说此对联是毛鸿翙大掌柜对“日升昌”不屑的表示。山西小孩都知道日升昌有什么了不起啊,那是因为山墙左边(的蔚泰厚)没出师呢,无怪乎后来有毛鸿一口气创下五家票号的宏图伟业。
窑内作为展室基本按原样陈设,比如客厅啊,卧房啊。还有各种实物资料,将侯财东家世和掌柜生平作了充分介绍。
蔚泰厚的财东姓侯,祖业是绸缎庄,就像日升昌前身是染料铺一样,有意思的是展室里特意陈设了日升昌财东李某的墓志铭,据记载,本是竞争关系的两大票号财东侯、李二家,居然是儿女亲家,就连毛家和李家也是儿女亲家。民间关于毛鸿愤然离开日升昌以及明争暗斗的种种恩怨是非,虽然传说得活灵活现有模有样,但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回事。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相关资料。
不管如何,毛鸿作为五联号的创始人,前为总经理,以后又投资票号,成为股东兼经理,其一生奇谋睿智,精于算计,颇富传奇,是一位难得的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金融投资家。
后院的东西客房分别介绍了蔚泰厚及其五联号的数位杰出人物。一个企业光有理念和谋略是不够的,人才是根本。蔚泰厚正是依靠了一大批术业有专攻的精英人才,才使得“蔚”字号在全国遍地开花,红红火火,稳坐票界霸主地位近一个世纪。
第四站【日新中】
日新中是日升昌为了与“蔚”字五联号抗衡,而新开的一家票号,其实就是一个东家的两家店。那时候商人也懂得集团作战,多一家店就多一份席位多一股势力。从此,平遥票号发展到7家,初步形成了山西票号中最早的平遥帮,走过了平遥票号的初创阶段。
如今日新中同被辟为票号博物馆。旧址坐南朝北,只一进院落,共16间房。
铺面临街,阔五间,梁枋彩绘,雕花挂落,门钉大门应该都是新装修的。
一进院子并不大,两边厢房各3楹,北面正房5楹是展厅,上悬匾书“急公好义”。
地屏上刻着名人对山西票号的评价
展厅里以图文的形式陈列着中国票号的发展史
展厅正中塑着开创中国票号先河的雷老爷子,被姐摸头一脸不情愿啊,他一生对票号的贡献甚著,曾受到过东家跪请的礼遇,70岁寿辰还获得了财东赠与的“拔乎其萃”的金匾,这四个字是其一生的写照。
第五站【汇武林】
有票号,必有镖局,可以说镖局就是应票号而生的。因为“镖”字拆开来是金票二字,金是指十八般兵器,票则指代票号的银两,所谓的镖就是用武力来保护钱财的安全,而镖局就是这么一个专门机构。
镖局的业务主要有两项:走镖和护院,前者可以说是现代物流的前身;后者则是保安公司的前身
平遥票号发达,自然带动镖局也兴盛
汇武林就是其中一家,坐落在平遥古城西大街上,与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倚门相望。
汇武林原为清末民初平遥著名八卦掌拳师王伦先生的旧居,是南北各地内外拳师以武会友、切磋技艺的场所。现在作为传统武术陈列馆重新开放。全馆共设九个展室:历史久远、今日辉煌、英豪武将、武林十杰、太极宗师、形意高手、八卦名家、儒释道始祖等。
武术馆坐北朝南,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面部分为陈列馆,共三进院落;后面部分是演武厅和习武场。
大略是大门三开,院型狭长,轴线分明,全院青砖灰瓦,装饰繁密,仿明清风格
第一进院落正北是二门,比较简单的垂花门,走马板写着海川,院中一对矮墙隔断缓解了视觉上的狭长感
两厢夹院而立,里面陈列着各种兵器,有长有短,有大有小,类似程咬金的大斧,关公的青龙偃月刀、谢真谢宝的三股分叉,鲁智深的月牙铲等,各色各样,人们都知晓十八般兵器,其实兵器的种类何止十八件,还有很多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第二进院落正北是三门,挂落雕着松竹梅等吉祥图案。两厢分别展示了平遥古代的武术名家共4位,以及现代的武术名家共9位,各怀奇功,各有建树。
第三进院落是正院,正屋3间上悬金匾“海纳百川”。这个院子里主要介绍了各种武术武功,比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等;以及武术和佛道儒的辩证关系,佛道练的是境界,儒家练的是武德
中华武术虽然门类繁多,姿势各异,但总的说来不外乎内外两家,内家拳主柔,劲蕴于内,外家拳主刚,劲发于外,但这些都是初学者入门的区别,当功夫达到上乘的时候,就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混一动静,所以说文武本是同根生,天下武术是一家。
绕过正房,后面就是演武场了。正面为屋,两厢为廊,中间操场地势平坦,地面中间还嵌了个太极图
正面演武厅为面开3间,前抱厦出廊式,抱厦檐下悬匾“汇武林”。两边陈列着兵器架,插满18般兵器
两厢廊下摆着桌椅板凳应该是给观战的客人准备的。姐看见武器就暴露了2B的本质,没有真功夫,但也能摆个花架子
这个武器锤不像锤,斧不像斧,刺也不像刺,姐没见过,不知道叫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