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30春城晚报发《路上的歌者》,感谢翔武!欢迎转载!

(2018-10-30 16:39:00)
标签:

随笔

感谢

分类: 原创随笔
市井
路上的歌者

 吴安臣

    清晨,细雨霏霏,行人们在冷冷的秋雨中慌乱地行走着。走到一个红灯路口,停下电动车,突然歌就从背后飘来了:“在那东山顶上……”在车声、人声喧哗中显得突兀、高亢。

    我忍不住回头,看到一个胡子花白的男子。他没穿雨衣,骑在自行车上,正在很深情、很投入地唱着,忘我而陶醉。道路就是舞台,行人就是他的听众。众人皆侧目,觉得这人是不是脑子有毛病。绿灯亮了,男子奋力骑车,朝前而去,仍然自顾自地唱着。交通协管员看着他的背影摇着头。也许,每一条沉闷的路上都缺乏这样一个另类的歌者吧,无聊而沉闷的生活、逼仄的人世间、多少不快,需要用歌声去抒发。然而,在那个男子离开后,路上除了刺耳的喇叭声外,再没有歌声响起。

    我只在山间幽静的小道上听到过樵夫们快意的歌唱,和着林间的鸟鸣,宛如天籁之音。然而,闹市里的歌者总会让人侧目,也许是因为歌声与环境太不协调。无独有偶,那天打开朋友圈,北京的一位朋友说,他早晨在地铁上看到有个人颤抖着高声歌唱,不断重复着自编的歌词,手舞足蹈,旁若无人。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独自陶然。众乘客纷纷怒目而视却无可奈何。因为,北京地铁上的上班族大多要靠乘坐地铁的时间来补觉,那样的歌就显得不合时宜,大多数人都觉得他的精神受了刺激。

    同为歌者,我更敬佩那位街头兀自歌唱的男子。因为他的歌声让那个微雨而清冷的早晨有了生动的色彩。歌声不一定只能呈现在舞台上,舞台虽然具备仪式感,然而街头为什么就要拒绝歌声呢?那一刻我在想,人们究竟是怎么了?可以接受坐在车里的人播放音乐,却拒绝一位在街头独自歌唱的人。人们为什么不因他的愉悦而受感染呢?歌声已经飘远,我还在一路思索着,差点闯了红灯。我甚至有些怀念那街头的歌声了,不知道下一次能否再与他相遇。突然忆及随园散人所言:“每个人,都是人间的行客,匆匆地走着,将人生踏成陈迹;或喜或悲,红尘所有的风景都只是刹那的瞥见,然后,蓦然转身,从此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