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山西旅游五台山篇之白云寺、佛母洞、镇海寺

标签:
旅游山西五台山 |
分类: 旅游 |
一觉醒来,天高云淡
五台山号称清凉山,海拔高,日照强,温差大,简单来说,就是白天能把人晒死,晚上能把人冻死。姐去的时候是酷暑,清凉没咋体会到,暴晒倒是体验颇深,姐在海边不涂防晒油怎么晒都没事,但到了这里只一天,就能晒脱了皮,可见紫外线辐射之强~~~但地势高也有地势高的好处,就是这里的天空一直都是瓦蓝瓦蓝的,拍出来的照片特别好看~~~
五台山早晚还是比较凉的,所以姐加了件外套,姐的小伙伴更夸张,必须毛衣加外套。。。
姐身后就是旅馆所在的明清街,一直都没什么人的样子。听司机师傅说杨柏峪那边更热闹一些,吃的也相对便宜。
本来按计划今天要去爬黛螺顶的,可是黛螺顶有1080个台阶,一个恒山已经把人爬废了,目前仍在腰酸背痛中,所以临时改道去了台怀镇南边的寺庙群。
白云寺坐落在南线进台怀的必经之路上,景区大巴可到。还未走近白云寺,便闻梵声琅琅,佛乐飘飘,只见路口一座崭新的六柱五门冲天牌坊巍然耸立,单檐庑殿顶,佛雕龙凤柱,柱头和屋脊上立佛林立,“佛国圣城”四个金字熠熠生辉。底下平台分列着四大天王和哼哈二将,后面一连串的六角亭台供奉着诸佛菩萨,计有二十多尊,形成一条礼佛大道,浩浩荡荡,气势恢宏。整个广场建筑都用白石砌成,环抱在群山峻岭之中,宛若梵宇仙境,更显庄严圣洁。。。
姐觉得这是五台山最风光的山门了,可惜新了点,气势十足,底蕴不足
姐虽木有亭子,但是姐有莲花啊,可以莲花坐化~~~
白云寺门口的接引佛,净宗教称为甘露王,佛下莲台上写着“滴滴圣水遍三千”,背后影壁上是主持发的大誓愿。至于上面写“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则表明白云寺是一座以“华严为宗,净土为归”的寺庙。
白云寺小巧玲珑,布局严谨,共有二进院落。如果说罗睺寺是个“目”字,那么这白云寺就是个“日”字。中轴线上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三圣殿,整个寺庙依山就势,风水奇佳。
天王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外壁壶门两边分别雕着东方三圣和西方三圣,还有四个大字“正法久住”
天王殿对面便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面宽七间,五脊庑殿顶。殿内供奉着三方佛,佛像均高五米,铸造精细,庄严雄伟。
佛坛两边各有一座能转动的万佛塔,塔为圆锥形,通身镶嵌著金光闪烁的佛像。听说法师把开关打开後,塔会随着佛乐转动,每尊佛像後面的灯也会亮起来,仿佛发出万道佛光。我汗,不就是个大型音乐盒么。。。
两配殿分别是药师殿,殿内供著施医舍药的药师傅。两胁侍为日光月光。
地藏殿,殿内供著悲愿宏深的地藏王菩萨。两边站着道明和闵公
然后,最后一进院子关门闭户,不让参观
于是姐掉头出来,路过五百罗汉殿,进去瞅了一眼。看介绍说是五百罗汉,走进去才知是卖纪念品的,不过里面卖的都是罗汉,恩,不是卖,是奉养。
总的来说,白云寺主持是个很有能力的人,短短的时间能把一处废墟变成一座寺庙,其间的辛劳可想而知。可是姐真的不太喜欢这种氛围,四处是标语,到处是大字,劝人向善,脚下地砖必有莲花,墙上空壁必有佛像。。。
整个寺院,姐最喜欢的就是这只长得像狮子的狗狗了,还摆了个斯芬克斯的POSE,哈哈
隔壁附属的弥陀院,即僧人住所和僧客挂单的地方,依然是满墙满眼的大字小字~~~
马路对面有两个很大的笼子,分别关着孔雀和藏獒,姐突然想起那个用藏獒冒充非洲雄狮的动物园来~~~
第六站【佛母洞】
顺着这条路走,就能到达佛母洞,中途有拉黑活儿的司机说20元拉到门口,姐没同意。结果不了解地形的姐最后花了70。。。
路边有条小溪,藏在密林深处,涓涓细流,蜿蜿蜒蜒,掬之凛冽冻手
沿着马路走了约20分钟,终于到了山脚,一问,原来佛母洞还在半山,需要登1680个台阶才能到达,比我们放弃的黛螺顶还要多600个台阶。。。。
天气热,马背上都是汗,马很辛苦,牵马的人也很辛苦,回回要跟着爬上爬下,每天怎么也得四,五趟。
姐没要他牵,姐自己扯着缰绳,姐开车不行,骑马却还有点天赋。
半个小时后,站在山顶平台眺望群山,风景是极好的
虽然姐是骑马上来的,但也有人是一步一叩首上来的,其实在五台山随处都可以看见这样的信徒,手上戴着手套,腿上绑着护膝,头上戴着庵帽,走一路磕一路,只为表示虔诚。
因为山势陡峭,贴崖砌着一圈围墙,围墙角落开一小门,门上匾书“佛母洞”三金字
进门是一进小院,周围一圈客堂,感觉破破烂烂的,到处搭着脚手架。西北角石阶下围着一堆人,拎着桶拿着水壶,姐上去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在接圣水,据说圣水延年益寿,消灾免难,包治百病。。。总之,不接白不接
于是,不愉快的事来了。。。人多水小,按道理大家有个先来后到,应该自觉排队不是,可到哪里总有这么一些人,不文明惯了,见缝插针地想插队,直接把别人的杯子挤开。姐已经不知该怎么说了,这还是在佛母眼皮子底下,大家拜佛修行难道就只是磕个头捐点钱么?不修行为光心里虔诚有毛用啊。。。
等上了佛母洞所在的平台,姐就更无语了,只见到处人满为患,入口处更是挤得密密麻麻。。中国式旅游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展现,大声喧哗,随地乱扔垃圾,排队挤作一团,不拿自己当外人。。。
姐在旁边看着就热,更别说挤在队伍中的人了,而且按照每小时进35人,姐就算排到天黑也轮不上啊,所以就不去凑热闹了。何况告示牌上也写了,在洞外礼拜佛母,也会获得佛母的加持护佑。
图中左边那位应该是佛母洞主持----悲月大师吧
佛母洞,顾名思义供奉的就是佛主之母。佛经记载,佛母不仅是指生育释迦牟尼的摩耶夫人,还指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即是诸佛之母~~~佛家讲究化境化身,就不要追问这佛母是实指虚指了。而佛母洞就像是女人的子宫,分内外两个洞,呈葫芦形,以一扁圆管道相通,传闻连接两洞的管道细小狭窄,只有有缘的人才能钻过。内洞有乳石和石笋,洞壁石色班驳,形状凸凹,形如人的五脏六腑,特别是洞腔右侧乳白色的条纹,和人体脊椎、肋骨一样。正因为内洞天然巧成,宛如母体腹内形状,所以称为佛母洞。
姐能拍到只是外洞,宽2米,高3米,深2米左右
所以佛母洞不大,意义却不小,在佛母洞一进一出,相当于体验了一次从“投胎”到“出生”的全过程,每一个钻过佛母洞的人都宛如得到了一次“新生”,从肉体到心灵到都得到了一次净化。而对母亲的伟大以及大自然的神奇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因此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听说很多人3点就起来爬山了。像姐这种喜欢睡懒觉的,根本就没机会好伐~~~
姐旁边有位福建来的大姐,和方丈说了些好话,于是让两个孩子插队进去了。姐凡事讲随缘,钻不了也不强求,再说,以姐的身材,钻这个洞毫无挑战性啊,所以看了会热闹就打算下山了。
下山依旧是骑马,只是路陡石头硬,有时候马蹄会打滑。牵马的小哥让姐买一袋老玉米喂马,说报答它驮姐的辛苦。。。虽然知道这只是他们赚钱的幌子,但姐还是买了,希望他能给马换个掌钉,要是真出了事就麻烦了啊。
镇海寺坐落在“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左右两侧环绕的山峰,犹如两条飞龙落下河谷,拱背弯腰,腾挪围抱;寺院建筑在两山合抱的一个石山嘴上,就宛若那颗二龙争抢的宝珠。
传说此地本有一泉眼,直通北海。九龙子贪恋民女不成,大兴水灾,被文殊(顺手)拿一大铜锅盖住,并立塔镇之。后人于此建寺,名曰镇海。
五台山不仅风景好,各种传说也不逊色啊~~~
镇海寺为五台山十大黄庙之一。平面布局为四个院落组成,均为清代建筑。正院为三进两院,右边为塔院和南院,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
第一进为天王殿兼做山门,殿两旁各有一门,左为“佛门”,右为“龙门”,不知传说中文殊和九龙子的斗法还在继续没。。。抑或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天王殿中间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两边自然是四大天王了,姐觉得这里的四大天王表情尤其生动,十分卡哇伊。四大天王手中分持琵琶、宝剑、蛇和伞,按佛教《圆觉经》中“四轮”之说,为土、金、风、水,各自护卫东南西北四方。
汉地佛教因受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四天王的司职由守护四方佛法变成了“风(剑)调(琵琶)雨(伞)顺(蛇)”,以预祝“五谷丰登”,形象也随之汉化了,而藏传佛教的四大天王仍保持着印度佛经记载的原貌。而且藏传佛教信徒对北方多闻天王格外青睐,认为他是财富之神,伞一转便能掉宝,所以,常常把他单独塑像或绘在唐卡上供奉。
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建在高约1米的平台上,单檐歇山顶,四出廊,屋脊高大华丽,中为双屋宝瓶,屋脊正面均有精美的龙、荷花等砖雕,两端为鸱吻。大雄宝殿面宽三间,殿内正面佛坛上供奉着横三世佛
释迦牟尼佛螺发肉髻,两耳垂肩,身披通肩大衣,左手横置双足上,结定印,掌心有一个钵,右手置于右膝上,掌心向内,手指指地,表示释迦牟尼在成道前的过去世中,为了众生不惜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作的事,所以这种姿势的释迦佛像又名“成道像”。
殿内四壁绘满了彩绘故事,为清代遗迹。比较有特色的是:
“长寿三尊”:中间为长寿佛,右为白度母,左为尊胜佛母(三头八臂)。在黄庙里,三尊供奉一起被认为是福寿吉祥的象征
八十成就图,亦称八十仙人图:分别是
宗喀巴大师及四十成就图
狮面佛母,又称“狮头金刚”:图中左为熊头佛母,右为虎头佛母,他们都是化身护法神。相传狮面佛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熊头佛母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虎头佛母是普贤菩萨的化身。狮面佛母属于藏密空行母一类。在黄庙里,这三位佛母在一起供奉就像供奉三大士一样。
强巴佛(弥勒佛)以及白度母、绿度母。“度母”是救度一切众生成佛的佛母,在藏密中度母共有21种,称“二十一度母”,都是观音菩萨化现的。
大雄宝殿后面是观音殿,院子里立有清圣祖康熙为镇海寺题写的碑文一通。石碑前有热水免费取用,这也是五台山诸多寺庙比较贴心的一点。
观音殿单檐硬山顶,前出廊。殿门两边书有:“无古无今观自在,非色非空见如来”的楹联,门上方悬有“性目净果”,颇有禅意。据悉,这里供着全国少见的长胡子的观音。可是姐来到这里又吃了闭门羹,原因无他,看门的喇嘛吃饭去了。。。
观音殿外门前的隔墙上也绘有清代壁画6幅,从南到北依次为:八宝如意图、三世章嘉传记图、十相自在图、六道轮回图、宗喀巴辩经图、圆融图。
十相自在图
六道轮回图(上面还绘有黄文殊菩萨、四臂观音、金刚手菩萨等佛像)
大雄宝殿西侧的小院内有乾隆年间建造的章嘉活佛墓塔,章嘉活佛为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的转世活佛,共传十九代。十五世以后,历代章嘉皆要来镇海寺避暑,蒙藏教徒朝山礼佛,多要到此瞻仰活佛。
此墓塔为十五世章嘉佛塔,传为金顶玉葬,造型别致、雕刻精美。塔基为八角形,每一角都塑有大力士,基座八面雕有佛传故事,塔腹正中雕有三尊坐佛,外围雕有八尊站像。圆腹之上,立有层层内缩的尖顶,上覆铜质塔刹。
但是对于这座塔姐已经不想说什么了,上张图,大家一看就明白
这金光灿烂是要闹哪样啊,原来的乾隆粉彩变成了劣质的珐琅彩,这艳俗的既视感,就好比菩萨脱下袈裟换上了秧歌服。。
不过姐在后院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石雕墓塔,很可爱
因为小伙伴要等着看长胡子的观音,所以姐着急先去了龙泉寺。
姐搜一张网络图,长胡子的观音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