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张的诊所里冷冷清清,既无电话也无访客。新来的医生坐在客厅里和我聊天。他是从上海来温哥华的,移民前是上海一家医院的主治医生,也是一位医学硕士。他从上海来加拿大已经三年多了,面对我这个新移民,他滔滔不绝地谈起了他移民以来的感想和经历。他说他的所见所闻使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在当今这个金钱至上的商品社会,只有“无耻者”才能“有为”。
无耻者有为?听上去即不可思议又不合情理。这位医生看到我满脸的狐疑,他站起身挥舞着手臂给我举起了例子:
在中国大陆有一个很有名的移民公司,在国内有20多家办事处,总部就在温哥华,这个公司的开办人是一位从大陆来的留学生,他很懂得某些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聘请了几位号称移民签证官和移民律师的西人为公司撑门面,虽然他自己是公司的掌门人,但是在广告上他却把自己放在第二位,称自己为高级主管。这家移民公司还开办了学院,用高额学费招收大陆学生,还办了报纸,吹捧自己的公司和学校。“在温哥华很多大陆人都称他为骗子,可是他在大陆却很有名气。”
这位医生说。
“你知道北京的XX英语培训学校吧?”他问我。我点点头,那么有名的民办学校我怎么不知道。他跟我说哪个学校的副校长曾经接受中央某个广播电台的采访,称他为加拿大留学博士。
“他那里是什么博士,我的一个朋友认识他,他在温哥华根本就没拿到博士学位,在家洗了两年尿布就回中国去了,回去倒成了名人了”。
“为什么是洗尿布?”
“他老婆生孩子他没工作可不就在家洗尿布呗!”
哦,原来如此。我突然想起我的hotmail邮箱里经常会收到出售学位的英文广告,上写“不用考试、不用念书,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拿到各种各样的博士、硕士、学士证书。”
听着这位医生滔滔不绝地举例,我渐渐明白他的推理方式了。他用反向思维透过表面现象看问题,又把“无耻者”和“有为”的概念延伸开来。仔细品味他说的话,感到越品越有道理。有趣的是,我后来用这个定律分析我的所见所闻,真的觉着很灵噢……
我们来试试看:
先把“无耻者”和“有为”当作中性词来看,“无耻者”限定为不拘泥于传统道德和规范、却很会迎合人性弱点的人,而将“有为”定义为能获得名誉或利益的行为。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在当今世界,真的是“无耻者有为”。
美国的安龙公司虚报业绩,骗了不少人的钱;小小的实习生莱温斯基让美国总统克林顿卷入了性丑闻,自己却因祸得福,商家竞相邀请她做产品的形象大使;中国大陆的女作者只要在书中描写赤裸裸的性,再由经纪人将她们装扮成“美女作家”,书就一定卖得火……
这就是金钱主导一切的商品社会的写照。
不过,也不能怪“有为者”“无耻”,只能怪人性的弱点经不起物欲横流的考验,人类的虚荣心经不起那些“无耻者”的挑逗。
如果不愿意做无耻之人,那就做个明智的人吧,把眼睛擦亮些。
写于2003年1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